【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 白雲怡 胡雨薇 謝文婷】不久前率團「考察」中尼邊境、並炒作「中國侵佔尼泊爾領土」不實信息的尼泊爾反對派議員吉萬·巴哈杜爾·沙希22日又拋出一段令人瞠目的言論「甩鍋」中國:他聲稱,中國對他此前報告的否定回應,讓他感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如果我遭遇任何不幸,中國將對此負責。」
熟雪梨泊爾政界的人士24日告訴《環球時報》,沙希的此番言論或許是為博取印度和西方大國的支持,以在即將舉行的大會黨黨內選舉中擊敗競爭對手,贏得他渴望已久的該黨黨主席的職位。他們同時表示,沙希對中國的攻擊已不是一日兩日,他長期在尼泊爾北部通過一些外部資助的非政府組織來從事相關活動。
幾個月前,沙希曾率團前往尼泊爾與中國西藏接壤的胡姆拉縣南卡地區蘭普察村附近考察,得出所謂結論,「中國約向尼方侵佔尼領土2公裡,並修建多座混凝土建築」。隨後,尼泊爾和中國外交部經多次反覆調查,均發聲澄清該說法不實。
《環球時報》記者曾查詢地圖並採訪邊境當事人證實,沙希所謂的「侵佔尼領土建設」其實是西藏普蘭縣新建的一個邊境小康村,多次專業測量顯示,所有建設完全處於中方境內。此外,11月尼方再赴胡姆拉地區考察的團組也對《環球時報》表示,被沙希聲稱「消失」的中尼邊界11號和12號界樁原封不動在那裡,只是被泥土和雪遮蓋一部分故不太易尋到,中國方面也沒有任何「侵入」舉動。
面對來自多方列舉的事實,沙希卻話鋒一轉,在22日的一次採訪中指責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就此事發給大會黨一封信函,其用語「看起來像是一種威脅」,是在抹黑自己的人品。他還聲稱中方的回應可能為尼中關係帶來負面影響,且「不符合外交政策」。
對於沙希的最新言論,《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到的幾位尼泊爾人士都感到啞然失笑。一名尼泊爾時政記者表示,沙希「才是那個不斷挑起尼中邊界問題的人。尼泊爾政府已經多次明確澄清,中國沒有侵犯尼泊爾邊境。但沙希卻充耳不聞,繼續迎合一些媒體的炒作。我想這也是因為一些勢力不希望尼中關係友好。」
尼泊爾政治分析人士普瑞姆·沙格爾本人與沙希相識已久。他24日告訴《環球時報》,沙希最近的頻繁舉動似乎是在尋求西方大國的支持。尼泊爾大會黨即將迎來黨內選舉,沙希一直很希望擊敗前副總理尼迪,贏得黨主席的職位。「印度和西方的支持,將會讓他獲勝的希望更大。」
但值得一提的是,沙希的反華傾向並不是最近才有,也不僅僅是為贏得選舉的「權宜之計」。沙格爾介紹稱,沙希成長於胡姆拉縣的一個村莊,其家族在村裡時就一直對中國持負面立場,「可以說,沙希的反華傾向最初來源於其父母」。後來,沙希又先後前往美國和德國學習,並在德國因攜帶毒品而陷入官司。尼泊爾自1990年實行多黨制後,沙希成為大會黨的地區發展委員會主席。
沙格爾表示,近年來沙希註冊並運營一個名為「雪域綜合發展中心」的非政府組織,該組織有美國資金資助。「沙希持續通過類似的非政府組織,在尼泊爾北部從事反對中國的活動」,他介紹說,沙希所扮演的角色在尼泊爾北部邊境地區廣為人知。
另據胡姆拉民族解放陣線主席坎臣喇嘛對記者透露,沙希曾趁夜晚在邊境的村莊中懸掛「藏獨」旗幟。
不過,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沙希本人終究只是一個普通的尼泊爾政客,並無太多太大的能量。但問題在於,在日漸複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他可以成為西方和印度的一張「牌」,用來在尼泊爾內部挑動對華矛盾。
「越來越多的西方和印度政治力量正試圖把尼泊爾變成一個反華的『地緣政治利益中心』」,尼泊爾警察署前官員約格什瓦爾·克特曼此前曾在一次採訪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些印度電視臺在尼泊爾反覆播放「尼泊爾主權被中國侵犯」的假新聞,以激怒尼泊爾民眾。很多尼泊爾知識分子已開始對西方在該國日益增多的活動抱以懷疑態度,並擔心該國一些政界人士為印度從事有償代理工作。
由於印度長期對南亞鄰國的態度十分霸道,比如在尼泊爾2015年遭遇特大地震後,對其「落井下石」實行物資禁運,尼泊爾等鄰國對印度的反感也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南亞國家積極加入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等倡議。
面對逐漸失去對南亞小國「控制」的擔憂,再加上中美對抗使得華盛頓對新德裡的拉攏日益緊密,印媒加速在尼泊爾、不丹等國抹黑中國已成為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考慮到尼泊爾的自身利益,大會黨必須要謹慎考慮把重要職位授予像沙希這樣的人」,沙格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