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一匪夷所思的遭遇戰,英海軍潛艇慘遭切割,水下躲12小時逃生

2021-01-09 騰訊網

HMS Tally-Ho是二戰時期英國海軍的一艘T級柴電潛艇,編號P317,其名字「Tally-Ho」來自英國獵人是在追捕狐狸時發出的叫聲,以提醒其他獵殺成員,至今這個名字仍是英國海軍艦艇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對於潛艇作戰不甚出名的英國海軍來說,Tally-Ho可是一艘戰功彪炳的潛艇。該艇在遠東戰區渡過了自己大部分的戰時生涯,在艇長華盛頓·本寧頓的指揮下擊沉了13艘小型日本帆船、一艘日本沿岸貿易船、「曾川丸」淡水供應船、日本陸軍「隆興丸」和「大元丸」貨輪,日本海軍第2號驅潛艇和第4號布雷艇、「球磨」號輕巡洋艦。

甚至在1944年2月14日於馬六甲海峽發生的一場遭遇戰中,Tally-Ho擊沉了德國UIT-23指揮潛艇,艇長的戰術才能可見一斑。

不過讓Tally-Ho在二戰中一舉成名的並不是上述耀眼戰績,而是該艇被一艘日本魚雷艇「切片」的故事。在這次遭遇戰中,Tally-Ho整個左舷艇身被對方螺旋槳切割翻開,就好像「烤肉表面掀起的脆皮」。

此時發生在1944年2月24日夜間,Tally-Ho接到返回森美蘭群島的命令,於是浮出水面為電池充電,很快瞭望員發現前方有兩道水波。艇長認為這兩艘船可能是友軍,因為此時英國海軍的另兩艘T級潛艇也在該海域活動,因此立即改變航向以避免與迅速接近對方相撞。

但是在艇員使用手提閃光信號燈向對方打信號時,卻獲得了直接改變航向並拋投深水炸彈的激烈反應,毫無疑問,它們是敵艦!此時靠得最近的一艘船隻已經開始向Tally-Ho開炮射擊並衝了過來。由於這裡的海域很淺且敵人距離太近,所以Tally-Ho無法緊急下沉躲避,眼瞅著敵船直接向潛艇指揮圍殼衝來。

Tally-Ho在黑暗中緊急轉彎規避,但只轉到與對方平行時就發生了撞擊,潛艇艇員聽到了巨大的撞擊聲和撕裂聲,並識別出來襲的是一艘排水量600噸的「鴻」級魚雷艇。當襲擊者消失在夜幕中後,Tally-Ho已經開始向左側明顯傾斜。為了躲避敵人接下來的襲擊,本寧頓決定乘電池有電時冒險下沉,關閉指揮圍殼時他注意到潛艇已經向左傾斜了12度。

好在除了破裂的燈泡和刻度盤玻璃之外潛艇仍然適航,本寧頓在水下躲避了12小時,通過潛望鏡看到日本船隻離開才浮出水面。此時潛艇的傾斜角度已經增加到15度,表明左側壓載艙已經徹底損壞。通過轉移各種油箱和水箱中的液體以及搬運魚雷和彈藥,Tally-Ho的傾斜姿態被糾正到4噸,開始了為期三天的返航。這次返回除了在孟加拉灣遭遇季風之外其他都很順利,最後Tally-Ho在1944年2月29日到達亭可馬裡港口。

在幹船塢的檢查中,Tally-Ho左側壓載艙的損壞程度觸目驚心,魚雷艇的旋轉螺旋槳切開了整個艙室,掀起一道道巨大豁口,人們在其中發現了螺旋槳葉片的磷青銅碎片。

1944年10月29日,修復後的Tally-Ho繼續參戰,但一直到戰爭結束都無建樹。該艇在1967年2月10日被賣給拆穿公司,在威爾斯遭到拆解。

相關焦點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話說軍世】武庫艦一般是用來形容火力強大,載彈量驚人的大型水面戰艦,而在二戰前有這樣一艘潛艇,它噸位遠超「同行」,在火力上更是可以對戰中小型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管的數量也比同時代潛艇多出不少。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 水下漆黑暗無天日:潛艇兵如何能在潛艇裡堅持生活戰鬥幾個月?
    不要問我在哪裡,問我也不能告訴你,我們是中國海軍潛艇兵,航行在深深的海洋裡!潛艇的最大優勢是能夠長時間的水下隱蔽潛航作戰,一次潛航的時間長短是一艘潛艇戰鬥力的關鍵指標之一。目前為止,潛艇潛航時間最長的記錄是由中國核潛艇創造的,1985年11月25日至1986年2月18日,我海軍核潛艇進行了最大自給力考核長航試驗,創造了連續潛航90天1小時07分鐘的世界紀錄。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常規潛艇在水下連續潛航一個月也不是什麼難事。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7月25日,冥河號潛艇拖帶Xe-3號從汶萊基地出發,順利地航渡了五個晝夜,30日夜到達了新加坡附近海面。
  • 二戰納粹的第7潛艇編隊究竟有多厲害?
    不過這一任務危險極大。斯卡帕灣的主要入口布置有反潛網和水雷,水下還有無法預知的暗礁,稍一不慎或者運氣不佳,都會有去無回。鄧尼茨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U-47號潛艇,艇長是31歲的海軍上尉高特•普裡恩。
  • 神秘失蹤75年,美國灰鯨號潛艇都經歷了什麼?
    當這艘潛艇重新出現時,美國卻拒絕打撈,那麼這個國家為何不敢提及呢?作為二戰期間被擊沉的潛艇,它也是美國海軍的一個痛點,美國方面不希望其他國家繼續打擾潛艇上的陣亡將士。圖為二戰潛艇潛艇是現代海軍比較常見的一款海戰兵器,與水面艦艇相比,潛艇因為潛伏在水下,所以非常不容易被發現,適合隱藏起來發動伏擊,但潛艇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被擊中漏水,估計難以逃脫沉沒的命運,而潛艇上的人員如果無法及時逃生
  • 二戰日軍最奇葩武器裝備:潛艇裡塞飛機,充當水下航母
    有了一些經驗,日本決定開發一款真正的潛艇母艦。1932年,「伊5」號潛艇+91小型水上偵察機這一組合亮相,與之配套研發的壓縮空氣飛機彈射器也研製成功並安裝在伊5號的後甲板上。 到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海軍開始了最為瘋狂的擴軍,代號甲、乙、丙的三種大型巡洋潛艇被列入建造計劃,其中前兩種在設計上就要求考慮搭載飛機。
  • 二戰英國潛艇被德軍擊中,22人被困海底,一直鴿子卻救了他們性命
    二戰時期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隻鴿子拯救了英國22個士兵的生命。在1942年,有一次英國一個潛水艇正在巡邏,突然發現了德國一艘軍艦。當時英軍決定讓潛水艇下潛,靠近德國軍艦進行偷襲。但是因為英國的潛水艇沒有德國U型潛艇那樣的速度,在接近過程中被德軍發現,雙方進行了交火。當時英軍希望在水下進行迴避,一邊交火一邊撤退。但是由於德軍軍艦的數度快,英國潛水艇甩不掉。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今天老周就重點結合影片來聊聊二戰時期的德軍潛艇。德國潛艇也叫U艇,這是因為在德語中潛艇被稱為「Untersee Boot」,意為「水下舟艇」,縮寫就是U-boat,而且德國海軍潛艇的舷號也都以字母U加上數字組成。U艇這個稱謂不是二戰時候才有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出現了。
  • 從電影《灰獵犬號》,看二戰初期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有多可怕
    影片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二戰初期,由歐內斯特·克勞斯艦長率領的護航艦隊保護盟軍的商船的故事。影片中初次出發的護航艦隊,不但要挑戰環境險惡的北大西洋。更要與海底的德國U型潛艇組成的「狼群」進行殊死搏鬥。影片的最大看點,莫過於美國軍艦和德國潛艇之前的對戰,獵潛與反獵潛。那麼什麼是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在二戰初期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來看一下。
  • 潛艇像鯨魚一樣躍出水面,這樣的動作正常嗎,有什麼意義?
    「艇動三分險」,在漆黑的海底,與敵人戰鬥、碰撞、海底山脈以及海中斷崖,都隨時讓潛艇處於危險中。面對艇身破裂,海水湧入,電路短路,火災爆炸等故障,潛艇首先要限制密封,然後再滅火堵漏。當破損超過一定程度時,潛艇就必須緊急上浮,這是挽救生命、保住潛艇的唯一方法。
  • 美國常規動力潛艇的絕唱 現代潛艇的探路者——「長頜須魚」級
    但隨著二戰中後期各國反潛手段開始不斷增強,潛艇的生存能力得到嚴重的壓縮,所以各種新的潛艇技術也不斷推出,其中水下航速又是潛艇突防的重中之重,而速度的提升也必須推翻以前傳統的潛艇設計思路。另外,在「大青花魚」號使用的HY-80型實驗鋼材被廣泛用於冷戰時期美國各型潛艇,並深遠著影響了西方國家潛艇材料標準。而水滴形艇型更是打破了之前的常規型潛艇設計,另外以阻力較小的單軸推進使潛艇儘可能在水下獲得最大的推進效率,這一理論對之後潛艇發展構成重大影響,成為水下高速潛艇的母型,也包括核潛艇的發展。
  • 二戰希特勒打蘇聯,和俾斯麥號沉沒有極大關係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前夕的歷史今日,1941年5月27日,二戰德國海軍最為強大、最具代表性的軍艦「俾斯麥號」戰列巡洋艦,被英國海軍的數十艘軍艦圍攻,最終沉默在深深的大西洋底。在「俾斯麥號」沉沒之前,納粹德國和英國已經從1940年7月開始的海獅行動、鄧尼茨元帥的潛艇狼群戰術等作戰行動中,進行了空軍、海軍的較量。
  • 【網絡媒體國防行】海底也有詩和遠方 體驗潛艇兵神秘的水下生活
    對於隱藏在深海之中的潛艇兵來說,是看不到落日、漂泊在天涯、以潛艇為家。潛艇兵由於其特殊性,是最神秘的兵種,7月25日,網絡媒體國防行採訪團來到了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27艇,親身體驗了一回潛艇兵的水下生活,但不少大高個的記者表示,「待一天都困難了,更別說潛艇兵要長期在這裡面生活。」
  • 《鯊海逃生》水下秘境驚現獵殺 姐妹搏命戰巨鯊
    電影海報好萊塢冒險災難大片《鯊海逃生》日前發布暗藏「鯊」機版預告及海報,星二代組團闖入剛被發現的秘境,青春躁動氣息撲面而來,但奪命殺手大白鯊卻猛然現身,將寧靜海域瞬間變成嗜血絕境。姐妹郊遊變超感獵殺 生死競速險象環生引期待此次曝光的暗藏「鯊」機版預告片拉開了冒險序幕,米婭(索菲·奈利斯 飾)和莎拉(科琳·福克斯 飾)來自一個重組家庭,關係並不親密的姐妹倆打算利用周末郊遊增進感情,在好友妮可(西斯廷·史泰龍 飾)和艾麗克夏(布裡安·朱 飾)的邀請下,她們一行四人來到剛被發現的秘境,湖底通往一處海下神秘瑪雅古城遺址,卻也同時連接著嗜血霸主大白鯊的棲息地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
  • 巨型航母秘密轉移,十多個小時後,就被美軍潛艇發射魚雷擊沉
    1944年11月27號,信濃號建造完成,載著官兵和造船廠工人總共2500多人,在月黑風高的夜裡,這艘巨型航母秘密轉移,離開東京駛往吳港,航行開始時比較順利,但是過了十多個小時後,這艘倒黴的航母就發現有一艘潛艇在附近跟蹤它。
  • 灰獵犬號擊沉3艘潛艇,被稱為神劇,二戰美軍1艘驅逐艦擊沉了6艘日本...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軍開始生產條約型驅逐艦,到二戰結束美國的艦隊驅逐艦共有509艘,而且這不包括1917年度生產的266艘老式驅逐艦。而且為了應付護航軍艦不足的問題,美國海軍在1941年8月開始建造體積更小、價格更便宜的護航驅逐艦,到1955年該批次的訂單結束共建造了6個級別563艘護航驅逐艦,這些護航驅逐艦不僅美軍自己使用,也在戰爭期間援助給英國使用。
  • 探秘潛艇兵水下生活:洗澡、吃蔬菜很奢侈
    【網絡媒體國防行】探秘潛艇兵水下生活:洗澡、吃蔬菜很奢侈   中新網7月26日電(記者 張尼)床板寬度不足五十公分、艙內平均溫度高達30多攝氏度、一周只能洗一次澡……這些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生存環境,恰恰是潛艇兵們出海時要面對的常態,在堅守軍人職責的同時,他們也在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
  • 為什麼說潛艇兵的水下生活十分艱苦呢?
    相信一提到解放軍潛艇兵,很多人都是為之很羨慕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潛艇兵的夥食方面的待遇了,要知道,現如今解放軍的夥食標準裡面最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水下生活的時候,沒事做還可以看看水下的生物們。但是,不好意思,今天又來給大家潑冷水,潛艇兵的水下生活可沒有那麼好!要知道近年來潛艇部隊迎來了一次大的發展,因為各種先進的設備相繼投入使用,所以潛艇兵們在水下生活的時間比以前要更加長久了,水下的生活可不想我們想像中那種多姿多彩,相反是相當艱辛的,要知道第一個就是潛艇完全封閉的。
  • 它們有水下「狼群」之稱,一月擊沉118艘艦隻,摧毀數十萬噸物資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有一群神秘而又兇狠的水下「狼群」,它們晝伏夜出,伺機而動,無情地吞噬著盟軍的艦隻、物資以及生命,它們正是大名鼎鼎的「U型系列潛艇」。作為納粹德國海軍最仰仗的攻擊力量,U型潛艇曾創下一個月擊沉盟軍118艘艦隻,摧毀743321噸物資的記錄。他們向全世界證明了潛艇在現代戰爭中巨大的軍事作用和潛力,因此,U型潛艇也被認為是現代潛艇技術發展的第二個裡程碑。19世紀末,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發展,現代潛艇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