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豔豔
1
前幾天讀到一個段子,一等人兩個女兒,二等人一個女兒,三等人一女一兒,四等人一個兒子,五等人兩個兒子。
當時,我就高興得要暈倒,一輩子沒有活在「人之上」過,想不到,在生兒育女方面倒成了「一等人」了。
哈哈,雖然真正享受「一等人」的生活可能還任重道遠,但「意興」一番也好。正當我沉浸在未來「一等人」生活的美好想像中時,突然,頭腦中被一陣金戈鐵馬和絲竹之聲充塞。仔細回看,卻是幾位慈眉善目,鶴髮童顏的老人,有的在琴棋書畫,有的在激揚文字,有的在指點江山。定睛細看,他們的臉上都有相同的榮耀:史上古今「最牛嶽父」。
先來看第一位「最牛嶽父」,他叫獨孤信,千萬不要認為他孤獨啊,老人家一輩子最不缺的就是孤獨。你想,家裡七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他能孤獨嗎,有時間孤獨嗎?
且不說七個女兒學琴棋書畫詩詞曲賦,需要他這個父親時時指點,就是偶爾學女紅茶飯,婦德禮儀,那也正是女孩們嘰嘰喳喳開話聊會的大好之機,三個女人一臺戲,何況他家天天兩臺戲還有餘,他哪有孤獨的時候呢!
有時,他還真想孤獨一會兒呢,但這一輩子,也許他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上天賜予了他七個冰雪聰明,美貌無比的女兒時,他收穫的豈止是一頂史上「最牛嶽父」的高帽,還有那各種各樣瑣碎細微的幸福「甜蜜蜜」,讓他每每茗茶御酒之際,回想以往,不由綻露笑容,有女兒好,有七個女兒真好,有三個皇后女兒,更好!
獨孤信是拓跋鮮卑人,武將出身的他,「美容儀,善騎射」,集顏值和才華於一身,娶妻北朝大族崔氏,生七女一子。在亂世,他能徵善戰,屢立軍功,成為朝廷的「八柱」之一。在治世,他舉措有方,「信名遐邇」,被朝廷嘉獎。
地位和名望的提升,開啟了他家和皇室及其他名門望族的政治聯姻。他的七個女兒都嫁給了當時的王公貴族,其中三個女兒的丈夫後來成為了皇帝,女兒們自然也就貴為皇后了。
他的當了皇帝的女婿,分別是大女婿,北周第二任皇帝,北周明帝宇文毓,他的妻子被稱為「明敬」皇后。
四女婿,李淵的父親李。獨孤信的四女兒,李淵的母親被追贈為「元貞」皇后。還有七女婿隋文帝楊堅,楊堅的妻子「文獻」皇后和丈夫一起被後世稱為「二聖」。
獨孤信因為這三個皇后女兒而被人稱為「一門三後,三朝國丈。」這種豪門婚姻,與其說是女兒們的運氣好,不如說是家庭中幾輩人努力奮鬥積累的福報。
2
時光飛逝,白駒過隙,歷史長河滾滾東流。獨孤信家七仙女中三個皇后的好運,固然令人羨慕,但這樣頂尖運氣的事,可望而不可求,千百年來難得一遇。
不料,到了上個世紀初,一個名叫宋耀如的人,即將迎來他人生史上的「最牛」運氣。宋耀如是廣東文昌(今海南)人,幼年備受艱難,後求生於美國,長大後,學有所成,發達致富,娶妻倪桂珍,生三子三女。
因為家境富裕,又重視教育,加上培養有方,三個女兒都留學美國,才貌雙全。長大後,分別嫁給了財政部長孔祥熙,民國總統孫中山和當時權力的最高代表——蔣介石。「宋氏三姐妹」成就其父成了當今「最牛嶽父」。而宋家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成為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聲名顯赫,門庭榮耀。而「最牛嶽父」宋耀如,也為眾人所周知,在此勿需多言。
如果說宋耀如是集錢財權力勢力於一身的「最牛嶽父」,那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安徽合肥(後移居江蘇九如巷),有一位文化界的「最牛嶽父」。他就是「合肥四姐妹」的父親張武齡。
3
張武齡娶妻同樣出生名門望族的陸英。據說陸家當時,光是抬嫁妝的隊伍,就排了十條街,可見張陸兩家,門當戶對,實力相當。他們二人婚後共生四女五子。
在優越家境和重視教育的家庭環境栽培下,孩子們個個術有專攻,學有所長。其中四個女兒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分別選擇了戲劇界,文學界和語言學界的翹楚做女婿。
他們分別是大女婿崑曲名家顧傳玠,二女婿語言大師,文字學家周有光,三女婿作家沈從文,四女婿漢學家,美國人傅漢思,真是「一門四婿,中外四『家』」。
回首史上「最牛嶽父」,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境優裕,重視教育,男女平等,鼓勵女孩子們充分發展自己的愛好和興趣。
且不說百年前的「宋氏三姐妹」和「張家四姐妹」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就是千百年前的獨孤信家,他的七個女兒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中七女兒獨孤迦羅,因為出色的治國理政能力,和其丈夫一起,被當時的人合稱為「二聖」。
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庭民主,不以當時的禮法習俗限制孩子們的愛好和活動,更讓女孩子們廣泛閱讀家中藏書。獨孤信培養女兒們知書達理,禮儀皆通,宋氏三姐妹更是中英文流利,鋼琴書畫無所不通。
張家四姐妹合影
更是以「張家四蘭」出名,她們的名字「元,允,兆,充」中,都有兩條腿,就是家人希望女兒們長大以後,能邁開自己的雙腿,獨立自主走向社會所寄予的美好願望。
而為了女兒們能走出去,張家的藏書之多、之雜、之新,在當時蘇州都是有名的。更重要的是,家裡的藏書,孩子們可以自由翻閱,父母
從不限制。父母還為女兒們請老師教崑曲,讓四姐妹個個能「粉墨登場」,表演起來遊刃有餘。
這些都說明,要想當「最牛嶽父」,就得先有所付出,給予女兒們一定程度的「富養」。這「富養」不是綾羅綢緞的錦衣,也不是珍饈玉饌的美食,而是開闊的眼界,博覽的群書,豐富的知識,出眾的能力,卓遠的見識,高雅的才藝,嫻靜的氣質……
想想這些,剎那間,只覺得「一等人」不好當,任重道遠,「最牛嶽父母」更不好當,除了付出,還得有深厚的家底和頂尖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