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視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晨
走進大連金普新區,眾多世界知名企業在此匯聚,一派國際化、現代化都市場景。人們很難想像,34年前,這裡不過是古城金州南部幾個偏遠荒涼的小漁村。
1984年國務院批准在金縣(現金州區)興建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2014年,大連金普新區成為東北首個,全國第10個國家級新區。30多年來,金普新區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東北開放的龍頭。從1984年經濟總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高達2100多億元,金普新區的發展歷程,也是我國40年波瀾壯闊改革開放大潮的生動寫照。
大連金普新區
「面朝大海,背朝天,一板之隔,生與死」
1978年,遼寧大連馬橋村村民要去一趟大連市內,可不容易。他們先要步行1個多小時到金州,再從金州坐2個小時火車或者公共汽車才能到市裡。如今,40年過去了,馬橋村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連金普新區,而從金普新區去大連市區有輕軌和大客,時間只需要40分鐘,私家車則更方便。
開發區成立前,馬橋村只有漁業和農業。出海打魚的船都是人力小船,禁不住風浪。那時候馬橋村旁有一個小村子,一共就20多家人,有一次10多條船一起出海,結果發生了海難,整個村子就把出海那天定成了集體悼念日。那時候村裡人總結了一句話「面朝大海,背朝天,一板之隔,生與死。」
由於土地貧瘠,幹農業的村民種植方法也落後,人們吃不飽肚子。餓得受不了,有的村民只能坐船去山東,買人家曬的地瓜幹,回來磨成粉吃。當時的馬橋子村吃的是井水,走的是泥路,連電話都沒通。
然而,到了1984年,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月,在原金縣4個自然村22.9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在一片玉米地中拉開帷幕。從大連市各機關各部門各戰線抽調的建設大軍,把昔日偏遠荒涼的小漁村,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之後,開發區炮臺山南側,迅速建起南北向三排共93間臨建平房。這些臨建以石棉瓦為頂,紅磚為牆。牆上甚至來不及用水泥勾縫,開發區的第一代建設者就紛紛進駐。
「老開發」們回憶,臨建房裡冬天北風呼嘯,火炕燒熱如同「烙餅」,火炕不熱則凍得透心涼,夏季暴雨過後,地面滲進的雨水能漂起鞋子。
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開發區的建設者卻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建設高潮。曾參與籌建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並任開發區黨委委員,首任宣傳部長的於懷江見證了金普新區的誕生和發展。
「開發區在一些建設路徑的設計上都很與眾不同,其中之一就是埋頭做『七通一平』,最初的幾年都沒急於招商。當年在做基礎建設時,我們多花了很多錢,把除了路燈之外的所有管線都埋在了地下。」於懷江說,「把錢都埋在地下」,這一點現在很多城市建設已經司空見慣,但在當時,這絕對是超前的規劃。但也正因如此,很多外資企業做選址的時候被深深地打動,在他們看來,這是對歷史負責的做法,也體現了一個城市吸引外資的氣度與胸懷。
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共同奏響東北開放的雄渾樂章
事實上,在金普新區發展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經驗可借鑑,需要一步步摸索創新。於是,大連第一個掛出「開發區管委會」牌子,開「小政府,大社會」管理體制先河;第一個成立「馬上辦」辦公室,提高辦事效率;銀行網點代辦企業註冊登記的「政銀合作」形式開東北先河……
如今的金普新區總面積達2299平方公裡,人口161萬。轄區內擁有大連保稅區等10餘個產業園區,如同一支功能齊備的交響樂團,共同奏響東北開放的雄渾樂章。2017年,大連金普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02.7億元,佔大連市GDP的28.6%、遼寧省GDP的8.8%,外貿出口總額968.2億元,佔大連市的55.5%、遼寧省的31.8%。金普新區有各類企業近6萬家,其中外資企業5000多家。
20多年前,于德海創辦的大連光洋科技,還是為大連開發區的跨國公司進行零部件配套的一家小民營科技企業。公司從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做起,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通過自主研發改變中國高端數控工具機產業格局。
如今,位於大連金普新區的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新建了25萬平方米恆溫恆溼地藏式廠房,面積是老「地下工廠」的20多倍,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新工廠將全面採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智能供配電+智能能源管理+智能環境監控,全面實現互聯互通為數位化,智能化工廠打下基礎。
「光洋科技是伴隨金普新區成長起來。光洋科技的發展也是金普新區成長壯大的一個縮影。」光洋科技集團負責人介紹,公司用了近20年,在高檔數控產業建立了完整的技術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南方一家企業有30年葉片專業生產經驗,公司為其研發的「五軸葉片銑」是專用加工設備,加工精度、光潔度、可靠性可與頂級工具機相當。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認可,公司的產品也逐漸受到國外客戶肯定。公司自主研製的高速高精度五軸立式加工中心出口德國。
2017年,遼寧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大連步入了自貿新時代。地處金普新區的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重點發展港航物流等產業。
大連新金縣楊樹房鄉的李桂蓮,曾領著12個姐妹,靠著東借西湊的3萬元啟動資金和各家湊來了65臺縫紉機,創辦一家小型服裝廠。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的第二年,她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鄉鎮企業家,並從60多公裡外的楊樹房鎮進軍開發區,創辦了開發區第一家服裝企業,獲得了進出口自營權,通過開發區的平臺,拓展了國際市場,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隨著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的建設,李桂蓮又一次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更加開放的國際化平臺,她聯合大連知名企業,在小窯灣國際商務中心區投資建設「國際貿易大廈」項目。按照李桂蓮的設想,今後公司的服裝,不僅可通過自貿區與國際接軌的貿易便利化政策更加便捷地走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由此引進大數據、私人訂製等「網際網路+」手段,將徹底改造傳統服裝產業。
也是20多年前,由大連老國企改制而來的冰山集團,與日本松下等世界知名企業合作,分別在大連開發區成立了多家合資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增強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打造出大連三洋冷鏈、大連三洋製冷等一批中國同行業的領軍企業,成為老國企嫁接改造的樣板。
隨著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的建設,冰山集團搶抓新的發展機遇,與日本東京金融租賃企業合作,在自貿片區成立金融租賃公司,打破制約產業發展資金瓶頸,為企業新的發展奠定基礎。冰山集團的發展見證的正是從開發區到自貿區建設,為區域產業與經濟結構帶來的變化。
改革和創新與發展相伴
「立足東北,面向東北亞,通過不斷擴大開放,帶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已經成為金普新區義不容辭的國家使命。」金普新區宣傳部的有關人士說。正因為如此,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及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等國家重大對外開放試點試驗和示範的重任落在大連金普新區的肩上。據介紹,金普新區是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組成部分,是其中新興產業最為集中、科技創新產業化最具優勢的區域,「十三五」時期全區將全力打造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產業化基地。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區方面,金普新區是全國12個試點試驗地區之一,試點試驗工作自2016年開始,目前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在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方面,中國(大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核心功能區位於金普新區,綜合試驗區建設在全區穩步推進,帶動跨境電商產業全市發展、整個東北地區全面布局。
金普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鵬宇表示,改革開放40年,金普新區受益很大。作為東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無論從經濟總量,影響力,還是在遼寧經濟和社會事業中所佔的比重和份量,金普新區都佔有一席之地。金普新區,如同遼寧地區通向世界的一個跳板,讓腹地資源出海,加入更大的經濟循環,為腹地發展帶來活力。
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科研處副處長周勇進看來,大連金普新區的發展,是我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從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起步,到與行政區金州區組成大連新市區金州新區,再到上升為國家級新區,不僅範圍不斷擴大,而且功能不斷增強,所承擔的國家戰略任務不斷增多。在這裡,改革和創新始終與發展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