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過年了,小朋友們敞開玩了。但是,也不能把學習拋到腦後呦,光陰一去不復還,莫到老來空悲嘆。知識不僅僅是新內容,學過的再溫習溫習,你會發現每學一次感受都不一樣呢,這就是子曾經曰過的「溫故而知新」。數量詞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書上有提到過:
一頭牛 一隻貓 一群鴨子
一顆棗 一個桃 一堆杏子
二年級上冊有篇課文叫《場景歌》,以兒歌形式專門介紹數量詞。

那什麼是數量詞呢?
顧名思義:數就是數字,量就是單位。「一頭牛」中的「一」是數詞,「頭」是量詞,生活中的數量詞無處不在。一早起床,洗漱完畢,媽媽跟你說:「先喝一杯溫開水,對身體有好處。」「一杯」就是一個數量詞。媽媽做早飯,對你說:「幫媽媽從冰箱裡拿兩顆雞蛋,給你炒你最愛吃的韭菜雞蛋。」「兩顆」是數量詞。晚飯後,媽媽說:「來,我們做三組運動,消消食。」「三組」也是數量詞。
生活中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數量詞?
去商店買東西,導購問你要什麼?你張口就來:1糖、2水、4火腿,沒有量詞,導購會蒙。如果加個量詞:「我要一包糖、兩瓶水、四根火腿腸」那溝通就很順暢。有了數量詞,語義表達更準確,溝通更明了。

既然數量詞隨處可見,那你真得了解他們嗎?為什麼是一頭牛,而不是一隻牛;為什麼是一個桃而不是一顆桃;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說「三、兩天」而不給個精確的數字。那得話分兩頭說,先說數詞。
數詞分6類:基數詞、序數詞、分數、小數、倍數、概數。小學一、二年級接觸到的幾乎都是基數詞。像《大小多少》中的「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金木水火土》,二年級的《場景歌》等,都以零、半、一、二、兩、三、十、百、千、萬等基本數字來組合量詞,這樣的數詞就稱為基數詞。
量詞就很多了,「把、棵、頭、框、盒、匹」等,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來搭配。一位客人,就不能說成一頭客人。吃一碗飯就合適,吃一鍋飯,就算再小的鍋聽起來也怪怪的。來捆大蔥,一聽就是北方人買菜;來棵蔥,就知道是南方精緻的人過著精緻的生活。
如何用好數量詞,積累很重要,很多都是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記住就好。好好利用假期,我們一起挖掘一下吧!
先說關於動物的,單個的一般有匹、頭、只、條、尾等,群體的一般有:群、圈、窩等。一匹馬、一匹狼、三匹騾子、一頭牛、一隻羊、一隻貓、一尾魚、一條蛇、一圈豬、一窩小雞、兩隊大雁、一行白鷺。
再說跟人有關的:位、個、隊、群等。一個小孩、一位老師、一群青年、一隊少先隊員、一個演員、幾排觀眾。

下面說事物,種類繁多。一方水土、一片草原、一處港灣、一座燈塔、一條小河、一彎月牙、一汪清泉、一棟房子、一縷青煙;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床被子、一把笤帚、一洞窗戶、一扇門;一匹布、一雙手套、一條圍巾、一條褲子、一件衣服、一套西裝、一根領帶、一頂帽子、一個夾子;一臉橫肉、一撮頭髮;一瓶醋、一壺油、一壇酒、一碗粥、一粒米、一盤菜、一串烤肉、一鍋湯、一堆垃圾、一盅茶、一勺鹽、一棵蔥、一頭蒜、一把青菜、一顆雞蛋、一扇豬肉;一盞燈、一輛車、一臺發動機、一部電話、一沓鈔票、一場電影、一齣好戲、一集電視劇;一尊佛像。
學習重在堅持和積累,記住這些數量詞,豐富你的詞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