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
來自前線、來自後方、來自院校
來自雲霄、來自戈壁……
他們的青春雖有著不同的航道
卻有同一個目標——讓中國立足於世界強國之林
他們不畏艱難、甘於奉獻
隱姓埋名、潛心奮鬥
鍛造出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奇蹟……
今日之中國
因為靠你們,所以,不平凡
因為有你在,所以,很中國
1
這韌勁,很中國!
▲國防科大超算團隊開展「天河」升級工作
▲國防科大北鬥團隊地面實驗工作驗收
▲國防科大雷射陀螺團隊加緊時間科研攻關
從「銀河」實現我國巨型機「零」的突破
到「天河」在世界超算數度稱雄
從「北鬥一號」工程立項
到幾代北鬥人接續完成了北鬥全球組網
26載風雨兼程櫛風沐雨
是信仰指引前行
從雷射陀螺創新團隊鋒芒初露
到三代人攻關43載
終使我國具備獨立研製雷射陀螺能力
國防科大人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
展示「中國精度」
體現「中國精神」
彰顯「中國氣度」
自強不息驚世人
這韌勁,很中國!
2
這航天,很中國!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酒泉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中國驕傲「墨子號」量子衛星飛升太空
從東方紅衛星發射,到載人航天千年圓夢
從我國第一個綜合性試驗靶場
到今天高密度常態化的航天發射
一代代航天人隱姓埋名、紮根戈壁大漠
將自己的青春年華
融進一次次騰飛的烈焰
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
澆築起一座座航天豐碑
數十年磨一「箭」
這航天,很中國!
3
這火力,很中國!
▲海軍某護航編隊利用航渡間隙展開對海實彈射擊訓練
▲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組織裝甲兵分隊指揮專業學員開展實彈射擊考核
▲陸軍某合成營在開闊地域開展對空火力打擊演練
99A式主戰坦克融合火力
機動力、防護力和信息力於一體
能夠實現戰場感知
態勢共享和協同攻防等作戰效能
有「鐵甲箭陣」美稱的步戰車
已具備全面的信息化指控能力
全時域打擊能力、全地域機動能力
履帶自行榴彈炮成功實現了車炮合一
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大國重器琳琅滿目
時刻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
雷霆鐵拳重擊發
這火力,很中國!
4
這保障,很中國!
▲畢業綜合演練利用炊事掛車進行熱食保障
▲畢業綜合演練學員進行消防保障訓練
▲無人機空中補給開啟戰場保障新模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往今來
戰時飲食供應都是軍隊第一位的保障任務
大膽創新,集智攻關
陸軍勤務學院將無人技術運用於後勤保障
聚力開居無人化後勤保障教學訓練
國繞「勤務」「技術」「組訓」三條鏈路
將「無人機蜂群補給」「無人車蚊群保障」
「人體外骨骼保障」 等三類平臺無縫調度
連結,構建起無人智能化物資補給系統
實現我軍無人智能化後勤在「最後一公裡」的突破
後勤與前線相接
這保障,很中國!
5
這選擇,很中國!
▲北大畢業生韓博宇放棄保研和良好就業機會,逐夢軍營
▲海軍某部首席研究員黃韋艮放棄院士候選人身份加入海軍,帶領團隊實現多項重大科技突破
「青春有很多樣子
很慶幸我的青春有穿軍裝的樣子。」
當走到「家」與「國」的十字路口
當祖國召喚的時候
多少人毅然決然的會選擇穿上軍裝
彰顯新生力量的擔當
青春不止詩和遠方,還有家國和邊關
他們的愛國口號沒有停留在口號上
而是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
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紮根人民,從軍報國
青春追逐軍旅
這樣的選擇,很中國!
6
這女兵,很中國!
▲女兵熊瑩維和任務完成出色被評為「維和之星」
▲鐵甲女兵馬和帕麗正在進行坦克駕駛訓練
▲00後「女槍王」沈夢可日常射擊訓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多少次朝冒霧露、夜披寒霜
她們以書本為舟、以汗水作揖
奮力追逐著每個女兵心中不平凡的強軍夢
夢想在軍營,花開在戰位
當紅妝遇上武裝,當青春遇上迷彩
縱然光陰似箭、韶華易逝
但矢志強軍的初心將永遠不會改變
紅裝與迷彩相約
這女兵,很中國!
7
這守護,很中國!
▲在海拔5300米的雪域高原,正在野外駐訓的新疆軍區某保障團官兵,在沒有旗杆的情況下,藉助吊車,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演訓場
▲在祖國最東端「黑瞎子島」的東極哨兵們,不畏嚴寒,堅守在各自的戰位上
▲西沙女兵踏著餘暉在海島巡邏
崢嶸歲月裡,他們衝鋒陷陣
為了全國百姓,殞身不恤
秋月春風中,他們無私奉獻
為了歲月靜好,負重前行
和平年代裡,守護者們默默堅守
為了家國安寧,苦練本領
新世紀曙光中,他們赤膽忠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邊關的執著、風雪的頑強
民的本分、兵的責任
夜以繼日的駐守,幾輩人的無言付出
榮譽的背後收藏了太多風雨
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
時光鐫刻忠誠
這堅守!很中國!
8
這心跳,很中國!
▲倪世宏教授鑽心科研查閱相關論文資料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
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
受命之日,寢不安席
矢志強軍,突破外軍對我國「飛參」領域的封鎖
緊盯強敵,實現三代飛機地面處理設備國產化
為戰育人
實現全軍飛參課程體系建設劃時代的突破
他就是航空工程學院飛控
與電氣工程教研室教授倪世宏
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的心跳
仍和飛參數據處理的電波緊緊聯繫在一起
2020年3月20日
倪世宏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年僅57歲
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
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
生命延續國防
這心跳,很中國!
中國之軍人,上得了雲霄,下得了深海
中國之軍人,承得了讚譽,耐得住埋名
中國之軍人,搞得了科研,住得了戈壁
中國之軍人,打得了勝仗,保得了後勤
中國之軍人,保得了人民,守得了邊防
……
江山不負英雄淚,且把利劍破長空
中國軍人,國之脊梁,祖國有你,這很中國!
策劃:崔東浩、陳繼亮
作者:陳立夫、羅森澤、倪浩洋、吳滔滔
王明豔、姚軍鵬、王逸翔、王翰陽、鄧榕乙
馬國良、張東明、李悅、羅傑、張坪
鍾紫舟、王朝潔、楊健江
監製:梁啟英 田軍裡 編審:王碧波 潘劍鋒
主編:孫炳祥 責任編輯:張姝琪
刊期:第 178 期 投稿郵箱:nbqjh_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