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電梯費用還好說,可我們一年多努力就此白費,實在讓人想不通,」近日,千佛山東路3號院1號樓1單元的十多位老人們被本單元樓加裝電梯項目搞得身心疲憊。電梯井道坑雖已開挖,卻因隔壁單元樓業主的反對而停工5個月。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本月初他們又收到一份「由於設計依據的總平面圖與現狀布局不相符,須重新規劃審批,開挖的電梯井道坑需回填」的告知函。
停工已有5個月, 從最初的興奮到如今的無奈
宋文(化名)今年73歲,住在千佛山東路3號山東省文化廳宿舍1號樓1單元已有20餘年。隨著年事已高,每天從四樓上爬上爬下,宋文感覺越發吃力。1單元樓的眾多業主對此也是同感,「我們樓上共10戶,每家每戶都有老人,其中80歲以上老人7位,78歲2位,76歲1位,70歲2位。」
隨著越來越多老舊小區裝上電梯,1單元樓的老人們心動起來。去年11月,業主們推選相對年輕的宋文為發起人,張羅1單元樓的加裝電梯項目。根據設計方案,1單元樓加裝的電梯位於單元樓樓門前約4米處,電梯從三層開始加裝,採用錯層入戶方案。
前期一切進展順利,加裝電梯項目便徵得了本棟樓10戶業主的全部同意,並於2019年1月、3月相繼通過了規劃、住建部門的審批。但隨後,意想不到的麻煩卻接踵而至——隔壁單元樓的各種反對、項目須重新審批等等。
「加裝個電梯怎麼這麼難?早知道我們一開始就不弄了。」儘管已開工5個月,但因加裝電梯項目卻遲遲無法推進,讓宋文備受打擊。他的精神狀態急轉直下,從「精力充沛,一天跑四五個部門都不累」逐漸變成了 「霜打的茄子」。項目之初的興奮感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每日的嘆氣與無奈。
28日,記者來到千佛山東路3號院。按照正常進度,開工5個月,加裝電梯項目應已基本完工。但現場卻並沒有電梯的痕跡,沒有任何施工人員,只有樓門前挖到一半的電梯井道坑、綠色圍擋、坑旁邊的渣土,提示著此處有一項加裝電梯項目。
來自其他單元樓的反對,一波三折的施工工程
「隔壁單元樓業主有反對意見,工程就這麼一直被他們拖著。」 宋文稱,原本以為本棟樓業主都同意了,就可以暢通無阻了,可沒想到的是,又遭到隔壁單元樓2號樓業主反對。「阻擾施工人員施工,堵住大門、不讓鏟車進場」,對於當天場景,宋文記憶猶新。
據悉,小區內2單元樓其他單元樓樓業主們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基於——加裝電梯後影響救護車等應急車輛出行、施工前沒有公示、在電梯連廊下行走不安全等原因。「如果能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會反對。」小區內一位業主表示,作為一個20多年歷史的老小區,千佛山東路3號院面積較小,僅有兩棟樓。走進小區正門,便是1號樓,而電梯建成後勢必會對西面隔壁2單元樓造成影響。
不過,經過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等部門的協調,工程終於開工。但開工沒多久,電梯井道坑挖到地下兩米處時挖到一個洞。「這事又引起了2號樓業主們的不安,要求我們停工,恢復原狀。」宋文說。
宋文坦言,對於此事,不只是2號樓業主擔心,1號樓業主門也有擔心,「我們也害怕萬一這是重要的市政工程可咋辦?」為了徹底打消眾人顧慮,宋文等人先後多次找到社區居委會、街道辦、住建、規劃、人防等部門求證,最終證實,此處為排水溝,「相關部門表示,加裝電梯項目不會影響到該處工程,只要我們修復即可」。
為此,電梯施工方又尋找專業施工人員對該處溝渠進行了修復,修復完成後,相關部門對其進行驗收。但讓他們無奈的是隔壁單元樓連日的反對意見,「可能是鄰居們反對意見較多,相關部門便通知我們先暫時停工,繼續協調。」
屋漏偏逢連夜雨,設計所依據平面圖竟與現場不符
僅僅是2號樓業主的反對,不足以阻礙宋文等老人加裝電梯的決心。停工的這幾個月,老人們一直在多方奔走尋找協調機會,畢竟在這些老人看來,自己單元樓加裝電梯的手續合理合法,「這是我們的籌碼」。而本月月初,宋文等人收到的一份告知函,則徹底擊敗了這些老人的堅持,「輸的一塌糊塗」。
這是一份名為「關於千佛山東路3號1號樓加裝電梯相關事宜告知函」的文件。告知函上寫著:「由於相鄰單元居民投訴『你單元加裝電梯沒有公示,沒有經過相關手續審批』,現經歷下區老舊小區整治辦公室經過向各審批單位調查落實,你單元加裝電梯雖履行了相關備案程序,但由於設計依據的總平面圖與現狀布局不相符,導致增設電梯的設計方案存在不規範問題。」
「這無疑宣告我們一年的努力白費了,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合情合理,現在反倒需要重新走審批。」得知這一結果將近月餘,但宋文仍難以接受。「在這住了20多年,要不是加裝電梯這事,我們也不知道原來小區大門是在西面。」
宋文出具的電梯設計圖紙等材料顯示:小區平面呈梯形,出入口位於該梯形的西北角,正對2單元樓;1單元樓處則是小區圍牆,無任何建築。而記者在現場實際看到:小區大門設置在了1單元樓處,也就是圖紙中梯形的東北角;此外,進門位置的傳達室也規劃圖上並不存在。
「這不是我們業主造成的,為什麼現在要讓我們為此埋單?」宋文想不通,相關圖紙是電梯公司從城建檔案館獲取,具有數據權威性。以此為基礎設計的加裝方案,在電梯項目審查過程中也都已得到相關部門認可。「都開工5個多月了才告知我們,為什麼沒有任何部門查看現場並指出這個問題?」
告知函要求基坑回填,業主難以接受
更令老人們無奈的是,告知函中關於電梯井道坑整改的內容。
該告知函中稱:1單元樓居民、電梯公司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濟南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有關手續辦理導則》,以該樓及院落的現狀布局設計電梯方案,並予以公示,重新履行有關審查備案手續。請你單元的濟南幸福加裝電梯公司在一周內將所有基坑回填,消除安全隱患。」
「如果整改,我們又該依據哪份圖紙?」宋文說,「城建檔案中的圖紙與實際院落不一致的問題,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我們住在小區20多年也不曾發現。」
「政府部門是不是應該採取妥善的措施予以解決?」宋文認為,1單元樓加裝電梯項目此前經過了合法的審批公示程序,「即便因歷史遺留問題造成了設計瑕疵,但其合理的解決方法應該是請有關部門重新評估在現有條件下此安裝電梯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回填基坑、重新審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