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種功率在50-100W間、能發出100分貝噪聲的振動電機馬達,在網上十分暢銷。本來廣泛用於工業加工的元器件,為何被奉為「神器」?答案是:裝在天花板上,對付「樓上鄰居」。
什麼仇什麼怨,這麼拼?
「給力推薦,對抗樓上噪音的反擊神器!」「樓上住戶養狗,已經欺負我五年,就靠這東西救命了!」進入某淘寶網店,一款振動馬達月銷112筆,竟有80%以上的買家留下類似評價。
對於寶貝的熱賣,店主也有點兒哭笑不得:「這個東西是用來振動下料電鍍的,一般都是工廠上我這兒買,沒想到最近個人買家特別多。」
花上數百元,不惜往自家天花板上打孔,忍受100多分貝的馬達聲,也要購買振動馬達對付樓上,到底什麼仇什麼怨?
渾南區沈營路某小區的李女士說,選擇這種「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方式,自己也是萬般無奈。樓上住戶有大人、孩子加條狗,每天從早到晚在家裡連跑帶跳,拖動家具、兒童車,常常到了深夜,還發出各種噪聲。幾次上樓溝通都無效,剛開始態度還好,後來雙方都不耐煩了,開始惡語相向。李女士找過物業、報過警,樓上就更變本加厲。看到眾多網友開始分享安裝振動馬達的方法後,她也無奈照做了。
鄰裡噪聲糾紛,有人管沒?
記者採訪沈城多個社區、物業和住戶,鄰裡噪聲糾紛不是個別現象,為此發生爭吵甚至動手的情況也不鮮見。這類糾紛大多經歷類似的過程:找鄰居理論——找物業協調——鬧到派出所——雙方矛盾升級,最終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物業的確有責任和義務出面幫助業主協調處理,但也僅僅是協調而已。」李女士所在小區的物業經理表示,雖然上門調停了幾次,但李女士和樓上住戶雙方都不滿意,物業也束手無策。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對社會生活中人為產生的噪聲汙染防治實施監督,但是撥打110,顯然也不是好辦法。
一位派出所民警介紹,對正在實施的噪聲汙染,比如超過時間規定的裝修等行為,接警後可以制止、罰款,但是對這種樓上日常生活產生的噪聲,執法很難。「處罰得有依據,比如說居民區夜間噪聲超過50分貝了,可以認定為噪聲汙染,我們就可以執法,但是我們又不具備鑑定條件。」他說。而具備噪聲汙染鑑定手段和資質的環保局,又並不受理普通市民的噪聲鑑定申請。
律師告訴您如何維權
鄰裡噪聲糾紛是否是個無解的題?
瀋陽登科律師事務所律師譚德明表示,如果協商無效走法律途徑,居民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採取專業儀器測定取證,或者自行錄音等方式取證,並向對方舉證,對方不服,可提起訴訟,由法院委託相應鑑定機構,認定是否屬於噪音擾民,再行判決。
譚德明也提醒,法律只能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調解,你有在家裡享受安靜的權利,別人也有在家裡正常活動的權利,只要沒到法律禁止的幅度內,就是合法的。用購買振動馬達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不能對對方的權利造成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