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頂起又落下,提竿卻均不中魚?解讀3種奇怪漂相不中魚的原因

2021-01-20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釣友們在作釣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浮漂快速頂起又緩緩落下;浮漂快速頂起又快速落下的現象。特別是自然水域中野釣時,這幾種奇怪的漂相更常見!

遇到這幾種上頂漂又落下的漂相時,無論是上頂的過程還是下落的過程,提竿刺魚結果多半是空竿。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漂相呢?遇到這種漂相為何提竿不中魚呢?本文就從:

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

浮漂快速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

浮漂快速頂起又快速落下的漂相分析

三個方面,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這幾種漂相提竿不中魚的原因!

一、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

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是野釣時這三種漂相牛最常見的!其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以下3種。

1:走漂造成的釣點水深差

在野釣的自然水域,因天氣原因或水域環境的複雜性,經常會出現因風浪、流水、暗流引起浮漂的走漂現象!並且野釣水域的水底地形,不同於黑坑、競技池平整。它的水底多為高低不平,甚至幾釐米、十幾釐米內就會有一點水位差!雖然這個差距不大,也許只有幾釐米,但是對於浮漂釣目的影響卻很大!

當浮漂出現走水,從釣點移到水底凸起處時,浮漂便會出現緩緩頂起的漂相,當浮漂從凸起處再移到別的凹外時,便會又出現緩緩落下的漂相。對於這種外界因素造成的漂相,無論何時提竿,都不可能中魚的!

2:「爬地虎」類行動慢的小魚吃餌

自不同於黑坑、競技池的魚種單一、魚個體均勻,自然水域中魚的種類繁多、個體不均!既有鯉魚等大型魚,又有白條、麥穗類小魚,還有個體非常手的「麻將鯽」。其中像「爬地虎」類行動慢的小魚或「麻將鯽」,在它們吃餌時,由於魚小鉤大、吃口輕、行動慢,僅能拖動單個餌料的重量!

當它們緩緩拖餌時,浮漂由於慢慢少了一個餌重,便會出現緩緩頂起的漂相。當它們拖走或因餌料過大放棄時,浮漂又會出現緩緩落下的漂相。這種漂相下提竿,同樣不可能中魚!

3:蝦、蟹類的鬧窩現象

自然水域中除了小雜魚,更存在著大量的河蝦、河蟹,它們同樣會覓食作釣的餌料,從而也就出現了鬧窩現象!特別是夜釣時,蝦、蟹類的鬧窩現象更嚴重。

當蝦、蟹鬧窩,拖動餌料時,它們通常會用鉗子鉗起地上的餌料,並且高高舉起!這時浮漂少了一個餌重,便會出現緩緩頂起的漂相。當蝦、蟹拖動餌料時,浮漂受拉力影響,又會出現緩緩落下的漂相。這種漂相下提竿,同樣也不可能中魚!

段落小結:

以上3種情況,便是在作釣時浮漂緩緩頂起又緩緩落下的原因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出現這種漂相時,主要是因為走漂現象,雜魚及蝦、蟹鬧窩形成的,所以有漂相提竿時,根本不可能中魚!

二、浮漂快速頂起又緩緩落下的漂相分析

浮漂快速頂起又緩緩落下,這種漂相在野釣中也比較常見!這種漂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白條類行動迅速的雜魚鬧窩

自然水域中野釣,白條、麥穗、鰟鮍號稱「鬧窩三劍客」,是野釣最常見,也是最多見的鬧窩雜魚,同樣也是釣友們最頭疼的!這三種魚白條屬中上層魚,不過只要水不是很深,它全層都會出現!而麥穗、鰟鮍雖屬中下層魚,但是它們在覓食時都會離開水底一點距離!

當這3種魚吃餌時,同樣因魚小鉤大,它們只能拖餌遊走,而不能吸餌入囗,並且拖餌時有向上遊動的習慣!由於它們拖餌動作快,所以浮漂會出現快速頂起的漂相。它們在拖餌時,往往會造成部分餌料拖離餌團,這時餌團又會重新下落,浮漂便會出現緩緩落下的漂相。這種漂相下提竿,往往同樣很難中魚!

2:底層大魚的攪餌現象

當我們的調釣過靈,比如調高目釣低目釣靈的時候,餌料在水底的狀態多為:下餌觸底、上餌懸浮,下餌躺底、上餌觸底兩種。這時相對調釣較靈,餌料在水底的變化相對傳遞到浮漂的信號較多、較大!

餌料在這種較靈的狀態下,並且餌料及鉛墜較輕!當水底有大魚在餌料附近快速遊動,由於大魚帶來的漩渦式水流變化,容易把餌料或鉛墜卷向水層上方。由於上卷時漩渦形成的速度較快,所以浮漂會出現快速頂起的漂相。當漩渦慢慢消失時,餌料或鉛墜受自重影響,開始慢慢下降,這時浮漂會出現緩緩落下的漂相。這種漂相下提竿,同樣很難中魚,但是有時候能錨到魚身體!

段落小結:

以上兩種情況,就是浮漂快速頂起,又緩緩落下的原因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白條類鬧窩或大魚攪餌造成的。所以這種漂相下提竿,也是很難中魚的!

三、浮漂快速頂起又快速落下的漂相分析

相對上面兩種,浮漂快速頂起又快速落下的漂相併不多見!它的出現主要由以下兩點引起。

1:快速的風頭把浮漂吹起

這種現象並不多見,多出現在颳風天,並且使用漂尾加粗的浮漂時!釣友們應該都知道,颳風的天氣,偶爾會有瞬間的一小股急風。

當這股急風的風頭從加粗的漂尾吹過時,由於漂尾受風吹的面積較大,在急風的作用下,浮漂的目數會被風瞬間吹起幾目。而當小股急風過後,浮漂又會快速落下!這種漂相很好分辨,多為斜向上吹起。所以遇到這種漂相,我們很少會去提竿!

2:大魚在中上層蹭線

當在無風的天氣出現這種漂相時,多為大魚中上層蹭線引起,主要以鰱鱅類中上層大魚為主!

當這些大魚經過浮漂或觸碰魚線時,浮漂便會出現快速頂起的漂相。由於大魚的遊動速度較快,在它們瞬間經過浮漂後,浮漂受餌料和鉛墜的影響,又會出現快速落下的漂相。這種漂相同樣很好分辨,浮漂在快速頂起與快速落下的過程中,會伴有前後或左右的晃動!所以我們遇到這種漂相,也很少會去提竿刺魚!如果想要錨魚,倒可以大力提竿試一下,不過不贊成故意錨魚!

段落小結:

以上兩種情況,就是浮漂快速頂起又快速落下的原因分析!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出現這種漂相的主要原因,是和小股急風或大魚蹭線有關。所以說這種漂相下提竿,也是基本不可能中魚!

本文總結:

以上就是野釣中,浮漂升起又落下的三種漂相說明,以及無論在上升還是下落時,提竿刺魚都不中魚的原因分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三種漂相,要麼是自然因素,要麼是雜魚鬧窩,要麼是大魚攪餌、蹭線,都不是目標魚的正常吃餌信號,所以提竿刺魚時也就很難中魚!

在此呼籲釣友們:四月已至,魚類正在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最後在這特殊的時候,祝廣大釣友們:健康平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相關焦點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鯽魚吃餌的動作非常的標準,在95%以上的情況下,鯽魚的吃餌動作都是先吸後吐,覺得餌料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才會吞入口中,然後抬頭遊走,所以我們浮漂在作釣鯽魚時一般出現的動作都是:首先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點動幾次,然後又徐徐上升,此時提竿必中鯽魚!
  • 遇到黑漂提竿卻不中魚?不一定是釣得太靈,這幾個可能性也很高
    釣魚人常說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漂相清晰有力了抓口自然更容易。不過抓口是個比較有技巧的活兒,需要足夠的經驗來判斷。新手釣友可能只會抓大頂漂,黑漂之類的,老手或許輕輕的半目都能提竿中魚。不過新手釣友更奇怪的一點是,為啥有時候黑漂了也不中魚呢?
  • 釣魚:浮漂動作,屢次提竿卻不上魚,大概率是以下幾個原因!
    浮漂有動作,提竿卻不中魚,但凡釣魚都會遇到。正如釣友問題描述, 是什麼原因導致屢次打不到魚,又該如何解決,本文一窺究竟。 浮漂調釣過於靈敏,也會導致提竿不中魚。浮漂調釣過於靈敏,特別是小漂、小墜的情況下,稍微有些外力的影響,浮漂就有下沉動作。
  • 漂相該怎麼看?實拍魚吃餌和浮漂對應動作,輕鬆掌握提竿時機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浮漂的動作是我們判斷魚兒吃餌情況的根據,但是在剛開是釣魚的時候,往往分不清哪些動作是魚真的吃餌,哪些動作是魚在蹭線。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動圖,通過實拍記錄魚吃餌或蹭線狀態時,浮漂在水面上反應的動作,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正確掌握提竿刺魚的時機。
  • 通過漂相能看出什麼魚上鉤?原來漂相隱藏著這些信息!
    魚的吃餌方式吸食代表魚種:鯽魚、鯉魚、羅非、青魚等這類魚主要是通過張嘴後,將水流加壓湧入口腔,使得在嘴邊的食物能夠順應水流而被吸入到魚嘴中,在水下觀察的話,魚是保持不動的,餌料會快速被吸入魚嘴內。這類魚並不是說吸餌就一定會吃下去,往往這些魚類會吸餌後,再將餌團吐出,並且反覆吸吐,釣魚人稱之為「涮餌」,這是魚通過吸餌來判斷餌料是否適口,最後決定是否吃餌。
  • 窩子裡都是魚泡,卻不上魚,原因其實就這麼簡單!
    釣友們在野外垂釣過程中往往有這樣的經歷,一般剛開始垂釣的時候魚口頻繁,而且漂相清晰,抓口也容易、準確,而在釣過一段時間以後,魚口慢慢變少,而且魚口越來越輕,慢慢就變得不容易抓口,到最後雖然窩子裡面魚星滿布就是沒有像樣的魚口,而且提竿也不中魚。
  • 大鯽魚咬鉤的三種經典漂相,出現這些漂相,上鉤就是大鯽魚!
    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鯽魚本身就不是耐高溫的魚類,在夏季多在早晚進食,白天經常躲在涼爽的深水中。第二是夏季晚上會更涼爽很多,餓了一天的大鯽魚在晚上進食時間變長,雖然夏季高溫,但是依舊是魚類最為活躍的季節。今天聊點關於大鯽魚的漂相問題,在垂釣中是不是大鯽魚,基本可以送漂相上看出來。一、大送漂(頂漂)送漂或者叫頂漂,這類漂相是怎麼形成的呢?
  • 冬季魚口輕,總提竿不中魚,從三個方面入手,你說的那些都不是事
    正因為這樣,很多釣魚人都已經封竿,等來年開春再戰;但是,有部分釣魚人,只要有魚吃鉤,他們依然會繼續拿著裝備出門,什麼也阻擋不了他們對釣魚的那份熱情的心。其實,冬季好釣魚,主要看耐力和毅力,冬季發窩慢,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等待。除此之外,冬季魚口輕,這也是冬季釣魚人的一大難題!冬季鯽魚吃餌不積極,浮漂信號不明顯,很難判斷鯽魚是否咬鉤。
  • 【釣魚技巧】教你如何根據魚的吃鉤方式掌握提竿時機
    釣魚過程中,浮漂的調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通過調釣可以實現我們的作釣方式,釣底還是釣浮;通過調釣也能掌控我們鉤餌在水底的狀態,是靈還是鈍;通過調釣掌控靈鈍,也就決定了我們魚兒在吃口時,反饋到我們浮漂的信號的強弱,也會出現不同的漂相;而且同樣的一支浮漂,同樣的餌料和調釣,但是不同的魚兒吃口,反饋到浮漂的信號也是不一樣的!
  • 野釣:有魚吃餌,每次提竿卻不上魚,為何?
    顯然這情況下,有空也難上魚。野釣有口,卻不易上鉤,垂釣方法的因素除去上述兩個原因外,垂釣方法、技巧的不當,也會導致魚有口,卻提竿不上魚,具體如下。魚小鉤大:魚體積小,除去趴地虎這種雜魚外,一般魚口都明顯較小。
  • 別人釣魚頻頻上鉤,你的浮漂紋絲不動,找準3個癥結,輕鬆上魚
    很多人同時在同一個水域垂釣,別人揚竿頻頻上魚,而唯獨你的浮漂一絲動靜都沒有,讓你很沮喪。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想辦法,找出對策,方能有所收穫,也不能束手無策。一是檢查一下餌料是否對魚的口味。很多釣友習慣到哪裡都用同一種餌料,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做法。
  • 冬釣出現這種漂相,這可不是小魚鬧窩,多是鯉魚在涮餌
    在冬天,天氣越冷,魚給口的時候,浮漂的訊號越難抓,原因有兩個,一是魚口輕弱,吞食鉤餌力度小,反饋到浮漂上幅度極小,二是冬季多風,線組輕靈,稍有動靜就會讓浮漂起伏,極易導致誤判。
  • 浮漂出不來頓口,但提竿總錨魚?建議你這樣調整,效果立竿見影!
    最近釣友一直在吐槽這樣一個問題:浮漂有動作,但是出現的動作很輕,動作不利索,抓口特別困難,總是空竿都還好,主要是提竿還總是錨魚,結果總是釣了幾條就散窩。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一兩天了,應該說從溫差開始變大的時候這種現象就有了。只不過最近溫差越來越大,這種現象越來越頻繁和明顯了而已(尤其是夜釣的時候)。
  • 上鉤的魚跑了?做好3招預防脫鉤
    對於脫鉤跑魚總結有以下的原因。       1、釣具的問題。首先綁鉤是有竅門的,線應在鉤柄的內側而不是外側,在內側時鉤的穩定性好,容易中鉤;而在外側時,魚鉤的穩定性差從而減弱了刺魚的力量容易造成魚脫鉤的情況。其次魚鉤大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小號鉤垂釣鯽魚或者體型小的魚可以充分享受垂釣的樂趣,但是如果小鉤去釣大魚多半保險係數偏低容易跑魚。
  • 鈴鐺響,提竿卻沒魚?這幾種原因最常見,玩海杆必備知識
    錯了,這其實是長期玩海竿積累的經驗,知道哪些口不用管哪些該提竿。不像有些剛玩海竿的釣友,一聽鈴鐺響就激動的不得了,馬上起竿刺魚,結果拉一次空一次,釣到懷疑人生。海竿釣魚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簡單,不是鈴鐺響就該起竿,起竿就能中魚的咱們玩臺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假口,就是那種浮漂出現頓口、拉黑,提竿卻不中魚的現象,可能是小魚在鬧,也有可能是大魚蹭線。海竿相對於臺釣來說要鈍很多,所以可以幫助我們過濾很多假信號,但這並不代表每次鈴鐺響都是大魚咬鉤了。
  • 釣黃尾鯝的3種調漂技巧,這可是連竿中魚的關鍵
    覺得黃尾鯝難釣的釣友主要覺得漂相非常混亂,提竿經常不中魚,偶爾能釣到也經常不是正口,甚至是錨上來的。黃尾鯝其實還是比較容易釣的,這種魚不像鯉魚或者草魚那樣機警狡猾,而且入窩比較快,垂釣黃尾鯝的難點就在於調漂上,知道釣黃尾鯝如何調漂垂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 不得不看的鯝魚釣法
    比較傾向硬竿,2H~3H的硬度比較適合。軟竿有個大問題就是把魚抬起的過程中竿尖顫動過大,不好抓線/魚,另外就是起魚比較慢。當然,竿子的調性還要考慮目標魚的大小,不過,建議3兩以上的鯝魚最好動用抄網。常見的鯽魚餌都比較好用。
  • 鯽魚和鯉魚吃餌反應在浮漂上的最大特點
    魚兒吃食餌料時會牽動子線主線,動作會直接傳導給浮漂,因此好的釣者會根據魚的吃口漂相判斷出何時起竿,甚至有的釣者能通過漂相判斷出吃鉤魚兒的種類!鯉魚和鯽魚是國內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魚種,咱就說說鯽魚和鯉魚吃餌時漂相的反應和不同吧!
  • 黑坑巧用輕麩,改變餌料狀態,讓浮漂的漂相從晃動到兩目下頓
    黑坑法則:黑坑有風險,下竿需謹慎。輕麩,一直是黑坑釣友們必備的一款狀態餌料,但是很多黑坑釣友對於輕麩的運用還是不太熟練,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才使用輕麩改變餌料的狀態,有時候盲目的添加,並不能提高中魚機率,反而會因為狀態不適應當下的魚情,降低了中魚機率。
  • 冬季釣鯽魚:水溫低魚口輕,如何讓浮漂動作更明顯,中魚率更高?
    並非3+0.6的搭配也能釣鯽魚,因為主線過粗會導致切水性很差,阻力較大,較輕的進食動作傳遞不出來,所以釣組搭配注意是主線和子線都要細。魚鉤也要小,因為水溫低鯽魚的開口幅度會變小,魚鉤大了完全是不進去。如果讓輕口魚的漂相更明顯,中魚率更高,這個就需要注意浮漂的選擇和調漂的手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