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點評:一種用美洲駝血液和分子強力膠對抗病毒的新方法

2021-01-09 生物谷

2020年5月24日訊 /

生物谷

BIOON /--20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將抗體設計成新的細菌和病毒感染療法,但收效甚微。現在,一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用一種

細菌

強力膠把羊駝血液中的微小抗體粘在一起。相互連接的抗體可以保護小鼠不受兩種危險病毒的侵害,而且它們可以制服其他病原體。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蛋白質工程師Jennifer Maynard說,這項新工作已經能夠"繞過許多阻礙先前嘗試的障礙。我認為這將是一項非常普遍的技術,將對傳染病和癌症有用。"

圖片來源:LAGUNA DESIGN SCIENCE SOURCE


抗體可以治療一系列疾病,包括癌症和

自身免疫

性疾病。少數工程抗體已被批准作為感染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幾個原因,產生有效的抗體是困難的。改變細胞的基因來製造抗體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而且被改造的分子可能無法摺疊成正確的形狀來完成它們的任務。另一種可能的選擇是由大羊駝、駱駝和鯊魚的免疫細胞產生的微型抗體,其大小約為標準抗體的一半。這些小的蛋白質比大的更快、更便宜,而且它們不會錯折。


瓦赫寧根生物獸醫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Paul Wichgers Schreur和他的同事們想知道這種微型抗體是否能提供保護,使機體不受布尼亞病毒的感染。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布尼亞病毒是一種可能導致未來流行病的病毒。研究人員測試了針對這兩種病毒的抗體。裂谷熱病毒主要襲擊非洲和中東的牲畜,但有時也使人患病。2011年在德國發現的Schmallenberg病毒不會導致人類患病,但在山羊和綿羊身上會導致流產和可怕的先天缺陷。


在給美洲駝注射這兩種病毒後,科學家們從動物的血液中分離出產生抗體的免疫細胞。他們發現羊駝開始產生70多種小抗體,這些小抗體可以識別並附著在這兩種病毒的蛋白質上。


為了確定這些微型抗體的效力,研究人員隨後測量了這些分子是否能夠阻止病毒入侵培養皿中的猴子腎臟細胞。不同種類的抗體效果甚微,因此研究人員嘗試將它們混合。這時他們開始使用

細菌

強力膠,這種強力膠由兩種化膿性鏈球菌的蛋白質碎片組成。當不同類型的片段相遇時,它們就會鎖在一起。如果這些碎片與其他分子相連,那麼這些分子也會相連。利用這種強力膠,研究人員可以將兩到三種美洲駝抗體捆綁在一起,讓它們聯合起來對付這種病毒。Wichgers Schreur和他的同事發現,在阻止這兩種病毒進入細胞方面,連接抗體比單個抗體要好得多。


然後,科學家們在注射了致命劑量的兩種病毒的老鼠體內測試了這種超粘抗體。所有感染裂谷熱病毒的未經治療的小鼠均在3天內死亡,但接受三種連接抗體的齧齒動物中有20%以上在10天後仍然存活。科學家們在eLife雜誌上發表的報告稱,這種方法也對Schmallenberg病毒有效:一種抗體組合使所有小鼠存活,而對照組小鼠在5天內死亡。


Wichgers Schreur說,這項研究表明,小抗體方法"是可能的,並為優化它提供了新的機會"。他說,研究人員還需要回答幾個問題,然後才能考慮在人身上測試這種策略,比如他們能否產生足夠數量的連接抗體。他補充說,這種方法可能對其他類型的病毒有效,但它可能無法及時準備好對抗引起當前大流行的冠狀病毒。(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美國和比利時的一項新研究稱:美洲駝血液或有助於治療新冠
    據英國媒體報導稱,一些專家說,在尋找治療COVID-19(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法中,他們發現美洲駝可能是關鍵。美國和比利時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似乎可以阻止冠狀病毒的微小顆粒,他們研究的目標是一隻名叫「冬天」的美洲駝。
  • 美洲駝微型抗體可對抗新冠病毒—新聞—科學網
    美洲駝 圖片來源:ginton / stock.adobe.com 12月2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發表研究稱,他們從一隻名叫Cormac的美洲駝身上分離出了一組有希望對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體
  • 美洲駝納米抗體有望「叫板」新冠病毒
    12月2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發表研究稱,他們從一隻名為Cormac的美洲駝身上分離出了一組有望對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體(或稱納米抗體)。這項由美國國立神經病學與中風研究所的腦成像實驗室神經科學家Thomas J.
  • 科學家研究發現來自美洲駝的抗體可以幫助對抗冠狀病毒
    5月5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研究小組在雜誌上報導了他們關於頭暈病毒治療方法的發現。細胞。該論文目前可在網上作為「欲證明」,這意味著它是同行評審,但正在進行最後的格式。 研究人員將羊駝產生的一種特殊抗體的兩個副本聯繫在一起,製造出一種新的抗體,它與導致冠狀病毒的冠狀病毒上的一個關鍵蛋白緊密結合。
  • 草泥馬原來是新冠病毒剋星?科學家發現羊駝血液含抑制病毒成分
    在中國被人冠以戲稱「草泥馬」的美洲羊駝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在高原生活,羊駝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國早期。羊駝可用於提供食物、燃料、衣物和運輸畜力。如今羊駝數量超過了三百萬,主要生存在南美洲。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這些作者利用SARS-CoV-2 S蛋白的一種突變形式(SpikeS2P)作為抗原。SpikeS2P缺乏S1和S2結構域之間的兩個蛋白切割位點之一,並引入兩個突變和一個三聚化結構域(trimerization domain)來穩定S蛋白的融合前構象。他們用生物素或用螢光染料標記SpikeS2P,並通過多輪篩選---先是通過磁珠結合隨後通過螢光活化細胞分選---來選擇展示納米體的酵母。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3.Science:新研究估計肯亞的新冠病毒抗體總體血清陽性率為4.3%doi:10.1126/science.abe191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肯亞和英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肯亞各地獻血者的血液樣本,估計到2020年6月,肯亞4.3%的人攜帶針對SARS-CoV-2冠狀病毒的抗體,當時曾預計肯亞會有很多人死於COVID-19,但實際並沒有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死亡
  • 研究:駱馬抗體可殲滅新冠肺炎病毒
    除了可以療愈人們的心靈,現在更傳出它們血液中的抗體可望幫助對抗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駱馬(llama)又名大羊駝或美洲駝,民眾戲稱為草泥馬,是分布於南美洲的駱駝科動物,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體型比羊駝(Alpaca)也就是俗稱的草泥馬還大。
  • 中外團隊揭示羊駝、美洲駝的起源與演變:受西班牙殖民影響
    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重要的物種馴化搖籃之一,許多馴養動物起源於此,其中包括羊駝(Vicugna pacos)和美洲駝(Lama glama)這兩個具有經濟價值的駱駝科馴化物種。然而,科學界對羊駝和美洲駝的起源和演變仍知之甚少。
  • 還是駝?它還能滅「新冠」?
    另一支,則從北美遷徙到了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區,演化成現在的南美洲駝類的祖先——無峰駝,最終演化成現代的原駝、駱馬、美洲駝和我們熟悉的羊駝。;美洲駝和羊駝則是馴化物種。28個個體的血液樣品,以及我國17個羊駝皮膚樣本,通過系統發生樹構建,對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
  • 新研究報告稱羊駝血液中抗體有助於消滅新冠病毒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據環球時報,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消息,比利時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羊駝血液中的抗體有助於消滅新冠病毒。據比利時弗拉姆斯生物技術研究所(Vlaams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和美國研究人員的一份報告稱:「羊駝血液中的分子可能會在新冠病毒暴發時起到治療作用。使用『羊駝抗體』的可行性,值得進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在布魯塞爾大學實驗室的一次意外發現,使研究人員了解到駱駝科動物駱駝、大羊駝和羊駝血液中抗體的不尋常特性。
  • Science:石正麗/周鵬概述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Oude Munnink等人深入報告了荷蘭的16個水貂養殖場動物和在此工作生活的工人發生新冠病毒感染事件,97名農場主、工人和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中有66名感染了新冠病毒,一些病人的毒株具有動物序列特徵,這為新冠病毒在水貂場內動物與人之間來回溢出(註:自然界病毒跨越種群,傳播給人或者其他動物)提供了證據。
  • 羊駝抗體可滅新冠具體怎麼回事?病毒可能長期存在
    星辰在線5月8日訊  比利時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羊駝血液中的抗體,可能有助人類消滅病毒!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草泥馬」可望成為人類救星?  羊駝是什麼?  羊駝又名大羊駝或美洲駝,是分布於南美洲的駱駝科動物,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
  • 羊駝抗體可滅新冠具體怎麼回事 病毒可能長期存在後續進展
    比利時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羊駝血液中的抗體,可能有助人類消滅病毒!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草泥馬」可望成為人類救星?羊駝是什麼?羊駝又名大羊駝或美洲駝,是分布於南美洲的駱駝科動物,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
  • 最新研究顯示其抗體可殲滅新冠病毒
    從一頭大羊駝體內產生的抗體中,科學家們獲得了重要啟發,正在開發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抗體,有望為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帶來有效的方法,這項最新研究結果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正式在線發表。
  • 2020年11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巴斯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將目光轉向了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在5000年至1萬年前,這種原產於非洲的蚊子物種產生了一種適應人類的亞種,該亞種在過去幾個世紀裡傳播到其他大陸。鑑於這種入侵的亞種對人類血液的明顯偏好性,它被認為已經成為黃熱病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病毒的主要載體。
  • 研究揭示羊駝和美洲駝馴化起源機制
    然而,羊駝和美洲駝究竟由哪些物種如何馴化而來,國際上存在爭議:基於考古或形態學的研究認為,羊駝馴化自原駝(L. g. guanicoe)、駱馬(V. v. vicugna)、或美洲駝和駱馬的雜交,美洲駝則馴化自原駝,而基於少量分子標記的一些研究表明羊駝馴化自駱馬,美洲駝馴化自原駝。
  • "草泥馬"原是"美洲駝" 與駝羊駝馬原駝是表親(圖)
    網絡上流傳它有個別名叫「草泥馬」,其實它根本不是馬,而是一種南美洲駱駝,屬於「駱馬屬」。羊駝、駝羊與駝馬、原駝四種動物則是表親,它們長相相近,甚至可以互相雜交並產下能繁育的後代,大多數人統稱它們為「美洲駝」。它們與馬最不同的地方可從蹄甲處區分:馬屬於奇蹄目動物,四蹄不分瓣,而羊駝的腳是分瓣的,屬於偶蹄目;而且羊駝的腳掌寬大,蹄甲很小。
  • 2020年7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CMA和一種由CMA調節的稱為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的代謝物。合理幹預或引導這些功能可能是提高再生醫學方法效率的有力途徑。」2.Science:重大進展!
  • 動物所等揭示羊駝和美洲駝馴化起源機制
    它們對於安第斯地區的經濟和生活十分重要,羊駝毛可作為優質毛織品的原料,美洲駝是當地的主要馱畜之一。然而,羊駝和美洲駝究竟由哪些物種如何馴化而來,國際上存在爭議:基於考古或形態學的研究認為,羊駝馴化自原駝(L. g. guanicoe)、駱馬(V. v. vicugna)、或美洲駝和駱馬的雜交,美洲駝則馴化自原駝,而基於少量分子標記的一些研究表明羊駝馴化自駱馬,美洲駝馴化自原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