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雍堅 郭學軍 趙豔 通訊員 程錦 張呈柱
講述人:蔣世波
蔣世波,濟南魯泉養殖場總經理,中國錦鯉行業評審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示範站站長。2011年,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2014年,榮獲「歷城區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16年,榮獲「濟南好人」和歷城區道德模範稱號;2017年,榮獲「濟南市勞動模範」稱號;2018年,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2019年,榮獲「山東省鄉村好青年」稱號。
早在錦鯉成為熱詞前的2010年,在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今唐王街道)井家村,大三學生蔣世波就開始了他的錦鯉養殖探索。一年後,他拿下濟南錦鯉大賽冠軍;7年後,他又摘得第17屆中國錦鯉大賽總冠軍。如今,蔣世波的錦鯉養殖規模已擴大到300畝,正帶領同村12戶村民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從白手起家到年產值千萬,蔣世波的錦鯉之路為何如此幸運?請聽他的自述。
大三開始白手起家養錦鯉
我是1988年出生的,2007年考入青島農業大學,學的是水產養殖。那時候,我就迷上了錦鯉,開始查閱資料研究,後來又到上海、福建、深圳等地的養殖場調研。雖然老師給我介紹過一些不錯的企事業單位,但我就想自己創業。
2010年大三時,我和父親在老家一個閒置的院子裡挖了兩個魚池,那時很多村民認為我有點不務正業,父母最初也反對我回家養魚,但看我非常堅定,就幫我通過這兩個小魚池進魚、養魚和賣魚。
2011年,我大學畢業。當年10月15日,山東省內第一次舉辦錦鯉大賽——濟南錦鯉大賽暨錦鯉文化展,我選送的一條85釐米的「昭和三色」獲大賽總冠軍,隨後現場拍賣,拍出58萬元,堪稱天價。這件事改變了周圍人對我的看法,他們覺得大學生就是厲害,一條魚能賣58萬元,他們養一輩子魚,都不一定能賺到這個數。
蔣世波養的錦鯉,不少都是大個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左慶 攝
探索全產業鏈,損失兩池魚
錦鯉大賽奪冠後,我有了一個更大目標,想做錦鯉全產業鏈。2012年,我從濟南一個水族市場承包了200多平米的門面,不過,因為技術等方面存在欠缺,短短一周就損失了兩池魚,價值大概在60萬元。我對自己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是爬也一定走下去。我毅然把門店關了,專心做魚場。
摘得全國錦鯉大賽冠軍
2013年,我到濟南參加比賽,又獲得幾個大獎。我的魚場從剛開始不到十平米,到現在已達到三百畝,是省內最大的。2017年底,我選送的一條錦鯉獲中國第十七屆錦鯉大賽全場綜合冠軍。這條魚,是我重金從日本買來的一條「大正」,當時長85釐米。養了大半年後,這條魚竟長了7釐米,而它在日本兩年沒長一釐米。
在全國奪冠,對我們是一種高度認可,畢竟這是江北魚場首獲全國大賽冠軍。從那開始,我的目標就放在做世界一流的魚場上。
託底兒扶持村民奔小康
現在國內最大的養殖溫室只有5000平米,我們正在投建的溫室單體達到10000平米,建成後將是世界上一流養殖場。目前,我們正準備和山東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單位聯合成立錦鯉文化研究院,把唐王鎮打造成全國錦鯉文化交流中心。
2019年起,我開始帶村民養錦鯉致富。我向他們承諾,虧錢算我的,掙錢算你們的。去年井家村有12戶村民參與進來,半年時間,家裡活兒沒耽誤,每人還掙了六七萬。我們村東邊是白雲湖,北面是小清河,如今,又被定為錦鯉特色養殖村,完全可以打造成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