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會聽這樣一些言論,例如「十年雞頭賽砒霜」、「豬肝重金屬多」之類的說法。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的嗎?雞、鴨、魚、肉,到底哪個部位能吃?哪個部位不能吃?困擾大家的吃肉問題一次性說清楚!
一、豬肉
1、豬肺灰塵多?——想多了!
有說法稱「豬愛拱地,會有很多灰塵,所以豬肺不能吃」。如果人呼吸的空氣裡粉塵特別多,粉塵的確會進入肺部,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塵肺病。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在2019年12月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這種疾病目前只是人身上發現,而且大都是一些需要跟大量粉塵接觸的特殊職業人群。而絕大多數豬都不會生活在粉塵特別多的地方,豬雖然愛拱土,但它又不會把土就這樣都吸進去。
所以,豬肺並不會有很多灰塵。
2、豬大腸油多且髒?——不算高!
很多人認為,豬大腸油多而且會比較髒。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豬大腸的脂肪含量只有18.7%,這跟豬其他部位的肉來比不算高,如豬後肘肉的脂肪含量28%,後臀30.8%。
很多人還認為大腸很髒,因為大腸是食物消化後殘渣(糞便)排出的地方。由於需要排洩食物殘渣,大腸裡微生物的確可能更多,也可能存在寄生蟲、致病菌,但只要經過徹底清洗,洗去食物殘渣,吃的時候加熱熟透,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3、豬腦膽固醇高?——適量吃!
很多人聽過,「豬腦中的膽固醇含量的確比較高」。確實,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每百克豬腦中的膽固醇含量高達2571毫克/100克,鮮魷魚只有230毫克左右/100克。
阮光鋒介紹,大家可能並不需要太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國際上最新研究發現,食物中的膽固醇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樣大。正常吃豬腦,比如每月2~3次、每次一兩(50g)左右,是沒問題的。
4、豬肝重金屬多?——不一定!
除了豬腦,很多人還擔心豬肝裡重金屬比較多。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介紹,豬肝等動物肝臟中的確有更多重金屬殘留。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和毒物中轉站,進入體內的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等都是在肝臟中經過代謝、轉化、解毒並排出體外。當肝臟功能下降或有毒有害物質攝入較多時,肝臟中就會蓄積這些有害物質。
我國多地曾對市售豬肝的調查發現,豬肝中的重金屬、獸藥殘留量通常都較高,不過,重金屬含量「比較高」並不意味著一定超標。通常來說,正規購買的豬肝一般是可放心食用的。而且,豬肝中含有益健康的鐵、維生素等,適量食用對健康有利。
二、雞肉
1、雞脖有淋巴?——已去掉!
雞脖這個小零食,雖然能吃到嘴裡的肉不是很多,但是吃起來真是非常美味,很多人更是喜歡用雞脖作為下酒菜。
山東省濰坊市營養師協會會長王桂真在XX年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雞脖上有一些非常明顯的淋巴結,尤其是在購買現殺現賣的雞時,有時候還需要請師傅幫忙處理乾淨。而在超市購買的肉食雞,基本上已經在出售之前就把淋巴結去掉了,去掉淋巴結的雞脖,完全可以放心地吃。
2、吃雞皮美容?——會長胖!
有些人特別愛吃雞皮,尤其是炸雞和烤雞的雞皮比較酥脆,吃起來特別香。其實,雞皮中含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也正是因為雞皮的存在,所以做出來的雞湯鮮味十足。
山東省濰坊市營養師協會會長王桂真會長指出,在如今物質條件豐盛的今天,就不建議大家吃雞皮了。畢竟雞皮中脂肪的含量比較高,容易引起肥胖。對於三高患者來說,更不利於身體健康。
3、雞屁股會中毒?——有可能!
一根竹籤上串著三四個雞屁股做成的烤雞屁股是特色美食之一,吃到嘴裡,滿嘴流油,唇齒留香。
但是山東省濰坊市營養師協會會長王桂真表示,一般不建議大家吃!這是因為雞屁股上有一個叫腔上囊,屬於淋巴組織的一部分,而這個部位可能含有大量未分解的病原體及代謝類異物,且這個地方很容易發生病變並積累有害物質。而且,雞屁股中脂肪的含量也特別高,這也是烤雞屁股香氣四溢的原因。
4、十年雞頭賽砒霜?——太誇張!
日常總聽到有「雞頭賽砒霜」的說法,其實,山東省濰坊市營養師協會會長王桂真解釋,雞通過頭部的嘴吃食物,但食物還是要到胃腸才能吸收進入血液。即使吃進去的食物中有毒素,也是通過肝臟、腎臟進行處理,在頭部的積累其實並不是特別多。
三、鴨肉
1、鴨脖容易聚集病毒?——可以吃!
鴨脖子周圍容易聚集病毒和細菌,不安全?其實只要處理得當,鴨脖子可以放心吃。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王豔麗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解釋,鴨脖子周圍的淋巴組織,一般長在肉和皮之間,可用肉眼看到,如果摸到疙疙瘩瘩的東西,這可能就是淋巴結。在烹調之前或者吃的時候去掉外面的皮及皮下脂肪即可,其它的肉質吃了並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另外,去掉皮即皮下脂肪,還有一個原因是有時給鴨子打免疫疫苗,會採用頸皮注射,鴨脖處可能會殘留疫苗,或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2、吃鴨腸「提三下擺三下」?——要煮熟!
鴨腸要提三下擺三下?很多人吃火鍋時,為追求鮮美口感,往往把鴨腸在火鍋裡汆燙一下直接食用。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2018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是蔬菜還好一些,但是肉類就不好說了,尤其是可能存在寄生蟲或致病微生物,如果不煮熟就吃,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還可能導致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吃的時候一定要煮熟、煮透,還要注意生熟分開。
四、魚肉
1、野生魚更健康?——不安全!
內蒙古營養健康促進會副會長王思露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野生魚的生存環境存在著更大的汙染風險,正因為如此,野生魚當中更容易富集一些根本想不到的有毒物質。
舉一個例子,有些魚類由於捕食了本身含有毒素物質的小魚、小蝦和海藻等食物時,更容易導致蓄積毒素,攝入量較大時(嚴重者),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2、魚鱗可補充膠原蛋白?——太天真!
內蒙古營養健康促進會副會長王思露指出,魚鱗中的確含有一定量的膠原蛋白,但是它的含量還不如豬皮優秀,更何況膠原蛋白在各種蛋白質中根本算不上優質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遠比不上雞蛋,即使吃到人體內,也不能直接轉化成人體的膠原蛋白。
3、吃魚膽可以明目?——有毒素!
很多人說「吃魚膽可以幫助身體清火明目」,其實這是一條迷惑性謠言,「魚膽」這個魚身上的部位並不能吃。
內蒙古營養健康促進會副會長王思露解釋,大多數魚的魚膽當中均含有毒素物質,比如說膽酸、氫氰酸等有毒物質,對於鯉魚、草魚、鯽魚、胖頭魚等各種膽毒魚類需要特別注意。所以,吃魚的時候必須要摘除魚膽,如果在處理的過程中不慎將魚膽弄破了,也要注意把手充分清洗乾淨。
4、魚腹黑膜能吃?——要清除!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指出,魚肚子裡的黑皮是魚腹中的保護層,一方面保護腹腔內壁不受腹內各種器官的摩擦,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隔離作用,防止內臟器官分泌的有害物質通過腸壁滲透到肌肉中去。
不過,這層黑膜的營養價值並不高,主要是脂肪,從安全考慮,二噁英、多聚聯苯等環境汙染物都是脂溶性的,也會更容易在腹膜等脂肪組織。
因此,建議人們剖魚洗魚時清除黑膜。
科學吃肉,才能健康!
(原標題:雞鴨魚肉,到底哪個部位能吃?哪個部位不能吃?一次性說清楚!)
特別推薦
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蘇 文
校對:何 豔
監製:趙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