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8月8日訊 醫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何變被動為主動,變盲目為精準?8月8日,中國破傷風與狂犬病防治培訓暨全國動物致傷規範化救治培訓在青島舉辦,為技術思想更新提供了一次研討的機會。據悉,培訓師資包括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多位專家教授,可謂大咖雲集。此次培訓課程為期1天半,培訓採用班級制,每個班級均會配備來自北京大學有實力的青年專家作為導師。
現場:大咖培訓學員熱情 溝通交流分享經驗
本次培訓由中國破傷風與狂犬病防治專家委員會、北京大學急診醫學系外科學組、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外科醫師分會創傷後特殊感染與咬蟄傷專委會、中華醫學雜誌、中華急診醫學教育學院主辦,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堅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旨在提高全國破傷風+狂犬病+動物致傷疾病的規範化防治能力和醫療救治水平,積極響應國家衛健委將北上廣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院惠及更多民眾的基本國策。吸引了來自青島市及周邊省、市、區、縣主要醫療機構醫療主管副院長、急診科主任、急 診外科負責人、急診科護士長、業務骨幹,以及青島市及周邊省、市、區、縣主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副主任、傳防科、免疫科負責人、犬傷門診負責人等百餘人參與。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教授在致辭中講道,目前,我國很多家庭都喜歡養寵物,潛在的威脅讓臨床醫生、急診科醫生面臨著很大挑戰。隨著本次會議的舉辦、培訓,與會人員將得到思想上的更新,實操上的進步,這對整個青島、山東乃至周邊地區都是很大的進步。
據悉,本次 CT&RT 培訓課程為期 1 天半,培訓內容涵蓋了我國急診(外)科的大部分工作內容,如:國家規範與指南的解讀、急診外科免疫接種門診的設置標準、傷口評估、衝洗與美容縫合、主被動免疫製劑的正確應用與免疫評價、嚴重外傷的評估和急診急救、北上廣深三甲醫院急診外科常規診療方案與臨床一線用藥、急診外科的信息化與資料庫建設、急診(外)科醫師職稱晉升、論文發表、臨床科研項目的申請和撰寫等。
同時,中華醫學會代表吳銘主任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領導籤訂「動物致傷規範化救治培訓基地」項目協議,中國動物致傷防治聯盟主席王傳林教授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負責人王培戈籤訂「動物之上防治中心」項目協議。
背景:救治存在痛點亟待規範化提高
動物致傷的預防和救治是一個古老而又新興的領域,各類動物致傷及相關的破傷風、狂犬病防治一直是急診科和預防門診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因此,提高各級醫療機構規範化防治該類疾病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 4000 萬人被貓狗咬傷,毒蛇咬傷人數超過 30 萬,胡蜂、海蜇、蜱蟲等動物致傷事件時有發生,嚴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死亡。目前,各地政府及醫療機構紛紛加大對動物致傷的重視程度,關聯科室發展迅速,但由於起步晚、底子薄,仍存在救治經驗不足、診療不規範、科普不專業、群眾就醫難等突出問題。自 2018 年起,我國動物致傷和破傷風防治領域的領軍人王傳林教授、狂犬病防治領域的領軍人殷文武教授即開始籌劃全國性的破傷風與狂犬病防治培訓,以致力於迅速提升基層醫務人員規範化處置動物致傷、急診外傷、破傷風與狂犬病等高風險致死性疾病的能力。
我國已於 2012 年消除了新生兒破傷風,但非新生兒破傷風仍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長期以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採用破傷風主動免疫製劑(疫苗)來預防破傷風,因此外傷後破傷風發病率極低。而我國絕大部分醫療機構和許多基層醫務人員不能正確診斷該類疾病,往往僅採取破傷風被動免疫製劑(破傷風抗毒素、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來預防外傷後破傷風。為規範全國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正確診療與預防,2019 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傳林教授牽頭全國專家共同出臺了《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國家規範》,並經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下發至各級衛健委機構進行全國推廣。
狂犬病則是一種在出現臨床症狀後病死率幾乎 100%的病毒性傳染病,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動物,然後通過咬傷或抓傷等方式經過與受感染的唾液密切接觸傳播至人。我國是狂犬病高發國家,狂犬病死亡病例長期佔我國法定傳染病死亡病例的前三位。近年來,中國在狂犬病防控領域通過廣泛的科普宣傳和有效的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等多項措施,利用狂犬病疫苗這一有利武器,使我國狂犬病病例呈逐年下降趨勢。但距離 WHO要求 2030 年消滅狂犬病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提高動物致傷醫護人員狂犬病防治能力仍至關重要。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