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和虞美人花》金子美玲
小麻雀死了,虞美人花還紅豔豔地開著。
因為她還不知道,可別讓她知道了,我們悄悄地經過她身邊吧。
萬一花兒聽說這個消息,她會難過得立刻枯萎的。
這首小詩裡有三個人物形象,小麻雀、虞美人花、我們,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要好好體會這三個人物的形象特徵和感情經歷,才能讀出這首詩的思想含義。
小麻雀在詩中沒有出現,但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形象。這首詩的感情波瀾,是因為它的死而引發的。但它的形象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在現實生活中,一隻小麻雀的死,不會引起人們很大的關注。
虞美人花的外表鮮豔美麗,似乎還有點妖嬈輕慢的樣子,但她是有真摯感情的,她非但不嫌棄小麻雀這樣不起眼甚至不美麗的小動物,還與他有著深厚的友誼,萬一知道小麻雀死了,她會難過得要立刻枯萎的。
我們,既是作者,也是讀者。我們可憐小麻雀,更心疼虞美人花。我們是個有悲憫情懷的形象。悲憫兩個字很重要。正因為有悲憫的情懷,才使作品的主題思想積極而有意義。
詩中有幾組對比關係。我們再來說說這幾組對比關係以及它在詩歌中的作用。
第一組是麻雀和虞美人花的對比關係。小麻雀死了,而虞美人花還紅豔豔地開著。我們的腦子裡會出現一隻僵死的麻雀,跟第二句出現的紅豔豔地開著的虞美人花,無論是從顏色上,還是從形態上,都出現了一個強烈的反差。一個死了,一個活著;一個不會動了,一個正在怒放。
第二組是花紅豔豔開著的虞美人花和從它身邊悄悄經過的我們的對比關係。開放的虞美人花,它妖嬈,嬌豔,它並不知道小麻雀已經死了,正沉浸或得意於自己的美麗,它的狀態是輕鬆的,愉悅的。而「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悄悄的腳步是壓抑的。這不僅僅在於我們已經知道麻雀死了,還在於我們知道麻雀和虞美人花是一對好朋友。但詩歌中同樣沒有點明這一點。
第三組是虞美人花紅豔豔開著和我們想像中它枯萎了的對比關係。花兒正當怒放的時候,尤其是虞美人花,它的花形碩大,顏色鮮豔,是非常熱烈的一種狀態。而當它一旦枯萎,它的花瓣會耷拉下來,變成褐色。花兒開放的時候,鮮豔明媚,人人喜愛。而當它一旦枯萎或者凋謝,就再也不會有人去欣賞它、關注它。這裡有個顏色的對比,也是活著和死去的一個對比。
如果再仔細找,這樣的對比關係還可以找出一些,比如虞美人花的不知情和我們的知情,等等。
這首詩通過這些對比的畫面,傳達了一種深深的悲痛和善良,就是我前面說的悲憫二字。悲痛是因為小麻雀的死,更因為小麻雀的死將給虞美人花帶來的不幸。而善良,是希望虞美人花永遠不要知道小麻雀的噩耗,希望虞美人花永遠那麼紅豔豔地開著,永不凋謝,永不枯萎。「可別讓她知道了,我們悄悄地經過她的身邊吧。」這兩句很重要,一個想法,一個動作,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看似漫不經心,還很孩子氣,仔細體會,卻是非常強烈,好像我們自己的腳步瞬間就被凝固了似的。
詩中有兩點沒有說明,小麻雀為什麼死了,它是餓死了,凍死了,還是摔死了,或者是慘遭毒手死的?既然是小麻雀,那麼,它的媽媽在哪裡?有無數個問號。其實,這一些都是不重要的,詩歌寫的是麻雀和虞美人,那麼重點就不再麻雀的這些問題上。另外,麻雀和虞美人花,它們是好朋友。這一點,詩歌也沒有點明,而是用難過得立刻枯萎這個將會出現的後果來說明。
我們同學寫作文,喜歡把所有的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不用讀者費神去思考,而且沒有主次。其實,詩歌裡有些細節沒有交代,除了詳略的處理外,還好像圖畫中的留白處理,可以給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想像的空間越大,詩歌的張力就越大,給讀者的衝擊力也就越大。這就是這首短短的童謠深受同學們喜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