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支持系統的悄然改變,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精神心理健康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精神和心理健康工作。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等領導同志多次就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做出批示。
常見精神心理疾病發病機制未明,早期預測、客觀診斷、有效治療這三個臨床瓶頸問題(Nature, 2011),導致誤診率高、治療方式標準化程度低,疾病反覆發作或遷延不愈,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對精神疾病的社會文化因素缺乏重視,生物醫學觀導致精神病臨床和科研工作有失偏頗。
我國對精神疾病的重視較晚,在精神病學研究領域投入經費較少,多學科交叉意識較薄弱,人才培養相對單一,並且既往研究多為小樣本、單中心為主的傳統研究模式。
由於經費不足,造成精神心理學科的研究投入明顯滯後於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所需,學科建設所需的樣本存儲、數據存儲與分析等等都受到影響。與國際權威機構相比,科研資源缺乏及平臺建設問題尤其明顯。
單純的社會精神病學研究很難得到大規模資助,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精神病學科發展。與國際一流學科比較,社會精神病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另外,一些應用基礎研究還需要後續的系列新技術支持,這些均需要後續科研經費、人員配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尤其是在新設備的購置和引進方面,希望獲得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
(三)對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重視程度不夠 學科發展受限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原有的基本醫療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健康、醫療等服務的需求。尤為突出的是人民群眾對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與醫院提供服務能力不足。過去由於重視不夠、缺乏專業訓練、定價過低等原因,造成專科醫院心理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已經對精神心理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加劇了供需之間的矛盾。
2019年6月北京市啟動了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對精神心理項目價格的進行了規範調整,但是心理諮詢/治療等診療服務的定價遠遠低於現階段醫院運行成本,未能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過低的價格,不僅加大了醫療機構經濟運行壓力,也會對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社會上不正規的心理諮詢中心呈現泛濫趨勢,缺乏有效監管,大量患者無法得到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延誤疾病治療等。此外,過低的價格造成人才流失,願意積極投身心理治療領域的人越來越少,阻礙學科發展,使未來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銳。
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開展線上服務、遠程醫療,可以減輕患者就診時的交通、住宿、誤工等方面負擔,也極大方便某些特殊病情的患者;同時可以進一步促進各級醫院診療水平區域化協同發展,以及分級診療的推廣。在疫情應對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網際網路醫療的優勢,精神專科醫院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也呼之欲出。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社會對精神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逐漸增加,精神心理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大,精神衛生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於社會對精神疾病普遍存在的「歧視感」,很多醫學生在選擇臨床方向時會優先選擇其他專業,造成精神醫學人才「造血不足」;同時,我國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福利待遇相對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仍然偏低,這也導致了精神衛生領域對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強,精神衛生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1.採用國際標準和頂層設計模式,建成包含多維數據、具有統一性、標準性和代表性的大規模臨床和社區隊列,建立標準化數據存儲、管理、分析和安全共享平臺。
2.整合人口學信息、影像信息、臨床資料與生物樣本衍生的生物標記物和多組學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初步建成中國人精神疾病多維度大資料庫。
3.基於大規模隊列研究、細胞誘導的類腦模型及動物模型研究,解析精神疾病的致病機制,制定精神疾病早期精準診斷標準,研發出基於神經調控、藥物和認知心理幹預等有效的治療技術。
(二)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精神病門診特殊病種管理
2020年10月1日,六類重性精神疾病納入本市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疾病報銷範疇,極大地減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醫負擔。但是除六類重性精神疾病外,抑鬱障礙、痴呆、孤獨症、強迫障礙等疾病無論是康復費用、照顧負擔、醫療費用等就醫負擔的影響較大,建議在捋順重性精神疾病的特病管理之後,逐漸考慮將上述疾病納入管理中。
精神疾病帶來的社會功能受損可以通過精神科一些特有的康復項目進行幹預,如服藥依從性訓練、職業技能訓練、體能訓練等項目在促進患者回歸社會生活,減輕精神殘疾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能夠應用於精神科的康復收費項目較少,建議通過加快新增康復項目審批,加快醫保目錄範圍調整等方式,使更多的康復技術能夠應用與臨床,使更多的患者和家庭獲益。
日間住院模式為急性期治療後,回歸社會、家庭生活搭建了康復的橋梁,患者可以通過日間住院逐漸培養及建立生活作息規律,培養學習及生活技能,加深對疾病的理解及認識,增強患者及家庭應對疾病的能力,也可減少精神疾病患者反覆住院的「旋轉門」現象。各種研究顯示,日間住院還可以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減少醫療資源的消耗。但是目前的醫保考核中,日間住院對醫院7日重複住院率的影響較大,建議對精神科考核指標細化調整。
DRGs付費方式在美國、澳洲等國家已經積累較多經驗,美國某些專科性醫院,如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因無法將醫療資源消耗和治療結果合理掛鈎,目前仍然未使用該制度。所以, DRGs付費方式目前並不完全適合精神科付費,原因既與DRGs的三大缺陷有關(如分解住院、推諉病人、高靠診斷),也與精神疾病的複雜性有關。同時,DRGs支付也可能導致創新不足,醫療機構較難通過高精尖技術的投入而獲得更高的回報。由於精神疾病複雜程度較高,且我國精神科關於DRGs的研究較少,故建議積極開展精神疾病DRGs付費的研究,適當延長模擬運行時間,探索符合精神疾病特點及診療的支付方式。
(六)整合長期護理險的資源,尤其是對有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罹患其他疾病時,其照顧負擔更為沉重,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現精神疾病合併軀體疾病時。建議長期護理險對精神病尤其是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傾斜,為家屬或者機構提供支持。
進一步加大對精神專科醫院信息化建設、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支持力度,提高精神專科醫院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醫療服務提供能力,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就醫體驗;提高網際網路診療定價水平,特別是精神專科網際網路診療的服務費用與醫生工作量、診療水平等存在較大差距,現有價格模式無法充分體現精神衛生服務領域的技術勞務價值。
建議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儘快放開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備案工作,允許特需醫療服務、心理諮詢/治療等重點診療技術在充分市場化的前提下價格放開,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鼓勵醫療機構通過成本測算及市場規律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鼓勵醫務人員通過勞動獲取合理的收入,也可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就診需求。
目前在用的心理治療及心理諮詢等項目內涵中,適用人群、人員資質、治療流程等方面都與現行的學科發展、臨床應用不符,建議儘快組織專家進行修改調整。
目前我市心理治療等相關收費項目去醫院運行成本相去甚遠,嚴重影響醫院使用該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對心理治療的學科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建議:對價格進行動態調整,調動醫院積極性;儘快明確特需收費政策,鼓勵醫院開展多層次人群心理服務03.
心理治療的學派眾多,在當今臨床治療領域中,更多的是融合、整合各種治療技術,而僅一種定價方式,無法滿足臨床多元化的需求。建議通過精確測算,細化各種心理治療的定價標準。
量表測查內涵不能滿足醫院使用,導致部分臨床應用較多的量表無法使用
目前在政策內量表內涵無明確版本出處,臨床無法統一使用量表工具,建議儘快規範明確量表使用規定,便於臨床使用。
部分項目按照組合收費,而臨床常以分量表形式進行,按需測查,即可節省測查時間,提高測查效率,又可節省醫保基金。建議修訂政策,允許醫院按照分測驗形式進行臨床收費。
部分量表內涵規定的條目數與實際應用量表條目數不符,造成定價不符或臨床無法使用。建議根據量表手冊修訂量表內涵,並進行價格調整。如FAF04705酒精依賴調查表(MAST)測評、FAT04705阿爾茨海默病病理行為評定量表的條目數與政策內涵不同,又如FAQ04701圖片詞彙測驗中測查詞彙達120個,而內涵中僅30個,故而定價過低。
目前在用的《精神測評量表類別劃分標準》中,針對自評、他評的條目數、操作時間等劃分標準較為粗糙,造成醫院定價困難。建議召集專業人員共同討論,修訂並細化定價標準,利於臨床操作。
加快推進物理治療項目進入醫療保險,使更多患者能夠獲益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種利用脈衝磁場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改變皮層神經細胞的膜電位,使之產生感應電流等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的技術,由Barker等在1985年首先創立。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在TM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非侵入性神經電生理技術,因其具有無創、安全性好及操作簡單等特點而廣泛應用於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癲癇等精神神經疾病的研究和治療。該項目在醫保目錄中被限定為限A類定點醫療機構使用,在精神專科使用無法進行醫保報銷,患者個人負擔較重,建議儘快明確醫保診療項目申報流程,加快審批速度。
加快精神科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審批
隨著精神學科及腦學科的發展,精神學科領域內的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有新的診療方式通過科學研究後應用與臨床,建議加快精神科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的審批流程,鼓勵醫院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於臨床應用,使更多患者獲益。
加快精神心理服務項目價格調整步伐
北京市醫療服務價格遵循「大紅本」的低價格近20年,至今仍有一千餘項尚未調整。北京市的CPI指數增長已經遠遠高於現行價格水平,過低的醫療服務價格不僅阻礙臨床診療技術的提高,對醫院的運營及發展也帶來不良影響。建議北京市加快價格調整步伐,結合經濟發展的水平,結合醫院成本測算數據,及時對醫療服務收費價格進行動態調整。允許不同層級醫院不同水平醫院採用不同的價格標準,充分體現醫療服務的先進性。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國家應進一步加大精神衛生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上,加強精神衛生觀念的培養,並增加相關課程成分的設計,引導更多醫學生關注精神醫學;另一方面國外從事精神醫學的醫師待遇要高於家庭醫生,這就吸引了很大部分的醫生願意去從事這個行業。我國也應該通過提高精神科醫生待遇水平,滿足醫生(以及未來的醫生——醫學生)職業發展的空間,以吸引更多的醫學生選擇精神醫學作為職業,同時提高精神醫生的自我成就感;最後,可以通過社會輿論的引導,營造理性看待精神疾病的社會氛圍,讓患者逐漸消除精神疾病的「病恥感」,提高精神科醫生的自我成就感。
原標題:加大醫療保障力度 推進精神衛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