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公園,全世界最好吃的蓋澆飯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fanggong 晏秋秋 來自專輯晏秋秋:魔都私家地理

文/晏秋秋

L女士,曾是華籍美人,如今美籍華人。

我們相識於2003年的休斯頓,當時我去跑一個什麼比賽,上海人的她提供了不少便利。上個月,L女士因為家事,三十多年來首次回滬。還隔離著,L女士就給我打了電話,說:「如果時間安排得過來,想去一次西郊公園。」

我愣了,西郊公園?

L女士說:「記得小時候,去西郊公園一趟,要提前半個月準備。父親帶我去公園餐廳裡吃蓋澆飯。兩角五分,大排澆頭,我總是請打飯的阿姨多給我澆點肉汁,那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蓋澆飯……」

放下電話,我笑了。L女士家裡是大戶。我儘管比她小十歲,但當年我去西郊公園,是吃不起蓋澆飯的,連捲心菜豆腐澆頭都吃不起。我總是瘋狂看完各種動物後,在大草坪上一躺,吃一點麵包,也就心滿意足啦。

如今,西郊公園早已改名叫上海動物園。它緊鄰地鐵口,附近還新造了一個機械式停車場,交通比以前不知道便利多少。然而,顯而易見,它也和曾給上海帶來深刻痕跡的許多記憶一樣,黯淡了不少。

想起了西郊公園,我們現在還能想起什麼呢?

是57路靜安寺美麗園車站,擠來擠去,每個人看上去都很興奮?

是電影《捕象記》的主角,陪伴上海人46年的大象版納?

是獅山、虎山、猴山,還有當時亞洲獨一無二的長頸鹿館?

是帶外地朋友見世面的「一東(外灘)一西(西郊公園)」?

是大草坪上找外國人聊天練口語,其實只不過是想在女生面前顯擺?

還是很多上海人魂牽夢縈的、那個物質貧乏精神卻無比充實的童年?

我對L女士說,你什麼時候去,我陪你去。

A、

上世紀80年代末,我讀小學四年級。

學校的教導主任極不喜歡我,曾公開說:這個皮大王,怎麼能當大隊學習委員?學校開家長會,教導主任還特地找到我家長,一再強調:你們家孩子戴的是「三條槓」,課堂紀律連「一條槓」都沒有。

後來我才知道,教導主任中意另一名學生,當大隊學習委員。只是她的意見,沒有得到重視。校長副校長她惹不起,就只好找我麻煩。

學校裡,有一個老師處處和你對著幹,你是什麼心情?好在,我沒心沒肺,成績還一直很好,她也不能拿我怎麼樣。唯一的一次,她說我上課講話,當場宣布處罰:學校春遊不準去。

偏偏,那一次的春遊,去的還是西郊公園。這一下,我是有點生氣的。可以說,第一次有了反抗的意識——憑什麼不讓我去!班級裡,我有幾個狐朋狗友,我們常常一起去遊戲廳打魂鬥羅、1942和雙截龍。他們給我出主意:不讓你去,你可以自己去,我們在西郊公園碰頭。

我的眼睛亮了。說幹就幹。我從家裡拿了一個行軍水壺,又去小賣部買了一隻精白麵包,託同學給我帶著。

春遊的那一天,我一大早先坐車,從大楊浦到外灘。轉坐71路到靜安寺。在靜安寺排隊坐57路。我提醒自己,看到黃浦江,看到靜安寺,就要準備換車了。當然我也很乖巧地讓售票員阿姨提醒我,一副三好學生的樣子。在靜安寺排隊坐57路時,我看到一些大孩子,三五成群嘰嘰喳喳,突然有了一種孤立感。以後再讀到「煙波江上使人愁」這句詩,就很了解這種意境。

最後,我還是獨自一人,趕到了西郊公園。我先在長頸鹿館和大象館逛了逛,然後又來到西郊公園的大草坪,有很多人在草坪上玩耍。

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句:秋秋來了!然後就有無數笑臉湧來。幸福來得太突然,幸福來得太猛烈!一向喜歡我的班主任,得知我一個人來時,哈哈大笑:「你太厲害了。既然來了,就跟著我們一起活動吧。」

那是一個很美好的下午。

班主任帶我一起玩,會不會觸怒教導主任,有什麼「後遺症」?我真的不知道。這件事讓我有了一個心得:不管別人怎麼對你,你還是應該遵從內心。外力可以改變的,往往都是脆弱的內心。

B、

上海人眾口相傳的「西郊公園」,已經改名30年了。現在它叫上海動物園。不過,只要你說到「西郊公園」,上海人幾乎都知道。

西郊公園最早是英國僑民創辦的馬廄。1914年,英國人要在上海搞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就聯手買下了「老裕泰」 馬廄。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市政府在這個高爾夫球場的基礎上,闢建一座公園。因為地處上海西郊,就叫「西郊公園」。

西郊公園一開始的定位,是「文化休息公園」。1954年5月25日,為慶祝上海解放5周年,西郊公園開園。當時,市民對西郊公園熱情高漲,僅開園10天,因為客流量太大,西郊公園受損嚴重,附近交通也嚴重擁堵。6月5日,西郊公園暫時關園,內部整修了半個月。重新開放後,每天限入4萬人。

1955年,北京有了動物園,上海也開始醞釀,把西郊公園改建成動物園。園內的動物籠舍,按照動物進化的規律,由低等到高等依次建設。

當時,在上海灘,老百姓要看動物,也會去中山公園和復興公園。上海市為了擴大西郊公園的規模,把這兩處的一部分動物,轉到了西郊公園。這就更奠定了西郊公園「上海動物園」的地位。

一度,西郊公園的票價是兩角,但公交車費單程也要兩角多。來回一趟,加上自帶麵包、茶葉蛋、水,開銷一個人總要1元左右。

57路公交車,全程將近10公裡,是市區通往西郊公園的唯一一條線路。每周日,57路的客流量就特別大。當時,站臺上分成「站隊」和「坐隊」兩條隊伍,而且站臺上就開始售票。有時「站隊」放得早了一點,搶了「坐隊」的座位,排「坐隊」的就會罵罵咧咧下車,再等15分鐘!

西郊公園當時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今天的「迪士尼」。要去西郊公園了,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激動,就像第一次出國一樣。去西郊公園前一天,全家出動準備吃的,母親還特地囑咐,準備點長生果,可以餵猴子。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孩子們就嚷著起床了。早飯也沒心思吃,一個勁地要出發。

嗯,現在提起這些事,怕是「白頭宮女」了吧。斑駁光影之中,少年興味,依舊留存。

C、

西郊公園裡,有很多動物明星。

先說大象「南嬌」。這是西郊動物園的第一位住戶,曾經因為打雷,從動物園逃到七寶,把私家農田踩踏得一塌糊塗。和「南嬌」作伴的,是越南來的大象阿邦。

1971年,西郊公園到西雙版納,抓捕回來一頭母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象「版納」。版納後來還成為了電影《捕象記》的主角。一度,上海老百姓頭一天去動物園看「版納」,第二天再興致勃勃去紅旗電影院看《捕象記》,是當時上海灘最頂尖潮流玩法。

2018年11月,大象「版納」去世了。她陪伴了上海老百姓46年,很多上海人的青春影集中,就有一張和「版納」的合影。當時《新民晚報》搞了一場成功的活動,徵集與大象「版納」的合影。照片如雲片般飛來,照片上無一例外,是上海人的笑容,和過去近半個世紀的上海記憶。

到上海動物園,很多人還要看猩猩。1993年,大猩猩博羅曼從荷蘭來滬,當時引發上海灘轟動,人人都把「看2米高的猩猩」,當作一種時尚。

當然,西郊公園也教會我們,如何做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同樣是1993年,西郊公園裡的長頸鹿「海濱」,因為食用了遊客拋來的塑膠袋,最終死亡。

《解放日報》曾報導,西郊公園裡面的動物,有不少被遊客有意無意傷害過——

2000年,一隻藍狐的眼睛被遊客用竹竿戳瞎,不治身亡;

2000年,一隻赤狐的腹腔被遊客戳穿而死亡;

2001年,三頭珍貴的白黇鹿誤食異物,死於非命;

2001年,一隻6歲的雌鹿非正常死亡,胃裡發現了3.5千克重的塑膠袋;

2011年,兩名晨練者在食草區採摘馬蘭頭,致使一頭斑馬受到驚嚇,驚慌中撞到了鐵絲網,不幸身亡;

2015年,三頭成年黇鹿誤食遊客投餵的塑膠袋、毛巾等異物,胃腸梗阻而亡,解剖出胃內異物總重達19千克……

嗯,是的,這也是西郊公園的歷史。我很欣慰地看到,過去幾年,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

D、

L女士至今沒去成西郊公園。

我去了。上周,一個下著雨的下午。我從地鐵站走出來,趟著水走進西郊公園。

時隔20多年,重返這裡。

西郊公園的一切,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啊。

我直接跑到猴山。猴子在這裡出沒。哪怕下雨,也絲毫不妨礙它們的舉動。老猴悠然坐著,小猴子來回追逐,鋼絲繩上滿是它們的身影。

我想起來了,以前來西郊公園,總喜歡撕下一小塊麵包餵猴子。不為別的,就為了看他們互相爭搶。猴山,是個小社會。猴山上發生的一切,在現實生活中,似乎總是複製著。

這一次,我沒有帶食物,我的身邊只有一個手機。就算我帶了食物,也不會丟給猴子們了。這個社會是變化著的,只有變化是永遠不變的。

我又去看了獅子、老虎,尤其是華南虎。天下著雨,猛獸們懶懶地躺著。偶爾一兩聲吼叫,卻是從喇叭中傳來的。虎舍獅舍,設立得特別大,而對老虎獅子來說,又顯得小了。在這裡消磨了這麼多年的意志,老虎已不再是老虎,獅子也不再是獅子。

我最後來到了西郊公園的大草坪。雨中,整個大草坪,似乎只有我一人。想起了20多年前,這裡似乎總是擠滿了打羽毛球、踢足球的人,那麼多的野餐,那麼多的歡聲笑語,如今留給我一個沉默的背影。

我笑了。想起了在大草坪上,發生的那麼多的事情。歲月總是給我很多笑臉。這些笑臉,簡單而真誠,低調而煥發著生命的光芒。就像這西郊公園,可以老,可以舊,可以默默走到邊緣,但是,卻似乎總是在記憶之中,佔據一個特殊的角落。

沒有過去,也就沒有了現在。

沒有現在,也就沒有了將來。

西郊,是一個方位。公園,是一處場所。

人生,豈非總是要尋找一個正確的方位,尋找一處正確的場所?

走出西郊公園,陽光冒出雲層。

歲月再怎麼留白,人生只需尋求心安。你總要把西郊公園,留在腦後,卻又總是會不斷想起。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不問理由,也沒有理由。鬚髮飛白,臉色轉赤,我們總要走向天涯,走向遠方。

圖片來源:老有上海味道、上海長寧、新聞坊、人民網上海、一方視野、大眾點評、搜狐

編輯:小黑炭

原標題:《西郊公園,全世界最好吃的蓋澆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西郊公園,關於蓋澆飯,關於我們的青春和記憶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西郊公園迭戈辰光嗰蓋澆飯�� 是真好吃!——玉樹臨風憶起六十年代,我的蘇州大姨父特別喜歡動物園,來滬到西郊公園是首選,我則是首選陪同;姨母特地吩咐極其節省的姨父:請客噢,蓋澆飯!幼小的我平時胃口差,這噴香的蓋澆飯卻是吃得狼吞虎咽,真正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蓋澆飯!
  • 【記憶】做六休一、也一定要全家去白相的西郊公園!
    當年西郊公園宣傳畫在動物園裡,遊客們去猴山看猴子,看孔雀開屏,看大熊貓吃竹子……一代又一代的動物明星,狗熊拜拜、大象版納、大猩猩博羅曼等,帶給人們無限的歡笑。連接市區和西郊公園的57路公交車,滿載著無數上海人家的美好憧憬;甚至連動物園餐廳那美味價廉的蓋澆飯,至今仍讓人唇齒留香。
  • 還記得記憶中的西郊公園嗎?
    其實離大家並不遠,就在上海動物園,也就是很多上海人記憶中的「西郊公園」。 企鵝漫步 一代人的記憶 西郊公園變身上海動物園 1954年5月25日,為紀念上海解放五周年,西郊公園正式開放。 1955年,西郊公園迎來第一位入住者——亞洲象「南嬌」,公園也由此從文化休閒公園轉建為動物園,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範圍內首批建成的10家動物園之一。
  • 再也回不去了,石家莊西郊動物園
    >1 做夢都想再去一次的 西郊動物園 小時候最高的獎賞就是去趟西郊動物園,因為那裡有會勾魂的小汽車,有最逗樂的猴山,有一直躲在洞裡偷懶的老虎,還有甜甜的棉花糖...它們曾經統領著西郊動物園的江湖。3 人生第一次在這裡 見到獅子老虎 記憶裡動物園的夏天沒有燥熱和流汗,有的是很多的樹、各種各樣的動物、好吃的冰激凌和歡樂的笑聲。
  • 簡單又家常,才是最實用的:麻婆豆腐蓋澆飯,走起!
    今天這個麻婆豆腐蓋澆飯,不是那種「大廚、廚師長教你做」,也沒啥「祖傳、家傳秘方」,不敢說「超正宗」,就是簡簡單單最家常的那種,我們這邊普通家庭說到dú豆腐,十有八九都是這麼做,有時候,乾脆連肉末都省了~簡單又好吃,才是硬道理嘛~忘了買香蒜苗,沒有豆豉也不用牛肉,出鍋後照樣美味。
  • 西郊公園將迎60大壽:那些年,我們坐57路去看動物
    明天,那個曾經叫「西郊公園」的開心樂園60歲了。  現在,你也許乘著地鐵10號線,很快就能抵達上海動物園開始一天的歡樂之旅。你是否也曾經乘過57路,和家人、同學或者朋友一起,顛啊顛啊,終於到了想了很久要去玩的動物園。  60年一甲子。西郊公園,或者上海動物園,帶給過我們太多歡樂。
  • 日式豬扒蓋澆飯,香嫩好吃,連小孩子都超級愛吃的
    日式豬扒蓋澆飯自從看孤獨的美食家以來,就對裡面的蓋澆飯愛不釋口,其實是因為家鄉也是很多蓋澆飯,也不知道是誰傳給傳誰的,可能是和其離的近的原因,一些飲食有點點相像,家鄉也是喜歡一點醃小黃瓜,小菜,蓋澆飯,湯拌飯,很是香。
  • 鹹陽西郊小樹林,烈日下的廣場舞
    鹹陽西郊小樹林公園以成為鹹陽最有名的露天舞場,每天早上廣場舞,中午下午和晚上交誼舞。九月份的下午也是很熱的,他們在樹陰下起舞,從來不管天氣多熱,就是三伏天照樣起舞。除了下雨下雪外,這裡天天都是這樣人山人海,有騎電摩的,有開小車的。
  • 上海動物園裡發現昆蟲新物種-上海,西郊,昆蟲,蟻,早班,甲蟲,師範...
    圖片說明:這是3月14日拍攝的「西郊公園毛角蟻甲」標本的放大圖。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3月14日報導:今天,上海師範大學宣布,該校昆蟲研究室科研團隊和上海動物園的技術研究人員聯合在上海動物園內發現一種以前從來沒被人類記載過的小甲蟲,並將其命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  記者了解到,上海動物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上海中心城區一塊植被保存較好的公園,擁有很長的歷史。
  • 麥兜媽媽麥太一家三口體驗最美西郊線
    您可能想像不到的8.8公裡,最美西郊線,有軌電車重回北京啦!在元旦假期,麥兜媽媽麥太帶著麥兜去體驗了最美西郊線。10號線巴溝作為始發站,途徑巴溝、頤和園西門、茶棚、萬安、植物園、香山。巴溝換乘通道還有變換的軌道返程的小火車在隧道裡行駛的小火車頤和園西門小火車停靠站返程啦準備返程的小火車香山附近2018年的第一張自拍並排行駛的小火車一家三口單程票價4元西郊線連接巴溝至香山的北京公交有軌電車西郊線正式開通運營
  • 回歸寧靜的田園,「五一」免費遊西郊花語悠遊谷!
    銅梁西郊花語悠遊谷,擁有西部最大彩色景觀與民宿聚落,「五一」更有豐富多彩的活動等你來。文津街巴嶽文津街,與其說是文化創意特色街區,不如說是一個薈萃人文、雅俗共賞的藝術村。與書法大家練小楷,跟刺繡大師學蜀繡,抑或是攜稚子同樂。一筆一划、一針一線、一顰一笑間,車水馬龍的嘈雜慢慢遠離,時間和心都跟著溫柔了起來。
  • 高中那會經常吃土豆絲蓋澆飯,一學期長了15斤肉
    高中時候的飲食經常是一塌糊塗,聽說什麼好吃就怎麼吃,怎麼方便快捷就吃什麼,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省下時間好好學習。所以以至於高中時候的我體重達到162斤,身高170cm,是一個十足的大胖子,現在回想一下。除了早中晚三餐在食堂吃之外,半下午還會來一頓加餐,加餐一般是土豆絲蓋澆飯,或者是米粉,涼皮。再或者是晚上的飯或者是中午的飯直接就不吃了,直接吃土豆絲蓋澆飯,感覺很美味。晚上學習累了,10:30左右下自習會來一個炸雞腿,感覺當時的雞腿好大呀,因為沒有生活常識,感覺雞的腿就應該這麼大,現在想想都是裹得面一層又一層,而且油特別多,熱量能量都是屬於超標的。
  • 別只會吃蓋澆飯,來一碗美味的牛腩蓋澆面,開胃又解饞,吃著過癮
    在平時吃美食的時候,除了能夠保護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能夠給我們的舌尖帶來更多的快感,同時給我們的精神帶來更多的享受。別只會吃蓋澆飯,來一碗美味的牛腩蓋澆面,開胃又解饞,吃著過癮。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種美食,這種美食就非常的好吃,它就是紅燒牛腩蓋澆面,那麼說起麵條,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麵條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美食,而這樣的一碗紅燒牛腩蓋澆面卻非常的與眾不同,不僅麵條更加的筋道好吃,而且牛奶肉也是更加的軟了,一點都不塞牙。
  • 夏威夷——全世界最值得一去的火山公園
    離火山公園越近,地表越荒蕪,直到泥土的暗黃色被黝黑的舊熔巖完全覆蓋後,再也看不出這會是南洋溫暖的島嶼。儘管夏威夷島嶼之間的距離並不遠,但連接島與島之間的交通方式,依舊是飛機,不得不說,這的確很美國。大島是整個夏威夷群島裡最大的島嶼,但夏威夷州的首府檀香山卻不在這裡,因為這裡坐落著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冒納羅亞火山。
  • 貓咪在電飯鍋裡大便,喵:秘制蓋澆飯,給你加了1根香腸
    標題:貓咪給鏟屎官加餐,秘制貓屎蓋澆飯,網友:多貼心的貓貓,怕主人夥食單一不管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去小餐館裡,都能點到一份蓋澆飯。北方的蓋澆飯呢,老闆給你盛多少米飯你就只能吃多少米飯,吃完了不能再添了;而南方就不一樣了,魚米之鄉,打個誇張的比喻,你可以吃到餐館破產。最近,一位網友家裡養的一隻貓咪因為上廁所火了。為什麼呢?因為這隻喵星人,在鏟屎官的電飯鍋裡大便啦!事情是這樣的,這位鏟屎官的電飯鍋呢,長的和馬桶挺像的。
  • 日本最流行的蓋澆飯牛丼飯,在家裡花十分鐘,三個步驟就能搞定
    日本的人氣蓋澆飯,比如牛肉蓋澆飯「牛丼」、雞蛋雞肉飯「親子丼」、豬排飯「豬排丼」都是在這個時代形成的。  煮到湯汁濃稠後就可以關火了,將煮好的米飯盛出,在煮肥牛的時候同時進行溫泉蛋的操作,在網上翻了很多教程,看到最成功的方法是用保溫杯來做溫泉單,水溫在70度,常溫蛋,需要用一張廚房用紙打溼後包裹住雞蛋(我為了試試如果不包紙會怎麼樣
  • 除了和平公園,以前上海還有這些公園有動物園……
    說是遊,實在也就是在市區裡的幾個公園兜兜,一聽說要去程家橋那裡的西郊公園,早就興奮得睡不著覺,臨行前一夜要起床好幾次觀天象,唯恐落雨。西郊公園始建於1954年,當時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動物園,是地地道道的禽獸大觀園。每次都在大象館那裡逗留時間最長,兩頭印度送的老象百看不厭,一雙雙小手把拔來的青草舉在石欄邊,老象踱來,用長鼻一卷送進嘴裡,我們樂此不疲,再去拔把草來。
  • 市民公園地下停車庫啥時候開放?
    3 西郊轄區的居民來電反映,西郊老街基礎設施落後,危房成片,而且有很多違章搭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管理的同時對西郊老街進行改造。 城廂鎮工作人員回復表示 政府部門對於西郊老街的規劃與管理一直很都重視,對於西郊老街居民的生活也十分關注。
  • 海德公園——倫敦最著名也是最大的公園
    海德公園(Hyde Park)是倫敦最著名也是最大的公園,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區。它處在白金漢宮的西側,與其僅一牆相隔,佔地250多公頃。這座公園是英國最大的皇家園林,18世紀以前這是皇家專屬的狩鹿場,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生地和她度過童年的地方——肯辛頓宮,就位於海德公園西部邊緣,對於英國皇室的成員們來說,曾經的海德公園就是他們的私人後花園。1851年,維多利亞女王首次在這裡舉辦倫敦國際博覽會。隨後的海德公園才逐漸變得「親民」,成為英國民眾和全世界遊客心目中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