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篇新手如何決定飼養什麼品種的三湖慈鯛,那麼如果決定好了就進入下一環節,「選魚」。
一些基本的選魚要點可能有些囉嗦,可自行忽略:
1-觀察魚只體表有無外傷,魚鱗,魚鰭等。這個是最簡單最直觀的,即使沒養過魚的朋友也可以輕易分辨。
2-觀察魚的精神狀態,是否活潑愛遊動,遊動正常,呼吸平穩等。不遠趴底,離群的魚。
3-觀察魚有無抖鰭,蹭缸等行為,如果有就是感染了寄生蟲,而細菌感染一般會表現為魚體出血等肉眼可觀察到的病變。
4-買養了一段時間的魚,這個可以和老闆溝通得知魚到店的時間,如果是去店裡可以多去一兩次觀察。在朋友圈魚商買魚可以翻看朋友圈歷史。養過一段時間的魚一般體力都比較好,有問題的也都死在魚商手裡了。如果是剛到店又被買走,那需要連續經過兩次運輸,對魚來說是一個挑戰。
5-辨別激素魚,這個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是挑靠譜商家。如果買單價低的魚,不用擔心這個,因為激素也需要成本,不貪圖便宜,低於市場價的魚,比如發色成體孔雀賣二十多塊錢一條,那就基本不用想了,很可能是漁場淘汰的母魚做的激素魚。一般不推薦某寶買三湖,概率略大,如果一定要買,多看看追評,一般激素魚要養一段時間才褪色。
6-選擇靠譜商家,三湖玩家一般都有很多群,大家互相分享一下資源,買魚之前多問問,有些被大家公認為人品有問題的魚商可以直接拉黑了,這也是該圈的一個良性發展。
7-關於魚的品系,這是存在一個鄙視鏈的,一般來講是野生——德系——臺系——國內人工,至於野生魚到底好在哪裡,我覺得主要是體型上的優勢,而劣勢也很明顯,就是養定之前動不動就生病,甚至收口。由於野外環境廣闊,野生魚的尺寸是人工魚達不到的,尤其是大馬。野生魚的體型會更修長優美。至於發色,其實野生魚是不如德系魚,甚至不如好的國內人工,德系魚是選擇優質種魚經過數代提純,所以發色方面可以說是不遜於野生魚。至於如何選擇品系,就看自己喜好了,我個人是比較推崇人工魚的。
8-關於魚苗,不推薦購買。魚苗體質較弱損耗大,帶一缸苗子可能一條也養不大,魚苗的死亡有時候找不到原因的,即使有長大了也可能是母魚居多。還會出現貨不對版的情況。也別說魚苗便宜,長到成魚期間的花費不比你直接買成魚便宜。
9-我們選魚,尤其是在朋友圈買魚的時候。優先選混養缸裡的魚,如果是一窩魚苗裡的頭魚,那就更穩。其次選單缸隔離的魚。最後選擇繁殖組的種魚(除非你也是拿回來做繁殖用)。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家庭中養魚一般都是混養缸,而三湖慈鯛是一種打鬥很多的魚,可以說魚在強勢狀態和被壓制時完全就是兩條魚。繁殖組的公魚不但沒有其他公魚的壓制,而且還有著三妻四妾的滋潤,發色一定是很棒的,但是這種魚到你的混養缸裡,有很大的概率被壓制,一旦被壓制那就不是你在朋友圈裡看到的那條魚了。而混養缸裡的魚,它就是在強敵環伺的環境裡生長,抗壓能力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