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
基礎鞏固•站起來,拿得到!
1.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子潁(yǐnɡ) 砌石為磴(qì)(dènɡ) 石罅(xiǎ)
B.徂徠(cú lái) 戊申晦(huǐ) 乾隆(qián)
C.摴蒱(chū pú) 須臾(yú) 南麓(lǔ)
D.絳皓(jiànɡ hào) 若僂(lǚ) 崖限(yá)
答案:D
解析:A項「罅」應讀「xià」;B項「晦」應讀「huì」;C項「麓」應讀「lù」。
2.與例句加點字解釋與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
例: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
A.餘始循以入 B.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C.日觀以西峰 D.(蘇軾)以始元六年至京師
答案:D
解析:A項,是表修飾關係的連詞;B項,用;C項,介詞,往;D項,在。
3.對下面加點詞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答案:C
解析:①擋在道上;②掌權的人;③瀰漫;④磨滅。
4.加點詞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B.人皆得以隸使之
C.泰山之陽,汶水西流 D.吾妻來歸,時至軒中
答案:A
解析:A項是名詞用作動詞,其餘均為名詞作狀語。
5.下列六句話分成四組,全是表現泰山冬季特有景色的一組是( )
①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 ②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 ③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④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 ⑤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⑥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答案:B
6.下列關於古代日期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戊申晦,五鼓 晦:農曆每月初一。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農曆每月十六。
C.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夏至日。
D.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農曆八月十五。
答案:B
解析:A項應為:農曆每月最後一天;C項應為:冬至;D項應為:農曆九月九日。
能力提升•踮起腳,抓得住!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題。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裡。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 ① )風雪,( ② )齊河、長清,( ③ )泰山西北谷,( ④ )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裡,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採。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裡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7.依次填入畫橫線句子中空缺處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A.①乘 ②歷 ③穿 ④越 B.①乘 ②歷 ③涉 ④穿
C.①披 ②涉 ③爬 ④越 D.①歷 ②乘 ③穿 ④爬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的「鼓」字,不作動詞的一項是( )
A.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B.戊申晦,五鼓
C.噌吰如鐘鼓不絕 D.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若洪鐘
答案:C
解析:C項中的「鼓」為名詞。
9.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項是( )
A.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
C.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答案:B
解析:B項是比較描繪,不是比喻。
10.下列各景觀中屬於人文景觀的一項是( )
①或曰:此東海也 ②岱祠 ③石刻 ④摴蒱 ⑤碧霞元君祠 ⑥皇帝行宮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東海、摴蒱非人文景觀。
11.「而雪與人膝齊」一句與哪一句相照應( )
A.冰雪,無瀑水 B.大風揚積雪擊面 C.道中迷霧冰滑 D.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答案:B
12.翻譯下列句子。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答案:在那陰谷和陽穀南北分界處的,是古時齊國所築的長城。
(2)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採。
答案:天邊的雲像一條線似的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霎時變得五彩繽紛。
拓展應用•跳一跳,夠得著!
閱讀清代孔貞瑄對泰山日出的描寫,完成13—17題。
秋末冬初,星皎雲淨,夜色空如觳(hú,縐紗)。村雞鳴,曙光生。登日觀,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轉瞬,忽露半體如月弦,其色殷紅,光乃不曜,終為一輪而上騰。少頃,日中忽如一燈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léi,古時酒器)、樽,次如葫蘆,上黃白,下赤紫,作薄蝕狀;又次如葫蘆、罍、瓶之倒置;最後如炬之燼。蓋其初為海氣所蒙,蟬蛻即盡,然後全體昭融,光芒四射。動越前卻,若危船顛浪,心為震蕩。其下積霧,色正黑。俄而重霧之下,忽出白練,長可競天,殆海水也。
13.下列句子中與例句「為」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蓋其初為海氣所蒙
A.終為一輪而上騰 B.動越前卻,若危船顛浪,心為震蕩
C.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D.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