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甜茶 影探
熱搜撤得倒快。
閱讀量1.4億,討論數4.2萬,熱搜第12位。
一小時後便從熱搜榜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它��
#極限挑戰抄襲新西遊記#
《極限挑戰》,國產綜藝;《新西遊記》,韓國綜藝。
國綜抄韓綜,見怪不怪。
懶得說,懶得罵。
除非,它真的太無恥。
9.5分抄成4分,不愧是你
《極限挑戰》抄襲風波一出,公關團隊第一反應是找博主刪博:
「不知道您這條微博可否幫忙刪除,咱們極限挑戰後面宣傳可以合作。」
利誘玩得跟抄襲一樣溜。
但,這事早鬧得韓網人盡皆知。
左圖是韓國網友評論:
「他們人口那麼多,真好奇都在幹什麼吃的......」
「他們抄襲也抄得特別堂堂正正,好像一點也沒有丟臉的感覺.....」
兩張圖放一起看著實諷刺。
圖源:@補課老師今正瘋
隨後,疑似《極限挑戰》製作人員發微博炫耀收視率第一。
並內涵道:
「玩得不一樣的狀態才是精髓。盛飯的容器一樣,不同味道的飯才是人需要品味的。」
翻譯一下:
雖然抄了形式,但我們的內容更精彩,觀眾品不出來,是觀眾沒品位。
圖源:《新西遊記》
你當真如此自信?
你確定抄明白了?
>>>>抄劇本抄分鏡抄道具
《極限挑戰》第六季,五月首播,第一期便有抄襲痕跡。
遊戲任務:
臉上戴尖頂帽,通過尖頂帽頂部小孔,尋找足球並射門,就算成功。
內容照搬,細節卻慘敗。
《新西遊記》選擇了足球場,且不允許用手碰觸球,難度大,笑點密集。
《極限挑戰》則選擇空間狹小的桑拿房,用手固定球,踢便完事兒。
《極限挑戰》五分鐘不到,遊戲結束,草草收尾,玩了個寂寞。
《新西遊記》一點水分沒放,嘉賓愣是從下午玩到天黑。
上 《新西遊記》
下 《極限挑戰》
另一個遊戲,看圖猜人名,三秒內說出正確答案。
《新西遊記》全員答對,才有飯吃。
緊張感,責任感,將綜藝張力拉到最滿。
《極限挑戰》也是類似吃飯懲罰。
但答錯幾道題不能吃飯,節目組都沒搞清楚。
緊張氛圍全靠背景樂與後期花字。
表情用力,笑點尷尬。
遊戲是抄的,分鏡也是抄的。
上 《新西遊記》
下 《極限挑戰》
分鏡是抄的,道具也是抄的。
上 《新西遊記》
下 《極限挑戰》
都是藏榴槤
道具是抄的,扮相也是抄的。
不過,《新西遊記》是給嘉賓化妝,《極限挑戰》 則是給群演化妝。
嘁。
左《新西遊記》給嘉賓化妝
右 《極限挑戰》 則是給群演化妝
抄流程,抄設置,抄分鏡,抄剪輯。
還混抄。
憋笑挑戰,一笑便噴水的裝置,是韓綜《player》製作組設計的。
《極限挑戰》便「順手」拿來用。
上 《player》
下 《極限挑戰》
就是「用」不明白啊。
難看。尷尬。不及格。
節目組說大話真的不臉疼嗎?
圖源:豆瓣用戶
>>>>"假貨的國家"
《極限挑戰》從第一季做到第六季,豆瓣評分從9.3分跌到如今的4分。
有人追憶遺憾,再不是原來的味道。
但,有一種味道始終沒變。
就是「抄襲」。
《極限挑戰》第一季開播後,便被質疑抄襲韓綜《無限挑戰》。
節目組這才心虛,欲補買版權。
但第一季版權已出售給央視,製作國綜《了不起的挑戰》。
《極限挑戰》姍姍來遲,或者說故意來遲。
這才是《無限挑戰》中國版
它從一開始,便是抄襲的產物。
韓版的製作電視臺MBC,曾公開發文痛批:
「《極限挑戰》融合我臺169回、110回、406回、158回內容......」
"原封不動的抄襲,連鏡頭剪輯、字幕切換,都跟我臺完全一致。"
《極限挑戰》倘使真有心補買版權,第二季為何不買?
MBC中文博@MBC文化放送,發博稱:
「僅第一季版權出售給央視(央視就做了一季),第二季版權未授權給任何電視臺。」
這話說給誰聽的?
不言而喻。
偏偏《極限挑戰》是個會裝傻作聾的。
第一季嘗到甜頭,第二季照常操作。
為何囂張至此?
因為,維權太難了。
前幾天曝出:
國綜《蒙面歌王》製作公司燦星敗訴,需支付原版製作公司MBC播放第一季的收益金。
但燦星已拖欠2個月,至今未給。
此外,《蒙面歌王》改名為《蒙面唱將猜猜猜》後。
燦星便自稱為原創節目,拒絕支付第二季版權費。
MBC聲明,欲近期提起訴訟。
燦星說是原創
卻以《蒙面歌王》第二季進行宣傳
但更多時候,維權只能依靠無力喊話。
5月份,@MBC文化放送發微博強調:
「MBC綜藝《我獨自生活》未進行版權出售和任何形式的模式合作」
相應,這段時間國產綜藝。
幾個大平臺的《讓生活好看》、《我要這樣生活》、《看我的生活》,均被質疑抄襲韓綜《我獨自生活》。
被暗諷,被點名掛出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2018年,韓國《中央日報》刊登了一篇報導:
細數中國曆年剽竊的韓國綜藝。
共計34檔。
數量恐怖。
《中央日報》可是韓國三大報紙之一,影響力可見一斑。
《中央日報》報導截圖
圖源:觀察者網
今年年初,國綜《你怎麼這麼好看》抄襲美國綜藝《粉雄救兵》。
就被原版節目嘉賓公開在Twitter炮轟。
現在,韓網輿論嘲諷聲一片:
「人口以億為單位的國家真是沒有人才。」
「又不是一天兩天了,像是文化附屬國。」
「假貨的國家。」
這些話,讓人既羞愧又憤怒。
看到沒,一個節目,無論規格或收視率,被談到,就是代表國家顏面。
受攻擊的,亦是整個群體。
但,偏偏有人不知羞,不知恥。
>>>>無恥的辯護
抄襲本就是原罪。
卻有這樣一種聲音:
「抄就抄了唄,我就愛看中國人演的。」
「你就那麼愛看外國的麼?」
反抄襲成了跪舔國外。
捧抄襲成了支持國產。
這毫無原則底線的「愛國論」,是真的愛國嗎?
以己之私心私慾私好,竟可以使用如此沉重的名目施壓施暴。
且不論,反不反抄襲,本就與「愛國」無關。
若真有關,輸出這樣的文化,遭外界恥笑,反倒成了愛國。
滑天下之大稽。
而另一種聲音,則是將抄襲與節目品質割裂。
「抄襲玩得好就不叫抄」。
「部分抄襲,不能全盤否定。」
這野蠻邏輯下,是有很多節目倖免於被輿論鞭笞。
比如《極限挑戰》前三季,比如《嚮往的生活》(被質疑抄襲《三時三餐》),比如《偶像來了》(被質疑抄襲《英雄豪傑》)......
被輿論袒護,有觀眾基礎。
水軍沒過真實的聲音,控評踏平觀眾的發問。
以「舉報」「反黑」的名義,徵伐四地。
接著,B站反抄襲對比視頻被下架,微博反抄襲對比博文被刪除......
節目便可一季接一季地拍,嘉賓更心安理得地上節目。
唯獨不見羞恥心。
2017年,國產劇《我們的青春期》被質疑抄襲《請回答1988》。
包括角色設定,場景布置。
左 上下為角色對比
右 左右為場景對比
宣傳期,也多次碰瓷《請回答1988》。
tvN方火速聲明:
沒出售過《請回答1988》的版權。
《我們的青春期》演員怎麼回應的?
「不喜歡韓劇,沒看過《請回答1988》。」
「想來韓劇也感覺到我們給予他們的一些壓力。」
4.5分給9.7分壓力?
真自信?還是真無知?
何以囂張至此?
買版權就這麼難嗎?
>>>>捍衛底線
韓國金牌綜藝製作人羅英錫(代表作《新西遊記》《三時三餐》《尹食堂》)喊話:
「版權費並不貴,買下來還能免費指導細節。」
偏偏,國產綜藝有錢請明星,卻沒錢買版權。
抄襲之下,只能畫形,不得其神。
明星出場即露餡。
架子足,沒人味;不接地氣,擊碎三觀。
沒有綜藝精神,但有訴苦精神。
▲為什麼近乎每一檔國產節目,都要聽明星倒苦水?
流程設置稀裡糊塗,節目尿點頻出,交流互動尬得令人腳趾蜷縮。
眼看著,抄襲繼續開疆拓土。
抄襲的屠刀舉向的範圍越來越廣,抄襲的底線一步步退讓。
開始,以為是沒有版權意識。
後來,發現有意識但是不買。
最後,即使敗訴也拒絕賠償。
這也讓我想到,國內某知名編劇的一段話:
「我寫的爽就可以,我收視第一就可以了,我幹嘛要理你們,我就是不理你們,我氣死你們。」
看到沒,悶聲發大財,任你怎麼罵,我自巋然不動。
甚至有的綜藝,公然將「抄襲」作為新的宣傳口。
那我們講文化輸出,到底是在輸出什麼?
流氓精神?無恥無賴?
餵觀眾吃糟粕,給觀眾灌隔夜餿飯。
這赤裸裸的嘲弄,與無情的割韭菜。
著實令人作嘔。
羅英錫在自傳裡說的:
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就是好的節目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被創造出來:
第一是創新,其次要有趣,最後更要有意義。
在這三者之中,最重要、最優先的元素就是「必須是創新的」。至少有一個小地方是創新的,觀眾才會感興趣。
做好節目,擺在首位的就是「創新」。
國內難道沒有原創好綜藝嗎?
有。
《朗誦者》《國家寶藏》《詩詞大會》......
不作妖,不炒作,重內容,有內涵。
但,反倒不如抄襲節目熱度高。
有先例。
記得《老夫子》嗎?它的原作者實為朋弟,抄襲者王澤卻藉此名滿兩岸。
最後,朋弟三餐不飽,潦倒死去。
左 朋弟版《老夫子》
右 王澤版《老夫子》
劣幣驅除良幣,市場被攪成渾水一缸。
為什麼要如此堅決抵制抄襲?
一人因抄襲得利,便有一人因抄襲受損。
百人因抄襲得利,便有百人因抄襲受損。
別讓下一個王澤出現,也別讓下一個朋弟傷心。
別讓你我,成為抄襲的共犯。
也別讓你我,成為圈錢的保護色。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為抄襲辯護。
但別指望每個人都沉默、退讓、妥協。
這次,偏要抵制抄襲到底。
別挑戰觀眾底線!
原標題:《9分抄成4分,這國產綜藝還要臉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