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2日訊 還記得10月19日車門長花的奇事嗎?有人說是佛教傳說中三千年開一次的優曇婆羅花,而專家卻說這是蟲卵(詳見《小車寺前停一夜開出神秘花 花莖細若懸絲引爭議》)。
此事經海都報獨家報導後,引發眾人關注。有網友在「海峽都市報大泉州」微信上留言,篤信「即便科學可以解釋表象,卻不一定能研及內裡」,有人乾脆直接懷疑專家判斷的可信度。一時間,這花到底是什麼,仍是眾說紛紜。
昨日中午,車主陳先生告訴海都記者,都不用猜了,花「開」了。真相大白。
車門上的花開後,下方有草蛉幼蟲,所有蟲卵加起來比1元硬幣還小
花開
三天苦守 得見真容
知道車門開出小花的事後,陳先生的朋友時不時會圖新鮮來看花,雖然專家判斷是草蛉的蟲卵,但大家仍不死心,都期待著花開的時刻。為了不影響花兒綻放,陳先生這幾天幾乎沒挪過車,時不時就在車邊蹲著看,功夫不負有心人,昨日上午,花終於開了。
海都記者看到,盛開的白花仿若美麗的鬱金香,雖然花骨朵只有1毫米長,但23朵齊開的氣勢一點都不遜色。奇怪的是,在花莖基部的小車漆面上,15團仙人球般的灰色物體聚集在一起,看上去渾身是刺,面目有點猙獰。
「你看,它們還會動呢!」陳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小「仙人球」如果用指甲輕輕觸碰,便會微微挪動。這時,一陣風吹過,有幾個「仙人球」果然笨拙地挪了腳步,其中一個沒站牢,被風一吹飄到地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蟲現
草蛉寶寶 其實像沙和尚?
這些小蟲子究竟是何方神聖,和這些花朵到底什麼關係?
昨日中午,泉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高級農藝師陳貽謀不在泉州市區,記者把照片發給他。他確定地說,這些小蟲子正是草蛉的幼蟲——蚜獅,而那些微型「鬱金香」,正是破殼後的草蛉卵。
陳貽謀很興奮。他說,因為蚜獅很微小,普通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偶爾看到,風一吹,它便混進塵土中了。因此,以前關於這類優曇婆羅花的報導最終都是止步於專家的各種猜測,此次能等到蚜獅出現,證明花朵是蟲卵的推測,相當不易。
關於草蛉寶寶,還有一個有趣的特徵不得不提,那便是幼蟲每當把蚜蟲等食物吃盡吸光後,還會把吸空的蟲殼和枯枝爛葉等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就像當年沙和尚將骷髏頭串起來掛脖子上一般。所以,當看到一團灰渣渣從你眼前走過時,可能下面就是扛了一身養家重擔的小蚜獅呢!
□科普
選在車門上產卵 愛好特殊
陳貽謀說,雌性草蛉一般將卵產在蚜蟲密集的地方,方便幼蟲捕食,在車門上產卵確實奇怪。不過,不少昆蟲喜歡在潮溼的環境中生活,而草蛉卻喜歡乾燥的環境,否則容易死亡,這或許可以解釋雌性草蛉將卵產在車門上。此外,如果周圍缺少食物,小蚜獅們便會自相殘殺,這也是為什麼卵有二十多個,而幼蟲數量卻只有15團。
「我國發現的草蛉有15個屬近百種,福建省主要分布的是大草蛉、中華草蛉。幼蟲時期是有名的益蟲,主要捕食蚜蟲、蚧殼蟲、紅蜘蛛,也能捕食蛾類幼蟲。」陳貽謀介紹,草蛉在蚜獅階段食量驚人,整個幼蟲期可消滅七八百隻蚜蟲等害蟲!草蛉變成蟲後,有的品種會改食性為植食性,吸食植物的花粉和蜜露,失去消滅害蟲的能力,而有的種類卻一生以害蟲為食,如大草蛉等,平均一天可以吃一百多隻蚜蟲。上世紀70年代開始,華北地區就曾利用中華草蛉的幼蟲防治果樹紅蜘蛛,減少了大量農藥使用。(海都記者 陳紫玄 文/圖 張娟/製圖)
圖說草蛉的一生
以大草蛉為例(一代歷期31~53天):
□延伸閱讀
辨一辨
這是動物還是植物?
枯葉蝶
中華枯葉蝶,產於中國南部和南亞地區。雙翅合併後酷似一枚枯葉。
中國的四川峨眉山及雲南西雙版納出產較多,但四川產不如雲南產的色彩豔麗。
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的步肢類似於花瓣,身體顏色能夠根據蘭花的顏色來改變,多產於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我國雲南西雙版納也有。它們在捕食中一般偽裝成蘭花的形態,等待昆蟲自投羅網。
竹節蟲
竹節蟲爬在植物上時,能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極其相似,裝扮成被模仿的植物枝條或樹葉,還能改變體色。它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30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就有300多種。
(根據果殼網、央視相關報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