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學點兒投資 優利
鐵打的騙局,流水的受騙人。
近日,又一6000人的騙局出窩。
沒換湯沒換藥,一款名叫「喵喵」的APP,明明顯顯打著「高回報」、「低風險」、「躺賺」等字眼,但有的人還真當真了。
網上買只虛擬貓,養幾天之後賣掉,就能獲得至少10%以上的利息。讓這些人眼花繚亂,興奮不已,愣是把幾個億投進去。
最後,那些「雲養貓」被騙得貓毛都找不見。
可能說的有點上句不接下句。但這個事兒,還真怪不得別人。
No.1
什麼是「雲養貓」
先來回顧一下。
現在,流行一種養貓,叫「雲養貓」。
雲養貓有兩類,一種是真的貓,各種大V博主,分享養貓日常,貓奴們刷照片刷視頻滿足現實中養不了貓的遺憾。
另外一種是虛擬貓,大家就需要自己去買貓,養貓,鏟屎等虛擬操作了。這就好比遊戲,給角色換裝備,願意的就買,不願意的就看著別人買。
這,讓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
於是,騙子們開發一個軟體,讓大家以「賺錢」為目的,在上面買貓賣貓。
剛開始買貓糧,貓砂,貓玩具,貓零食……
經過一天天的飼養和照顧,貓的身價就會增長,然後等著別人將其買走,這樣飼主就能拿回了本金和10%的利息。
不同品種不同價,開獎時間也不同,養的天數越多,貓越肥,就越值錢。
但要想提現之前投入的錢,必須繼續投入,數據對接上才能提現。
然而,在8月12日,App突然出現問題,系統無法登錄。
到微信群裡詢問,開始管理員解釋是因為更換服務。
後來啊,管理員和老闆都不在了,大家才意識到被騙了。
目前已有6000多人報案,每個人受騙金額少則兩三千元,多則高達十多萬元。
No.2
偏向虎山行
被騙的都是些什麼人。
一種是明知道這是個騙局,也想從中分點羹的。
同事告訴李先生,投入10萬元,一個月能賺6萬元左右。
這麼高的利潤,錢從何而來?李先生沒多想,直到8月中旬平臺跑路,他才意識到,上當了!
他不甘心,承認看到這麼高的利益,意識到了這是所謂的「龐氏騙局」「互助盤」,但又心存僥倖,覺得「擊鼓傳花」時,鼓聲不會剛好在他這裡停止。
他表示:「知道隨時會崩盤的,只是沒有想到自己是最後一波韭菜。怪自己貪心,最氣憤的是這些平臺的操盤人,明知道這回要崩,還讓我們大資金繼續買,讓我們上當受騙。」
那能咋地,自願做韭菜被割還不服氣?
而且,李先生還不止玩這一軟體。
喵喵APP為「河南萬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該企業還開發了一款名為「米奇樂園」的APP,騙局和「喵喵」如出一轍,只不過從養貓變成了養米老鼠,和「喵喵」APP同一天跑路。
李先生也養米老鼠,還拉了不少人進去,說人越多越不會崩盤。但騙子的臉上沒有寫「騙子」兩個字,最會都崩了。
另外一種屬於思想超前但不考慮市場,不調查背景的盲目理財人。他們以為,這是一種新型理財方式,應該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為何喵喵APP短時間內就吸引了那麼多人呢?除了高收益誘惑外,或許與現在流行的「雲養貓」有很大關係。
No.3
養貓能賺錢?
如今,貓咪成立社交新寵,很多戀愛的開始,也是:原來你也喜歡小貓咪啊!然後兩人情趣相投,墜入愛河。
「吸貓」成了年輕人打發周末的趣事兒。
一日吸貓,終身戒貓戲謔地道出了他們對貓難以割捨的狂熱痴迷。
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現實養貓的條件,沒有門檻的「雲養貓」應運而生。「會有貓的」成為了「貓奴」團體的認證口號和精神支柱。
31歲的圓圓,是一名新聞從業者。很喜歡貓,但生活在市中心,不允許養貓。
一般寫稿子寫不出來的時候會雲養貓,貓好像是零食啊、玩具,能解壓。
21歲的大學生小胡,生活中看到貓咪會繞道的人,不討厭貓,害怕跟貓太親近會被貓抓或者撓。
身邊喜歡貓的人太多,不想和身邊人顯得太格格不入,而且對貓沒有好感在第一印象上容易給人留下冷漠、不溫柔、沒有愛心的形象。
雲養貓滿足了他欣賞某些貓咪美顏或者是搞笑動圖的需要,同時不用擔心被抓傷。
快手發布的《2020快手寵物生態報告》顯示,快手上有關寵物的視頻單日最高播放量達7億;每5.4秒就有一場寵物直播。
對於沒有養貓條件的人來說,「雲養貓」也可以滿足自己養貓的欲望。
但是,雲養貓能賺錢嗎?最多不花錢而已。
No.3
學一下撕蔥好嗎?
那些打著看視頻看新聞就能賺錢的APP,聽起來賺錢很容易,其目的是為了賺你更多的錢。
有那麼容易賺錢的方法,誰會告訴你。
就連曾經火爆的「趣步」,號稱「走路也能賺錢」的APP。
都披著健身,正能量的外皮,吸引大批人入坑,用戶數量高達3000萬,曾登上蘋果商店生活類第一名。
不過想正常使用軟體,用戶需要填寫邀請碼,並向平臺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帳戶等。
此外,用戶需要通過支付寶支付1元,進行身份驗證。被用戶舉報之後,被相關部門調查,隨後涉嫌非法傳銷、非法集資、金額詐騙等行為被查封。
所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晚餐會更貴。
那些想著一夜暴富的人,往往都一夜暴負了。
富二代撕蔥談個戀愛都要開個part先瞅瞅,合適了再單獨約個火鍋,大家理財養貓的時候應該先調研調研,看看這貓是否健康,這平臺會不會崩?
當然,這不是在批評受害者,理財是值得提倡和學習的,只是氣憤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