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倫帶隊探索故宮「禁地」,還能御貓在手,慕了!

2020-12-02 騰訊網

作者/伽藍

「你們的鞋子配色比較大膽,但紅配綠是什麼用意?」

「你說比較百搭,那換個理解是不是就是它不夠個性?」

萬萬沒想到,在《上新了·故宮》裡還能看到針鋒相對、火藥味十足的場面。

由於前兩季故宮睡衣、衛衣、脊獸祥瑞盲盒等衍生文創產品賣得火熱,進入第三季的《上新了·故宮》,上新也需要PK了:

來自20支高校的大學時設計師不僅要提取故宮元素,還要面向新品開發員與對手團隊進行「答辯」。

伴隨著Z世代觀眾對於傳統文化的強烈認同感與民族自信,類似《上新了·故宮》這樣的文化類綜藝也在不斷創新與迭代。

根據叨姐統計,過去一年有十多檔文化類綜藝「上新」,當傳統與潮流碰撞,煥發文化新活力的同時,進一步激活商業價值與互動傳播價值也早已提上議程。

當大學生成為「手藝人」: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

通過《上新了·故宮》這檔節目,叨姐實實在在明白了啥是羨慕嫉妒恨:

鄧倫、張魯一等故宮新品開發員可以在未開放區域大飽眼福,還能御貓在手、第一時間觀覽故宮寶藏與文創新品。

今年適逢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所以本季第一期節目需要尋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循著「定」、「守」、「護」等關鍵詞提示,新品開發員們在保和殿測繪出紫禁城真正的幾何中心,徜徉於金水河畔體會金城環抱、固若金湯的氣勢。

在被譽為「600年時間膠囊」的欽安殿內,更是發現了紫禁城建城到清末的豐富歷史文物。

無論花紋繁複的明代五彩仙鶴架龍紋大鼓,還是被誤當做令牌得以倖存的宋徽宗御筆玉冊單簡,觀眾跟隨著明星嘉賓與專家的視角,通過雲遊故宮仿佛穿越回數百年前,體驗文化盛世的璀璨驚豔。

兼顧娛樂性與藝術性、專業性,一直是《上新了·故宮》的特色。

第三季依然保留了明星歷史重現以及3D動畫演繹建築構成等表現手法,同時又弱化了往季嘉賓提問表演痕跡過重等問題,更加自然地輸出歷史與文物知識。

要讓傳統文化保持生命力,少不了年輕一代的傳承。

相比前兩季邀請成熟設計師進行故宮衍生文創設計,《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召集了20所高校的設計專業學生團隊,讓他們根據兩位新品開發員回傳的故宮元素,設計全新的文創產品進行捉對PK。

「競爭上新」不僅充分激活了大家的創造力,也最大限度尊重文化多元性,讓文物煥新擁有更多種可能。

比如同樣是設計潮鞋,首期由鄧倫帶領的清華美院推出的「青雲躍」,紅綠撞色彰顯年輕人個性,連鞋盒也仿照太和殿殿柱做成不走尋常路的桶狀;而由聶遠率領的中央美院設計的「雲山履」,風格則更加典雅婉約,充滿了細節巧思。

果然還是年輕人最懂年輕人,兩款設計不分伯仲,叨姐看完都會有隻要穿上這雙鞋,就是街上最靚的崽的既視感。鑑定團也產生了糾結,最終宣布兩款產品均優化上新,讓市場銷量來決定誰更受歡迎。

都說綜N代很難持續保持水準,為何《上新了·故宮》這個IP卻沒有像其他節目一樣高開低走?

首先,館藏豐富的故宮博物院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靈感,大量未開放區域更是激發了大家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

《上新了·故宮》巧妙抓住了用戶心理,每期都將懸念置於節目中,比如尋找紫禁城印記這期,為何宋徽宗的真跡會流落於欽安殿,太和殿龍椅竟然不是故宮中心,紫禁城頂部建築竟然組成了北鬥七星?

當疑惑被逐一揭開,觀眾恍然大悟的同時已經悄然習得不少關於故宮歷史遺蹟文物保護的知識理念。

其次,節目做到了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平衡。

不僅更多人通過《上新了·故宮》了解到紫禁城600年的前世今生,衍生設計出的文創單品銷售額破百萬,更是讓結合流行元素的傳統文化融入千家萬戶,成為與普通人息息相關的生活方式。

另外,儘管是一檔娛樂大眾的綜藝,《上新了·故宮》並未因此降低對專業性與學術性的尊重。

節目中傳遞的信息不夾雜戲說,都是經過嚴密的資料考證。

明星嘉賓也不會像其他綜藝一般拿無知當有趣,而是擔當知識普及的橋梁、用更通俗的語言向觀眾傳遞出去,真正讓中華歷史文化流轉千年、生生不息。

正如《上新了·故宮》尋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無意中打通了一條紫禁城記憶復甦、加固、以至連綿不絕的歷史脈絡」,是因為有一代代人心手傳承,守護並延續。

故宮文物是歷代能工巧匠的集大成之精髓,而如今中國文化的接棒,已經遞交給當代的莘莘學子們。

從文化類綜藝到「文化+綜藝」

不難發現隨著《上新了·故宮》熱播,越來越多以遊覽文化地標為主題的綜藝出現在觀眾視野,比如去年的《遇見天壇》,今年《了不起的長城》、《我在頤和園等你》以及即將上線的《登場了!敦煌》。

在傳遞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這些節目都有不同形式的模式創新:

比如《遇見天壇》讓明星們成為萌新實習生學習匠人技藝,《我在頤和園等你》強調古典園林遊逛,將詩情雅興寄於山水之間;《了不起的長城》則結合了戶外真人秀的競技性與強娛樂。

而節目組不僅紀錄古今文化流變,還試圖打造新的地標,像是《我在頤和園等你》就對蘇州街店鋪進行改造升級,成為令年輕人心之嚮往的國風文創一條街。

但成功依然很難複製。因為很難有單一景點,能夠像故宮一樣具備強大的IP延展屬性,同時又在觀眾心目中擁有濃烈的嚮往情節,因此往往一季節目後就再無響動。

將真人秀結合文化元素的還有湖南衛視推出的《巧手神探》,以了解蠟像製作、文物修復等「手作」為核心概念,將文化類綜藝包裝成每期角色扮演、尋找臥底的懸疑探險類節目,頗像是明星大偵探版的「我在××修文物」。

此外,區域性的人文旅行探訪類綜藝,在受疫情困擾的2020年儼然一股清流。比如浙江衛視的《還有詩和遠方》,按照唐詩索引去浙江探尋文化淵源,遊樂逛吃中融合了不少當代都市人豔羨的田園詩意。

棚內文化類綜藝裡,除了《見字入面》《神奇的漢字》《中國詩詞大會》等傳統綜藝,《非正式會談》、《世界青年說》以及即將播出的《世界美少女的茶話會》,瞄準年輕人對於跨地域、跨文化探討的好奇,匯集了世界各國青年代表作文化訪談節目,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叨姐不由想到早期的文化類綜藝,多是「老藝人」與「老手藝人」的搭臺唱戲,以傳統紀錄片形式單向輸出傳統文化,姿勢端莊但傳播效果不甚理想。

經過這幾年的升級與迭代,「文化類綜藝」的定義正在被無限延展。廣義來說,無論傳播中華美食的《中餐廳》,還是拓展當地旅遊的《親愛的客棧》,甚至《潮流合伙人》、《夏日衝浪店》等輸出青年人生活方式的綜藝,都在試圖將多元文化推向臺前。

如今談到文化類綜藝,我們聯想到的早已不是單調說教講學,而可能是5G漫遊世界,在更廣泛的文化界定中尋找共識與包容。

或者我們更應該將其稱之為「文化+綜藝」,即通過綜藝的娛樂化形式將更多文化推廣給下一代。叨姐也期待著,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文化+綜藝上新,讓傳統成為流行。

-END-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開播,鄧倫好奇的眼神,乾隆的秘密花園,御貓魯班
    今天我們要侃的是《上新了故宮》開播,鄧倫好奇的眼神,乾隆的秘密花園,御貓魯班這個話題,有想說的話你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其次,表現形式方面,新穎是肯定的,故宮博物院人員介紹為主,文創開發員串線,能緩解解說的冗長感。開發員三位,各有定位分工,周一圍走的是正線主線,蔡少芬鄧倫走的是外圍線,表現出青年探索故宮的不同方式,畢竟是綜藝,不是真正的紀錄片,畢竟要活起來。用御貓,也是此理。
  • 《上新了·故宮》開播 「御貓」加盟趣味十足
    《上新了·故宮》開啟故宮禁地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風格各異的清宮影視劇等等,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隱藏在故宮博物院裡的秘密。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
  • 《上新了,故宮》之我是一隻叫魯班的御貓,嘿嘿嘿
    《上新了,故宮》是故宮博物院新推出的文化季播節目,由鄧倫和周一圍作為新品開發員帶領每一期來的嘉賓跟隨專家尋寶,探尋故宮文化的節目。不過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是我們的小御貓,魯班了。魯班作為一隻御貓,秉承著作為御用寵物的高貴冷豔,每天頂著一張厭世臉,蔑視的看著周圍的吃瓜群眾。
  • 講不一樣的大故宮-故宮御貓
    到了清朝,皇帝大多養狗,但後宮的嬪妃依舊喜愛養貓。今天我們在故宮裡所見到的御貓們,大多是以前後宮內嬪妃所養御貓的後代。這些可愛的御貓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後,被工作人員們飼養。每一隻都有名字並登記在冊。現在故宮一共有200多隻御貓,它們在紫禁城裡,每天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在眾多御貓當中,有一隻胖胖的橘色小貓,它出生在酒醋房,長在珍寶館。它就是御貓胖桔子。
  • 故宮現巨型御貓200隻貓什麼情況 故宮這些巨型御貓哪裡來的
    大家還記得節目《上新了故宮》裡有很多貓的吧,近日,故宮突然多出了一些巨型御貓,很多遊客慕名而去,和故宮巨型御貓拍照合影,出現的巨型御貓是怎麼回事?故宮又一網紅打卡聖地曝光,跟著小編先去一睹為快吧。
  • 故宮六隻「御貓」突然躥紅
    身穿飛魚服,手拿紅纓長矛,眉頭緊鎖卻萌翻眾人。近日,在故宮神武門外,多了6隻巨型御貓雕塑,它們以明代錦衣衛、清代御前侍衛形象上崗,每天都吸引了大量遊客拍照。御貓還是只「饞貓」「這兩隻貓好可愛啊」昨天上午,在神武門外故宮淘寶體驗館的門口,6隻御貓雕塑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
  • 故宮的御貓你知道嗎?
    近日,北京故宮神武門附近的故宮淘寶體驗館門,成為了一處新晉打卡勝地。原因就是這幾隻生動可愛的巨型御貓雕塑,吸引周圍的遊客紛紛前來拍照合影。為了防止遊客過於熱情,故宮的工作人員甚至在御貓雕塑上掛上了「科學擼貓,請勿攀爬」的牌子。但是你知道嗎?
  • 故宮巨型「御貓」神態暴露「饞貓」本色,在明朝御貓進宮前也需選美
    身穿飛魚服,手拿紅纓長矛,眉頭緊鎖卻萌翻眾人。近日,在故宮神武門外,多了6隻巨型御貓雕塑,它們以明代錦衣衛、清代御前侍衛形象上崗,每天都吸引了大量遊客拍照。,6隻御貓雕塑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故宮貓文化由來已久據了解,宮廷御貓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明朝皇帝在宮中專門設立了「貓兒房」,選出天下最美、最可愛的貓,然後送進宮中成為御貓。清朝還有一個檔案,專門記錄這些寵物貓的來歷和名字。隨著時代變遷,當時的宮廷御貓在故宮裡代代繁衍,世代守衛在宮中。
  • 《上新了·故宮》開播,故宮很美,貓很可愛,堪稱文化走心之作
    不過最近新上映了一門綜藝把你心中對故宮刻板印象消除殆盡,帶你領略真正的故宮風採,這部綜藝就是《上新了故宮》。目前豆瓣8.3很多人都是衝著鄧倫和周一圍來看這檔綜藝,沒想到最後卻被精良的製作,走心的文化風氣給圈了粉。
  • 和御貓一起了解故宮,《故宮御貓夜遊記》讓你秒懂故宮文史
    600年的大故宮秒變小繪本,故宮裡的可愛御貓親自來為孩子講故事、講文化、講歷史。《故宮御貓夜遊記》用孩子的語言講述孩子的故事。在故宮這個對孩子來說陌生的環境中注入親切熟悉的元素,從心理上讓孩子更容易接近大故宮。御貓胖桔子就像是孩子自身的投射,通入角色代入感,孩子跟隨胖桔子一同成長,經歷故事中遇到的喜悅、挫折,感受不同的情緒。
  • 守護故宮15年的御貓「黃爺爺」,走了……
    如果大家去北京故宮參觀,最想看的是什麼?是金瓦紅牆的輝煌宮殿、還是歷史悠久的館藏文物?△谷主幾年前去北京旅遊時拍攝的故宮作為一名鏟屎官,谷主去故宮最想看的當然還是:御!貓!啦!據說故宮內現有200多隻貓咪,每年都會有超多遊客專程來故宮吸貓。每隻御貓都收編在冊,有自己的名字。
  • 新書| 故宮御貓夜遊記:讓孩子秒懂故宮文史,超有趣!
    跟著御貓,收穫成長智慧  《故宮御貓夜遊記》用孩子的語言講述孩子的故事。在故宮這個對孩子來說陌生的環境中注入親切熟悉的元素,從心理上讓孩子更容易接近大故宮。  像這樣的成長小智慧書中還有很多,希望每一個閱讀《故宮御貓夜遊記》的小讀者都能在御貓胖桔子的成長故事中,與胖桔子一同收穫勇氣、樂觀、願意社交、積極表達等成長好品質。
  • 走~去故宮吸御貓啦!
    故宮裡的貓主子御貓說起北京故宮我們總是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來仰視正因為它們的存在冰凌的城牆又重新有了溫度故宮博物館原院長單霽翔說故宮有200多只在編的御貓每天都有人寄貓糧,從北方到南方有的還指定延禧宮或者慈寧宮的「御貓」收故宮裡居然有這麼多的貓?
  • 故宮「御貓」紅了:文化由來已久,明朝曾為貓辦選美
    來源:北京晚報身穿飛魚服,手拿紅纓長矛,眉頭緊鎖卻萌翻眾人。近日,在故宮神武門外,多了6隻巨型御貓雕塑,它們以明代錦衣衛、清代御前侍衛形象上崗,每天都吸引了大量遊客拍照。御貓還是只「饞貓」「這兩隻貓好可愛啊」昨天(30日)上午,在神武門外故宮淘寶體驗館的門口,6隻御貓雕塑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灰白色的城牆下,兩隻近兩米高的「武官」御貓雕塑一前一後守衛在神武門外,靠前一點的是身穿黃馬褂的清代御前侍衛,兩條「倒八字眉」和犀利的眼神使它看起來莊嚴威武,但圓滾滾的身材卻萌感十足。
  • 故宮巨型御貓的背後,是步步維艱後的曙光,是故宮文化的自我救贖
    故宮內突然擺出了很多巨型御貓雕塑,每一隻都穿著大內侍衛的衣服,加上雕塑本體的貓造型非常可愛,這個創意受到全國各界的盛讚。故宮博物院在得知這個消息後, 應該會鬆一口氣。畢竟,故宮文化創新重塑戰略終於站穩腳跟了。
  • 故宮巨型「御貓」萌翻眾人!萌態可掬,持證上崗
    近日,人民網發博,宣傳故宮的巨萌貓咪。故宮現巨型御貓,萌趣形象十分惹人喜愛。此前,故宮內的一百餘只貓咪就被網友們稱為「御貓」,在各社交媒體上擁有許多粉絲。2019年10月27日,北京故宮神武門附近的故宮淘寶體驗館門前出現了數隻巨型御貓雕像,花色各異,姿態慵懶,形象生動,惹人喜愛,吸引了許多附近遊客紛紛前來拍照留影。
  • 《上新了故宮》開播,寶藏男孩鄧倫藏著無限潛力,逗貓的青春少年
    今天我們要侃的是《上新了故宮》開播,寶藏男孩鄧倫藏著無限潛力,逗貓的青春少年這個話題,有想說的話你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引言:《上新了故宮》開播了,很好,很有意義的節目,一下子讓我對故宮的期待與好奇上升到百分之兩百。乾隆的秘密花園,倦勤齋,古人的智慧真的讓人讚嘆!奢華輝煌,又帶有乾隆的各種小心思,值得後人慢慢思考慢慢體會。
  • 年度故宮御貓「美照」大賞
    前幾天故宮博物院在微博上發布了最新「貓片」,瞬間萌化了老夫的少女心。前任故宮院長單霽翔,上任之初任命了一批特殊的手下——貓保安。他們白天分布在故宮各個角落,好吃懶做,等人投喂。一到晚上,精神抖擻,四面巡視。將古老的故宮,瞬變危機四伏的鬥獸場,御貓們還有旁人豔羨的故宮編制。
  • 故宮「御貓」成北京打卡項目!這3隻貓成網紅天團,文創賣出圈
    《上新了,故宮》是故宮博物院聯合北京衛視推出的,由特邀嘉賓跟著故宮專家,探索故宮和文物,推出文創產品,讓大家了解故宮 600 年的歷史。但是有一群小傢伙,意外走紅了,它們就是故宮「御貓」。說是御貓,其實就是生活在故宮的貓咪。
  • 除了「御貓」,故宮裡面有「御狗」嗎?
    在古代的時候,公主、娘娘就特別喜歡小動物,可愛的貓貓當然是首選,這些貓被稱為皇家御貓,十分受人們喜愛。 其中最著名的是「小崽兒」。 一隻胖到沒脖子的貓,能把自己變得這麼胖,能吃能睡是必要條件,所以偶遇「小崽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遇見了,十有八九它也在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