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大利亞軍官命令新兵射殺無辜平民的新聞刷爆全網。
這也沒什麼大驚小怪,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永遠是無辜平民,這是一條鐵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國很多網民動輒叫囂戰爭,今天要打這個,明天打那個。
除了愚蠢,我實在找不出別的詞來形容這幫人。
一部分中國人嚮往戰爭重要原因之一是國產戰爭片很少揭露戰爭的殘酷性。
最典型的莫過於抗日神劇,手撕鬼子,石頭擊落飛機,包子藏雷,各種雷人情節層出不窮,沒有導演不敢拍攝的情節,簡直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看多了這種電影,很多國人認為戰爭是一件非常好玩,非常浪漫的事情,認為在戰場上大殺四方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真實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出普通人心理承受能力。
在戰場上不怕死,敢冒著生命危險衝鋒陷陣的人大部分不是什麼善男信女,都是狠人,不把自己生命當回事的人怎麼可能在乎別人的生命。
戰國時期白起號稱人屠,僅在長平之戰中,他就活埋了四十萬趙軍士卒,比南京大屠殺還多十萬人。
項羽只要攻下一個城池,都會屠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基本上一個活口都不留,還把二十萬投降的秦軍全部活埋。
被易中天先生稱為可愛的奸雄的曹操也是有名的屠夫,《三國志》和《後漢書》有很多曹操屠城的記錄,徐州最為典型,曹操在這裡屠殺了幾十萬老百姓,屍體多得把河水都堵住了,我不知道易中天先生是怎麼看出曹操可愛的?
在我看來,這跟李毅叫獸「中國人十四億人死四千人跟沒死一樣」言論沒什麼區別。
文人啊,有時候真的是很無恥。為了博人眼球,譁眾取寵,連尊重生命這個基本的底線都不顧了。
曾國藩也不例外,他手下的湘軍也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早在日本人之前,他就製造了一場南京大屠殺。
根據曾國藩幕僚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記錄了天京城破後湘軍屠殺無辜平民的罪行。
「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
趙烈文是曾國藩的下屬,不太可能抹黑湘軍。
三十二年後,譚嗣同去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譚嗣同《譚嗣同全集》)經過這一番殺戮,南京變成了一座空城。
這個屠夫就是一些文青吹捧的聖人。
一將成功萬骨枯,真打起仗來,我們平民百姓只能成為少數人成功踮腳的枯骨。
嚮往戰爭是一種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