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似乎較往年平靜了許多。國產片方面,只有《銀河補習班》和《掃毒2》兩部影片在暗自比拼。略顯平穩克制的競爭格局,反倒使得真人版《獅子王》成為這一時期最具票房號召潛力的影片。
動畫版《獅子王》海報
這部1994年的動畫,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戲劇《王子復仇記》。
其在講訴小獅子辛巴成長曆程的背後,蘊含著父子情誼與家族傳承的精神內核,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庭倫理高度貼合,因而成為了眾多80、90後中國觀眾童年中難以抹去的記憶。
真人版《獅子王》海報
所以25年後,當迪士尼宣布要翻拍「真獅版」《獅子王》時,儘管網上充斥著不少「炒冷飯」的質疑聲,當年那些觀看《獅子王》的已經長大成人、甚至為人父母的觀眾,他們依然選擇帶著自己的子女進入影院重溫此片,在觀看中完成一代人情感經驗投射的同時,也實現了兩代人之間的某種交流與循環,一如木法沙與辛巴之間「生生不息」的相繼和傳承。
真人版《獅子王》網友評論截圖
不過,雖然在情懷效應的加持下,《獅子王》票房一路漸長。但是影片口碑卻一度遭遇滑鐵盧,許多帶著「重溫經典」初衷進入影院的觀眾紛紛表示不買帳,甚至還有網友直接吐槽到「失望透頂」。豆瓣評分如今也從開畫時的8.1跌至7.5。
真人版《獅子王》豆瓣評分與網友評論截圖
不少人將新版《獅子王》的失敗歸結於其對於原作簡單的照搬,知著君倒不這麼認為。一方面,對於老版《獅子王》諸多細節、音樂與名場面的復刻,既是對原作成功之處的沿襲,也是吸引「老粉」必要的手段。
另一方面,若說新版《獅子王》百分百復刻原作也有失偏頗。畢竟在較原作多出的近30分鐘裡,真人版就部分配角的形象、故事線進行了適當的擴充與豐富。最典型當數為「娜娜」加入了現代女性的獨立精神——不願按照族內傳統嫁給辛巴。
在真人版《獅子王》中,面對沙祖的調侃,娜娜表示不想嫁給辛巴
比起新版《獅子王》在故事情節和視覺呈現上「依葫蘆畫瓢」般的改編和設計,在知著君看來,高度逼真的CGI特效與歌舞動畫內核之間的割裂與矛盾,才是影片口碑差強人意的最主要原因。
這種不適感最明顯地體現在角色造型與神情上。94版的《獅子王》作為一部低齡向的動畫,將動物的表情、神態完全擬人化。作為幾乎所有動物類動畫都遵循的設計原則,這一設定在當初看來沒有什麼特別。
動畫版《獅子王》裡辛巴開心時候的表情
直到如今「真獅版」上映後,我們才發現這太重要了!在新版《獅子王》中,由於仿真建模的關係,不論是故事發展到歡快、緊張亦或是悲傷的時刻,觀眾們看到的都是辛巴與一眾動物們真實但卻呆滯、逼真但不生動的面龐。
動物們的「撲克臉」不僅給影迷們帶來了觀感上的割裂。更重要的是,細微的表情變化作為一部影視作品渲染氣氛、傳達情感的基礎,一旦缺失,影片將淪為缺乏情緒支撐的空轉畫面。觀眾則無法把自己代入到故事預設的世界與情景中去,更不用談與片中人物的命運產生聯結或共鳴。
新版《獅子王》裡的動物過分寫實以至於讓觀眾有點「生畏」
技術帶來的真實與紀錄感的確無可比擬,從廣袤無垠的榮耀王國到陰森可怖的大象墓園,任何細節都在技術的捕捉下得以準確呈現。
但是這種技術創新與動畫表達能夠兼容嗎?或者說技術能夠為動畫的故事內核注入新生命力嗎?
動畫、真人版《獅子王》對自然環境呈現的不同
知著君認為未必。實際上,誇張的動畫作品與仿真的CGI特效電影遵循著兩套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時空觀念與美學原則。動畫獨特的表現方式與敘事邏輯,使得誇張、變形、無釐頭的想像在作品世界中成為可能。
動畫版《獅子王》在畫面表意上具有更多可供想像的空間
以宮崎駿的經典動畫《千與千尋》為例,影片中出現的豬、白龍和煤炭精雖然都不能算作「真實」,但這並不影響觀眾對它們的喜愛。大家反倒認為,這些抽象化後的動物多了一絲憨厚與可愛。
《千與千尋》中的白龍
因為動畫的本質是造夢,它是以瑰麗、誇張的想像為基礎的。一旦脫掉了想像這層外衣,把故事與人物置身於真實的現實世界中,動畫原作中浪漫的情節、唯美的氣氛就全部喪失了存在的合理性。
試想一下,我們能夠接受千尋的父母在異世界吃了無主的食物而變成「真實」的豬嗎?
千尋的爸媽在異世界變成了豬
而這正是CGI技術試圖要完成的,它的核心是仿真、是還原,這一思路和邏輯與動畫的本質,在一定程度是相悖的。
從新版《獅子王》中就能看出,當把動畫中的動物變為真實的野獸、把所有想像的空間都用真實填滿後,影片便陷入一種不倫不類、進退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當獅子們通過人類的語言交流溝通的時候,「恐怖谷效應」就出現了。(「恐怖谷效應」指,當虛擬形象逼近真實的生物到一定程度後,人類開始對它們產生負面印象,當逼真程度進一步提升後負面印象才開始轉為正面印象。)另一方面,當它們遵循動物世界的邏輯,頂著的「面癱」表情出現時,又讓觀眾感到無趣。
動畫、真人版《獅子王》對角色神情呈現的不同
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無疑值得肯定。但是技術與影視作品的結合,仍要視具體的藝術樣態、使用場景而謹慎選擇。
對於大多數動畫作品來說,其實沒必要一味地在「求真」的路上追求極致。在「理性真實」背後,為觀眾營造一個的美好溫暖的「感性世界」或許更為必要。
網友對《千與千尋》的評論截圖
至於全盤「真獅化」的《獅子王》,在知著君看來,《時代周刊》對其的評價顯得十分貼切——「美麗卻沒有靈魂」。或者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真實卻沒有靈魂」。
網友評論真人版《獅子王》
人們對小時候聽過的經典故事,總是充滿著濃濃的依戀與不舍。可是當觀眾再次與童年中的好友辛巴相遇後,儘管成長的責任、父子間的情感都還在,但總覺得少了些味道。
正如影評人@路西法爾所言,「(《獅子王》)就像從衣櫃裡翻出的學生裝,總覺得有哪些地方不合身。」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