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的日子裡,「雲上課」「雲工作」「雲聚會」等讓大家感受到「雲」端的便利。
而近期「雲養貓」「雲養牛」的出現,卻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今天,正義君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新概念「雲詐騙」↓↓↓如今,貓咪成為大多數人喜愛的寵物,有的人沒時間照料,就開始「雲養貓」,到網上看別人家貓咪的圖片和視頻。有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現象,開始拿貓咪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號稱網上「雲養貓」還能賺錢,而且是10%的利息。高額回報吸引不少人下載了一款名叫「喵喵」的APP,併購買了虛擬貓咪,結果不僅沒有見到高額回報,連投入的本錢也被捲走,涉及金額超億元。
據受害人描述,他們用錢在「喵喵」APP上預約購買虛擬貓,然後通過幾天飼養讓貓的身價增長,等別人將其買走,就可以拿回本金和10%的利息。但要想提現之前投入的錢,必須繼續投入,數據對接上才能提現。
然而2020年8月12日,該APP突然無法登錄。不少受害人不但沒賺到錢,本錢也被跑路的老闆捲走。目前已有6000多人報案,每個人受騙金額少則兩三千元,多則高達十多萬元。警方調查後表示,這款「喵喵」軟體帶有很強的「投資」色彩。
除了「雲養貓」騙局,還有「雲養牛」騙局……
在線養牛就能賺錢?疫情期間出現了多個名稱中有「牧業」的APP,打著「網際網路+畜牧業」的名號,讓用戶在APP中在線領養回報率不同的「牛」獲取收益。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被騙金額數萬元到幾十萬不等。
記者調查發現,「雲養牛」類APP均聲稱背後有正規牧業公司,然而事發後多家涉事的畜牧業公司稱被不法分子冒用營業執照、域名等信息。
受害人之一李兵(化名)表示,6月24日,他下載了「鑫嶽牧業」APP。該APP介紹,公司的全稱為內蒙古鑫嶽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了核驗APP的可靠性,他通過天眼查網站查詢這家公司的資質,並確定了營業執照等內容,「當時我看到這個公司證件和資質都很完善,覺得還是可靠的,畢竟現在都在宣傳網際網路+」。
李兵在鑫嶽牧業APP的「領養記錄」
該APP中,用戶可花錢領養牛隻,然後將牛隻委託給平臺進行養殖,並可實時查看牛隻的飼養過程,牛隻最終的收益將會平分為每天的「領養利潤」,到期即可進行結算提現。
當天李兵便投資了500元,第二天顯示他獲得了利潤5元,提現後不到24小時即到帳。看到APP確實能帶來豐厚利潤,李兵十分心動,開始陸續投入資金領養更多牛隻。他說,投資金額最高時達到25萬元。
鑫嶽牧業APP發布的「依法誠信納稅」通知
正在李兵沉浸於利潤逐日上漲中時,8月6日,該APP平臺突然在主頁發布了一則「依法誠信納稅」的通知。這條通知稱,如果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繳稅,將依法永久凍結會員帳戶,帳戶內所有資金也將作為稅收統一上交稅務局,並且納入失信執行人員。按照VIP等級,用戶需要繳納的資金從3千元到80萬元不等,且不能使用帳戶內現有的餘額。
當時李兵已經屬於平臺的VIP5等級,按要求需繳納金額為15萬元。這筆不小的金額讓他很為難,他嘗試將帳戶裡的25萬元提現,卻遲遲沒有到帳。
8月7日晚上,該APP已無法登陸。
「雲養貓」「雲養牛」坑害了不少人,近期,還有一位女士因為「雲種樹」也險些被騙,幸好在轉帳時銀行工作人員及時制止了她。
客戶要投資「種樹項目」日前,上海農商銀行寶山美安路分理處成功堵截一起詐騙案件,為客戶避免了百萬資金損失。
據介紹,方女士(化名)當天帶著同伴前去上海農商銀行寶山美安路分理處要求辦理轉帳業務,轉帳金額106萬元。辦理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向她「四問一告知」,提示注意防止電信詐騙。客戶表示這筆款項是用於投資,但她填寫的匯款用途卻是「借款」,明顯異常。為保護客戶資金安全,網點負責人仔細詢問方女士「投資項目」的細節。
方女士說是參與投資「高回報種樹項目」。網點負責人初步認定,這可能是詐騙或非法集資,當即勸阻方女士匯款。但對方沉浸於「高回報」預期堅持轉帳。對此,網點立刻聯繫轄區民警,向客戶列舉多起類似詐騙、非法集資案例,最終讓客戶打消了匯款的念頭。
……
「雲詐騙」往往披著「高回報」的外衣引誘被害人掉落陷阱,然後以各種理由讓被害人追加金額,最終使被害人血本無歸。正義君在此提醒廣大網友,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謹慎投資理財產品,不要被高利率迷惑雙眼而相信所謂只掙不賠的「買賣」,避免落入網絡投資理財詐騙陷阱,不給「雲詐騙」行為留下可乘之機。
(來源:正義網綜合江蘇新聞微信、澎湃新聞、新民晚報 整理:李夢欣)
原標題《雲養貓、雲養牛、雲種樹……新概念「雲詐騙」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