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闖缸魚?闖缸魚到底有什麼必要性對於很多新手來說一直是個疑問,下面我們來講一講
闖缸魚,顧名思義,就是開缸養完水後要放入缸中的第一條或是第一群魚,作用是為新缸建立起合適的有益菌群系統,通過觀察它的狀態來判斷是否可以把主力魚放入新缸。
產生背景
魚友們都知道,養水並非易事,水質的好壞也很難用肉眼來判定。所以廣大水族玩家就會選擇買一些價錢便宜適應能力強的魚種作為闖缸魚放入新缸中,觀察或是養一段時間,如果魚生活的很好,那就說明水養成功了,可以考慮買自己喜歡的比較貴的魚放入水族箱了。反之,則需要繼續養水。而一個水族箱的有益菌群系統的建立需要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需要點耐心。
主要作用
闖缸魚的首要效果是養菌,由於新開缸的水體中不能有完善的硝化菌群,硝化菌的首要食物是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大多是由魚的殘餌和糞便構成的,這時候就需求闖缸魚了,由於闖缸魚的糞便等排洩物是硝化菌成長繁衍有必要的食物。為了有完善的硝化菌群,就需求疾速的樹立一個硝化體系。所以新開缸通常都需求在水中加一些優質的硝化菌。
可光是加菌是沒有用的。由於硝化菌是一種活體,它也需求食物,沒有食物啥活體都無法生計繁衍,所以加入闖缸魚後要加強投喂,不要怕渾水,啥時分渾水變清了,硝化體系也就樹立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分在過水下魚就安全多了。
操作流程
開缸是新缸養魚前的準備工作,是在新缸裡逐漸培養起有益菌系統(有益菌的作用是把缸內的有害廢物轉化成對魚危害不大的硝酸鹽,如果缸內有水草,硝酸鹽可以被水草吸收成為生長的養料)的過程,養水則包括了在養魚的全過程中維護這一系統的過程。
闖缸魚就是新缸養水過程中放入的第一批魚,作用是為有益菌提供食物——含氮的廢物。同時通過觀察它的狀態來判斷是否可以把魚放入新缸裡。其實闖缸魚是實驗品,可以最直觀的告訴你水質的好壞,也是最廉價的實驗水質的方法,死了就是水不合格,即水質不成。
主要品類
①羅漢魚:體質強健,很少患病,比較好養。
②血鸚鵡:身體強健狀碩,幾乎不挑食,對水質的適應力極強,十分好養易活。
③孔雀魚:價錢便宜,性情溫和,繁殖力強,是最容易飼養的一種熱帶淡水魚。
△內容源自養魚大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