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指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為進一步普及益生菌健康知識,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水平,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12月2日,「益生菌健康科普公益行動」光明網專題頁面正式上線。該行動將依託益生菌領域產、學、研資源,傳播權威可信、生動有趣的益生菌科普知識,夯實益生菌機理研究,推動益生菌科研成果轉化。
益生菌健康科普公益行動 https://topics.gmw.cn/node_136388.htm
益生菌成健康「新寵」 權威科普任重道遠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對腸道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德發表示,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疾病,大多都與腸道微生物菌群有關,如果能把益生菌研究做好,會使人類健康得到更多保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更加速了消費者對免疫營養品的認知及重視。益生菌產品因其改善胃腸道、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已經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新寵」。
儘管公眾對日常保健的關注度在不斷攀升,商家也常常使用「益生菌發酵」等描述,但公眾對於益生菌的效用確往往「一知半解」。
事實上,健康人的腸道裡包含有益菌(益生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3種細菌,這些細菌按一定比例存在,通過多種途徑抑制致病菌的過度繁殖,調整人體防禦機制以對抗入侵的病原體。據了解,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主要是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複合活性益生菌,這些益生菌可廣泛應用於生物工程、工農業、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領域。
足夠數量、活菌狀態、有益健康功能是益生菌的核心特徵。我國已獲批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強免疫力和調節腸道菌群方面,此外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還有通便、對胃黏膜輔助保護功能、促進消化、對化學性肝損傷保護作用等功能。
需要補充的是,任何保健產品的補充都不可盲目。由於不同年齡層所需要的益生菌數量不同,對於益生菌的選擇也應根據活性菌株數量及不同年齡腸道設計來選擇。此外,益生菌對於活性要求較高,如確實需要補充,應該在專業領域的指導下服用。
行業規範陸續出臺 健康產業未來可期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球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61億美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4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020年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產業在特殊時期的「逆勢上漲」,顯示了它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
與益生菌相關的各種行業規範、產業政策也在陸續出臺。2017年,市場監管總局委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開展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益生菌定義,擴大了益生菌的菌種使用範圍以及產品類型,並將益生菌安全性與功效性審評聚焦於菌株水平,使我國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逐漸與國際接軌。
2018年,國家衛健委正式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列入年度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以規範行業健康發展。2019年,《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徵求意見稿)》及與之配套的技術法規文件陸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兩歧雙歧桿菌等9種益生菌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課題並全面展開相關工作,逐步推進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備案管理。一系列的標準法規的落地預示著益生菌行業在標準法規建設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了解,我國要求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保質期內活菌數不少於106CFU/mL(g)。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此前發布的《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類)科學認知》提到,消費者在購買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時,要注意查看產品是否標識明確的功能菌株;產品是否標識活菌數,並且活菌數至少達到106 CFU/mL(g);要查看產品適宜的貯存條件,對於需要在低溫環境下貯存的產品,應注意銷售環境的溫度,以保證益生菌的活性。
益生菌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評估正在日益精確完善,益生菌保健食品法律法規建設方面也逐步落地,益生菌市場已成為我國營養食品和大健康產業的必爭之地。
益生菌產業未來的發展,離不開產、學、研相關機構的密切合作。作為「益生菌健康科普公益行動」的學術支持單位之一,美大益生菌研究院院長劉軍發表示,美大益生菌研究院將通過整合全球益生菌行業相關研究院所、高校與企業資源,構築開放的、有廣泛影響力的益生菌研究智庫,充分利用前沿技術,解決中國益生菌行業標準模糊、產品高度雷同,以及益生菌菌株篩選、功效評價、作用機制等研究不足等問題。(戰釗 張蕃)
[ 責編:武玥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