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為什麼
昨天養魚老道給我的金魚進行了一次抽底換水,結果由於底部的雜物過多,換水的水管又很粗,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換掉了一半以上的水,而我在添水時,就比較小心翼翼了,怕水壓過大,導致水體中的氣泡過多,使用到的是一個小細水管,水流很緩,大約加了一個小時的水。
即使這樣,還是導致水面的氣泡過多,這個可能也會與困水的時間過短和換水量過大都有一定的關係。
事後在投餵金魚的時候,我就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大部分金魚到水面攝食的時候,會從兩側的鰓部不斷地冒出成串的氣泡,再者就是當天晚上部分鎏金金魚出現了輕微的失漂現象。
過去的金魚也會遭遇到大換水,但是絕對不是我們這種換法
那麼有些魚友會說了,過去飼養金魚的時候,就是那種古法養魚,大致上都是半個月左右處理一次青苔,把金魚直接倒缸飼養,然後刮去青苔重新養水,其實這就等同於大換水了。
但是那個大換水和我現在所使用的大換水,在手法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家是直接提前困好了水,大約是三五天,那個水是一動不動的,然後再把金魚放入到新水中,當然也是依據不同的金魚,有不同的飼養手法,未必都是一個時間點。
而在正常給金魚換水的過程中,一般的換水量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換水一半以上的情況其實是很少的。
而且,使用到的大多數都是井水。
為什麼金魚在大換水後,到水面攝食會出現鰓部冒泡的現象?
其實在金魚平時的攝食中,也有可能出現這種在水面攝食後,鰓部冒泡的情況,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看得到,但是絕對不會像我這種大換水之後,這個現象出現的如此頻繁,如此之多。
因為同樣飼養的那五條宮鵝,昨天就沒有換水,我也仔細觀察過,它們在水面攝食以後就沒有出現鰓部冒泡的現象。
因此,對於這個現象的出現,還是證明了新水添加過多,由於水流衝擊、水壓問題還有它們最近長期的追逐和發情,等等各種綜合原因,導致水面的氣泡較多,它們在攝食的時候,吞入了部分空氣,然後通過鰓部直接排出。
這個和它們的魚鰓血管在平時吸收水中的氧氣,完全是兩回事,屬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如果不相信的話,大家可以回家仔細觀察。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在平時同樣的餵食頻率和餵食量情況下,這些鎏金金魚已經很長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遊姿不正、遊動費力、輕微失漂的症狀了,但是在昨天晚上這個症狀尤其明顯,到今天才略有緩和,這個未必是水位加高的問題,因為之前的水位大約也是那個高度。
這就足以說明一個問題:
過度的新水刺激加上換水太多導致水面的氣泡無法消除,對於金魚一定會有所危害的。
部分鎏金金魚的頭部掛著細微的氣泡,之前也沒有發現過
而在昨天換完水之後,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部分鎏金金魚的體表和頭部有掛滿及其細小的氣泡,這些都是由於換水時,水流衝擊魚缸水面的時間太長,導致這些氣泡粘附在了金魚的體表,也是到了今天才完全消除。
大家別忘了,我使用的可是井水,只不過最近由於用水量大,困水的時間很短,恰巧更換的水量又太大了,所以就出現了這些看起來並不嚴重的問題。
但是,如果這是自來水呢?如果恰巧我們的金魚並不太舒服或者鰓部出現點小問題,這些氣泡根本排不出來呢?
那麼,肯定就會出現爛鰓的情況,就是這麼一個非常非常細微的現象,通過上述的三點,魚鰓冒泡、體表掛泡、攝食完畢輕度失漂,就足矣說明了我們不困水、大換水,對於金魚的傷害到底會有多大?
我這裡的金魚還是已經飼養了很長時間的,它們的體質絕對很棒,並且,我還是在換完水的兩個小時以後才開始投喂,投餵量也不是很大。
如果是新魚友們,剛剛購買到家才幾天的金魚,本來它們的體質就差,水質又不好,飼養密度又大,再去大換水之後就開始投餵的話,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些魚友就是把金魚購買回家,往魚缸裡一扔完事,根本不會去在乎什麼魚缸的水流有多大,魚缸的氧氣量是多大,金魚的體質又如何?
然後飼養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魚缸裡的金魚莫名其妙的身體潰爛或者掛滿氣泡,或者開始失漂,漂浮在水面不能活動,那麼這些原因都在哪裡呢?
一切全在細節,不要再把什麼金魚鰓部的呼吸原理講給我聽,那些問題我們隨便在網上一找一大堆,都可以很輕鬆的獲得。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這些細節問題,除了我們自己更為精細的觀察和分析,還能去依靠誰呢?
不要給金魚過度大換水,大換水之後當天還是不餵食為好,金魚需要弱水流飼養
因此來說,我們不要動不動就去給金魚大換水了,一定注意提前困水,如果是哪一次換水量過大的話,那麼,乾脆點,當天就不要餵食了,靜待水中的氣泡自行揮發也是可以的。
別以為有些小招數不好用,其實很好用的:
比如我常說的使用適當的容器或者吸油紙漂去水面氣泡,使用魚網把缸壁的多餘氣泡剝離,適當驚嚇一下身上沾滿細小氣泡的金魚,讓它突然遊動一下,氣泡就會被甩掉,或者也可以用魚網撥動它一下,這些小辦法都是我自己經常用到的招數,百分百管用。
可是,很多新魚友只會把目光盯在各種高大上的過濾系統和理論上,根本不去在乎這些細節問題,這怎麼可能養好金魚呢?
我們平時在網絡上、書本中,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大多數都是別人的,可以把它叫做飼養觀賞魚的知識或者理論,那叫拾人牙慧。
而我們自己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真正能夠體驗到的,觀察到的、悟到的,靠自己生發出來的那些東西,才能叫做智慧。
知識可能是屬於別人的,只有智慧才屬於我們自己。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