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爹在的日子,還回得去嗎

2020-12-05 印象黃陂
文 | 陶芳&圖 | 網絡

么爹是我爺爺最小的弟弟,因為父母養育了四個兒子,負擔不起,所以他從小就被過繼給陶家榨的人家。這段歷史,我只是聽說,沒有去仔細了解,我對么爹的記憶,還得從他家那棟老房子說起……

老房子應該是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修建的,土磚石牆,房屋朝南,正面的牆基是石砌的,堂屋兩側的房間開著兩個極小的窗戶。幼年的我感覺那不是窗戶,只不過是在牆上挖了一個小洞而已。那個年代的老屋,幾乎都是極小的窗,讓屋裡可以看見一點亮光。我家老房子是八十年代初修建的,雖然窗戶也不大,但和么爹家的比起來,還是有著明顯的時代距離感。么爹一家也就是從修那棟房子開始,才回到陶家龍生活。兒時的我並不清楚這些。我沒見過爺爺奶奶,聽說,爸爸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於是他被過繼給么爹。所以,我們從小就對么爹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我們心裡,他就是我們的親爺爺。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么爹一直做生意補貼家用。還在生產隊的時候,他出門做生意不僅要偷偷摸摸的,還要給隊裡繳納一些費用。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後,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挑著擔子,倒騰一些時下有需求的貨物去賣。

在我的印象中,么爹不僅上街去賣貨,還會經常挑著重重的擔子出遠門,走很長很長的路。每次從街上做生意回來,么爹的擔筐裡必定會有一袋「狗腳印」——一種零食,形同狗腳印——當然,「狗腳印」是么爹帶給弟弟的,弟弟是我家唯一的男孩,一脈單傳,所以,在么爹心裡,弟弟的地位就尤為重要!每次做完生意回家,么爹總會挑著筐,專程從我家門前經過。有時,他做一個手勢示意我們,有時,也輕描淡寫地說一聲,「拿過去!」爸爸的叔伯兄弟有好幾個,我猜想,么爹的不聲張,估計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閒言碎語吧。每一次「狗腳印」的傳遞都是這樣,幾乎悄無聲息。拿到「狗腳印」的弟弟總是一臉自豪,興高採烈地向我們奔過來!媽媽肯定不會讓弟弟吃獨食的,所以,雖說是帶給弟弟的,我們也能跟著吃上。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么爹做生意的那個筐,筺裡的那袋「狗腳印」,給我們姐弟仨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期待和美好!我們小時候吃飯有個習慣,喜歡將碗託在手掌上。在么爹看來,這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壞習慣,他擔心我們沒拿穩,熱湯熱飯燙著我們,或者,即便沒有燙著,糧食撒了也是極其浪費的,還會連帶著摔碎一個碗。

只要我們託著碗吃飯被么爹看到,一定要被他管教。說是管教,也不過是么爹的嗓門變大了些,嚴肅地問一聲「怎麼吃飯的?」每每此時,我們趕緊換個拿碗方式,大拇指摳住碗沿兒,然後深深舒一口氣,伸伸舌頭,仿佛逃過一劫。被管教的次數多了,我們也慢慢地長了記性,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依然是管不住自己。所以,總是習慣性地吃著吃著,只要遠遠看見么爹過來,趕緊調整。雖然有些心驚膽戰,心裡卻很清楚,么爹是為我們好。弟弟上學的時候,爸爸下漢口做生意了,那幾年幾乎常年不在家。男孩子嘛,總是調皮一些,弟弟尤如此,媽媽越來越管不住。有一次,弟弟不認真寫作業,媽媽發火拿棍子打,結果他跑得比媽媽還快,帶著媽媽在曬穀場上繞圈,媽媽跑得氣喘籲籲也沒追上。么爹知道後,馬上找弟弟了解情況。弟弟一向對么爹十分敬畏,在么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下,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主動找媽媽道歉。爸爸不在家的日子,么爹就是我們家的定海神針,我們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慌亂!么爹特別熱心腸,總是盡己所能幫別人,從不佔別人一點點便宜,原則性極強。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那時還在生產隊,村裡收割稻穀,女人們負責收鋪,把曬乾的稻杆捆成草頭,男人們負責把草頭挑到曬穀場,堆碼成垛。很少幹農活的我,卻接到媽媽布置的任務,去挑草頭的稻田裡拾稻穗,拿回來餵雞。田裡拾稻穗的孩子很多,他們都比我有經驗,知道哪裡撒的稻穗多,哪裡最容易有收穫。我漫無目的地在田裡尋找,被田裡的稻穀樁花了眼睛,眼看著別人都拾了一大捆,我呢,拽著一小把稻穗,東看看,西瞅瞅。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叫我,「芳芳,過來!」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么爹。老人家戴著一頂破草帽,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草帽下那張因為挑草頭來回奔跑而脹紅的臉,正對著我笑。我趕緊跑過去,么爹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示意我地上有很多稻穗,我如獲至寶。看到我把草頭周圍的稻穗拾得差不多了,么爹才把衝擔的一頭刺進草頭,扛起,再刺向另一個,然後順勢一甩,兩個草頭就輕輕鬆鬆地落到了肩上。草頭上了肩,么爹並沒有著急離開,而是在原地抖了抖,一些沒有綑紮實的稻穗瞬間飄落下來,么爹還是什麼話也沒說,挑著草頭就踏上了田埂,奔曬穀場方向急行而去。哈哈,我終於找到了拾稻穗的秘訣,原來,那些小夥伴們是這樣拾到大梱的稻穗!於是,我就一直在么爹挑草頭的田裡等待著么爹的最後一抖,我終於拾到了有史以來稻穗最多的一次!滿滿的收穫,滿滿的愛!

么爹做事有自己的章法,特別不願意麻煩別人,哪怕是我們這些極親的人。么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孩子們接他出去住,他住不慣,寧願一個人呆在陶家龍。老人家的生活很簡單,白天到街上打打小牌,晚上回來一個涼拌西紅柿就可以下酒。媽媽看不下去,心疼老人,總叫他跟我們一起吃,可老人家總是怕給媽媽添麻煩,每次都推辭。媽媽沒有辦法,每次做一些好吃的菜的時候,就讓我們給么爹送過去,而么爹呢,必定會回送一些吃食過來。那時的生活用水要到村外的井裡挑,老人年紀大了,媽媽不放心,經常過去看看,幫么爹把水缸挑滿。家裡孩子多事多,媽媽怕有時忙忘了,便囑咐老人,缸裡沒水就說一聲,有什麼需要也說一聲。可是,老人家從來都沒有主動開過口,我們都知道,他是怕麻煩媽媽!1993年10月,么爹因病離世,從此,我們天人永隔!還記得那天晚上,我一個人躲在村裡一個黑暗的角落,任淚水肆意而出,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痛是那般入骨!么爹走了,帶著我們對他的敬重和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隨著老人的離世,我們兩家的來往也逐漸淡漠,甚至還生出一些嫌隙。現在想來,我們一家和么爹一家的感情,可能只是我們和么爹之間的默契吧!很懷念么爹在世的日子,彼此之間奔流的都是關愛。那樣的日子,還回得去嗎?(投稿請至:admin@mulanguli.com)本文作者陶芳授權印象黃陂發布

關於作者陶芳,1974年生,黃陂長軒嶺人,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目前工作於武漢漢陽。

相關焦點

  • 身不由己外出的打工人,再過十幾年你還回得去老家嗎?
    但是對於70後、80後農民工來說,還年輕,在城市還能奮鬥30年不成問題甚至時間更長,那到時候這批人還能回得去老家嗎?工地幹活啦小編認為,目前已經在城市落腳的年輕務工人員來說,很大概率是不會再回老家了,為啥?因為城市化速度加快,農村老家很可能都要拆沒了,哪還能回得去呢?即使中間會回老家看看,那也不是長期發展,小編也是農村人,小編生長的農村如今已成了廢墟了,想回去也無家可回了。
  • 喪系文案:對你好的人呢,變成風吹走了嗎
    喪系文案:對你好的人呢,變成風吹走了嗎 1.對你好的人呢,變成風吹走了嗎
  • 秋季賽眾神凋零,如今的職業初心不在,KPL還回得去嗎?
    現在雖然KPL的規模很大,甚至還準備創辦女子聯賽,但隨之而來的是:網爆,爭議,明星效應,甚至有選手為了首發的位置明爭暗鬥,卻絲毫不見當初的熱血。同時很多選手打職業的初衷並不是因為單純的熱愛電競,可能這也是現在KPL變味的原因吧。那麼大家覺得KPL還能回到當初嗎?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 《獨家記憶》都發布了主題曲,被張超寵成狗的日子還遠嗎?
    《獨家記憶》都發布了主題曲,被張超寵成狗的日子還遠嗎?從《獨家記憶》宣布定檔開始,粉絲們每天都在等著片方放片花、劇照、預告,今天《獨家記憶》主題曲MV《不過是愛情》上線了,那麼問題來了,被張超寵成狗的日子還遠嗎?
  • 曾以為走不出去的日子,現在都回不去了
    這三樣我最喜歡玩耍,其中玩耍包括各種遊戲,比如丟沙包,抓石子,捉迷藏……還包括掏鳥窩,滿山的追野兔,或者找很多的未開花的花骨朵插在瓶子裡等它開放等等。那幾年我每天上課度日如年,我想所有男生都一樣,見了他就想給磕頭,讓他今天不要打我們了,我們每天課間的時候坐在雙杆上說啥時候是個頭啊,感覺這日子沒法過了。不過他從來不打女生。
  • 雲聊天、雲養貓 「雲上的日子」僑胞們還習慣嗎?
    中國僑網9月8日電 題:​「雲上的日子」,僑胞們還習慣嗎?  是什麼時候開始,「雲」這個字被賦予了多重含義?  雲聊天、雲養貓……  隨著網際網路日益發展,這些新奇的生活方式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當疫情來臨,「無接觸」的生活需求使人們更加依賴網際網路。
  • 老公總惹你生氣,日子還不是照樣過!
    丫丫的,真的是很順便的事情好嗎?花不了你兩秒鐘,他先是非常愉快的同意了。然後,他居然開了一句,等會兒。我就特別想搖晃他的腦袋瓜子,這種極其順便的事情怎麼就一定要等會兒了,我讓他現在關,他直接沒聽,就溜出了房門,到樓下去燒水去了!我真的是,要不是我在床上奶娃,我就直接一巴掌扇過去了。
  • 還沒畢業,我就開始懷念上課的日子了
    刷手機能叫玩兒嗎?」疫情期間,出門才叫玩耍!「在家裡不行,沒有學習的感覺。要是在教室還能看進去點。」我又給自己找了個藉口。好吧我就是懶。不怪書不好看,也不怪家裡沒氛圍,我就是懶!奇怪的是,這兩個月裡,我沒學多少習,沒看多少書,甚至也沒有刷多少劇。那我的時間都浪費到哪兒了???細思極恐,時間真的會神不知鬼不覺的逃走。
  • 你知道12月2日是什麼日子嗎?
    12月2日 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12月2日 到底是什麼日子? 你知道嗎?
  • 當年知青下鄉過得日子比農村青年苦嗎?
    當年知青下鄉過得日子比農村青年苦嗎?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段時光,但我有一親戚曾經下過鄉,當時還落戶在我們村子裡。她是天津市人,是我老媽的娘家的一個妹子吧,我們稱呼她阿姨,當時,我媽說,阿姨剛到村子裡特別不適應,主要是嫌農村裡髒,住不習慣,而且,農村當時還沒有通電,和大城市比起來,真是有天壤之別。交通也是一大難題,連一輛汽車都看不到。剛到農村,確實比農村青年過得日子苦了不少。
  • 《陽光燦爛的日子》:經典作品的背後,你不知道的還太多
    雖然距《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但至今看來還讓人覺得青春尚在、回味無窮,而這部經典作品幕後的故事,也絕對稱得上精彩!1、來自馬丁·斯科塞斯的鼓勵在1992年3月的時候,姜文到美國拜訪了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並且去到他的片場探班、學習。當時姜文向他講述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故事,也表達了自己對當導演的擔憂。
  • 生逢燦爛的日子老二裴小雲結局在一起了嗎? 老三葉琪分手沒?
    生逢燦爛的日子小說結局老二裴小雲在一起? 老三葉琪分手了?最近張嘉譯開始了霸屏模式,打開電視,你會看見他一會兒是個醫生,一會兒是個體育老師,然後,呦,這又成了北京小霸王。我想張嘉譯也不想的,誰讓現在電視劇積壓這麼多,製片方都趁著明星火,趁熱打鐵,往外推劇。
  • 當代詩:還記得嗎
    還記得嗎 抱你入懷一起清唱還記得嗎 刺骨寒風裡站立著一個男人的渴望多年以後 誰還記得誰的地老天荒多年以後 誰能輪迴誰的穿越誰的惆悵不要奢望溶化不曾燃燒的心房不要注視沒有盡頭的冬日目光 還記得嗎 輕吻耳際拂動發梢還記得嗎 風雨無阻的日子裡一顆心靈的嚮往多年以後 誰還記得誰的百轉情腸
  • 春雨綿綿的日子
    還抬起頭,微偏著貓腦袋,用神秘高冷的貓眼傲慢地看我一眼,似乎在說:「想忽悠到我,沒那麼容易吧」。被它的口水濡溼的貓糧就這樣被嫌棄,可憐兮兮地躺在地上。陽臺上的貓盆裡、地面上總是會有很多餘下的貓糧,而且越積越多。我試著幾頓不給它添加新貓糧。我發現舊的那些還是不會減少,而貓的肚子卻越來越癟,一張臉也變得又瘦又尖。我喜歡貓胖一點。我耗不過它,只好給它新的貓糧。
  • 你還記得第一次去動物園嗎?
    △動物園官方微博閉館聲明但這個陪伴了我們35年的動物園已於2021.1.1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改造,現在再去看一看動物園最後的樣子吧。01WUHAN × PANDA△ 戳一戳有驚喜喔竹子與大熊貓密不可分,竹床又是老武漢人夏天必備的乘涼用品。老武漢的竹床放在室內區極具情懷,也是很貼合武漢的地域特色了。還記得大熊貓偉偉嗎?
  • 聖誕節是耶穌降生的日子嗎?你到底要不要過?該不該過
    01耶穌的降生到底是真的嗎?2000多年前耶穌降生為了什麼?透過羅馬的歷史學家和猶大的歷史學家的記錄,證實耶穌確有其人(在這裡不去一一引證,如果有疑問我在專門解答)。也就是說耶穌基督真的在2000多年前降世為人那他為了什麼而來呢?
  • 《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光荏苒,有多少人還記得這部電影?
    今天聊一聊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是他的導演處女作,通過回憶錄的形式,描繪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代年輕人追求青春的日子,演繹出的一段青春故事。"青春甜如蜜,吾願常採擷。青春醇如酒,吾願醉不醒。"——泰戈爾70年代初的北京,大人們忙著鬧「革命」,學校也停課了。軍隊大院裡的孩子們沒課上,青春期裡的生活便成了幾個孩子湊一夥,抽菸打架鬧事,在困惑中度過。
  • 鳳姐在美國美甲店打工,抱怨:日子過得不如狗
    鳳姐在美國美甲店打工,抱怨:日子過得不如狗鳳姐曾經靠著城牆厚的臉皮,在國內出名,這人一出名,就要出國,人家鳳姐可真的說出國就出國了。鳳姐去了美國,還揚言不想回來,死也死在美國。她本打算在美國找個金髮碧眼的老外結婚,可是沒人看上她,白人看不上她,黑人也看不上她,總之沒人看上她,於是她就剩哪兒了,至今未婚。最近,聽說鳳姐在紐約的一個美甲店打工,據說很累,賺得也不多,鳳姐就抱怨說:「我的日子過得不如狗」。
  • 現在的你,還渴望長大嗎?
    別人都說,很不錯啦,四千塊那麼輕鬆,還有雙休,還想怎樣。每天過著重複的生活,別人總說羨慕,可當真正身處其中的時候卻未必。才二十幾歲的年紀卻過成了四五十歲的生活,沒有了激情,少了欲望,感覺已經快要安於現狀。突然想要改變,卻又不知從何做起,只得茫然躊躇,然後繼續當下的生活。我第一份工作做的是電話銷售,可能在別人眼裡沒那麼體面,甚至有些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