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時差大叔 心理0時差
01
最近一位前同事跟她男朋友分手了,理由是她喜歡貓,男友喜歡狗,兩人從挑選寵物到養寵物,一路都矛盾重重,最後結論是性格不合。
說來有趣,大叔還真仔細探討過這個問題:貓狗愛好者真有性格差異嗎?心理學上怎麼看?
今天,我們就重新撈回這個話題來聊聊。
首先從大數據來看看,全國養貓養狗的總體情況:
根據 2019 年 8 月狗民網發布的《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我國城鎮寵物王國中,狗狗達到 5503 萬隻,比 2018 年增長 8.2%;貓貓有 4412 萬隻,增長 8.6%。
雖然狗狗數量還是更多,但是寵物貓數量的增幅超過了寵物犬,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愛貓了。[1]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
來源:狗民網 goumin.com
總體來說,養寵物的最主要群體是 90 後、單身女性。但其中養貓養狗的人各有什麼特點呢,鑑於最新報告大叔還不能拿到完整版,參考往年的《白皮書》,我們發現:
養狗較多的人主要有3種:
品質導向型:事業有成的 80 後主力消費人群,女性為主
健康導向型:提倡綠色環保消費、大多已退休的 6070 後,男性居多
價格導向型:簇擁促銷的 8090 後中低收入群體,女性為主
養貓較多的人主要有2種:
時尚導向型:90後意見領袖、消費前沿領跑者
理性導向型:70後中低收入的理性消費者,女性為主
曾經一位開寵物店的朋友在聊天中說道:
「在寵物店跟客戶的互動中,我發現養狗的和養貓的人,性格真心差太遠。狗主人的錢更好賺,來定期定量買狗糧的永遠比買貓糧的多,還有就是…… 養貓的女主人,和養狗的男主人,真的很容易吵起來。」
OK,脫開《白皮書》,現在我們可以進軍心理學範疇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喜歡貓,又是什麼樣的人會喜歡狗呢?
現在我們就來揭曉動物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
02
細數貓狗愛好者的不同
不止性格差異這麼簡單……
1. 貓咪派和狗狗派誰更開朗?
在這裡,我們常說的性格,心理學家們更偏愛說 「人格」,因為這前面的「人」字蘊含了一個很重要的學術前提:
「人格」專屬於人類,動物是沒有的。(但從廣義上說,動物依然可以有「性格」,本文後半段,我們會說到人和寵物的性格匹配度研究。)
根據大五人格理論,所有人的性格都由以下 5 個維度來衡量:[2]
外傾性(extraversion):為人熱情、樂於社交、辦事果斷、思維活躍、善於影響甚至支配他人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想像力強、情感豐富、追求新穎
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公平公正、有條不紊、盡職盡責、克制謹慎
宜人性(agreeableness):信任他人、利他主意、謙虛依從、同理心強
神經質(neuroticism):焦慮、敵對、壓抑、衝動、脆弱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比起愛貓之人,愛狗之人:[3][4]
擁有較高的外傾性(去學術化翻譯:偏愛狗狗的人更外向)
神經質得分較低(偏愛狗狗的人,不太容易焦慮、產生敵對情緒等)
開放性得分較低(偏愛喵咪的人,想像力和情感都更為豐富、追求生活中的新穎事物和體驗)
(Neuroticism — 「神經質」 只是規範的學術術語,請千萬不要理解為 「大叔是在罵愛貓的人神經質」,因為大眾平日裡用來調侃的 「神經質」 和科學上的 「神經質人格」 不是一回事,請以上面維度定義中使用的描述為基準。)
2. 愛貓人士討厭墨守成規
研究表明:對於各種規定啊規矩啊他人的要求和命令啊,愛貓人士更容易成為不合作、不遵守、甚至反抗的人。[4][5]
相反,愛狗人士則更聽話(好像狗狗也很聽主人話的哈,貓則更獨立自主,難道這是主人和寵物同化的節奏……)
這雖然不是基於大五理論進行的研究,但和上面提及的 「愛貓人士開放性、神經質水平都比愛狗人士高」 這一點,有很高的一致性。
3. 愛貓愛狗,理由不同
愛狗的人更多是在狗狗身上尋求一種長期的陪伴,如影隨形;
而愛貓的人看重的則是喵咪能提供給人的情感反應,比如當人陷入孤獨的黑暗中,貓咪那軟軟毛毛的爪子和肉墊,能給人帶來那一刻最需要的溫暖)。[4]
4. 還沒看夠?再來一組有意思的~ [6]
① 喜歡貓狗的人,幽默感也有差:
那種沒下限笑到咳嗽流淚甚至放 Pì 的笑話,愛貓之人會嗤之以鼻,不過倒是很受愛狗之人歡迎;
貓咪派更喜歡的是那些充滿智慧、詼諧有層次的幽默,還有那些笑意中略帶諷刺的感覺。
② 貓咪派比狗狗派更敏感(這一點和大五維度中的「神經質」相關度很高)。
③ 狗狗派的人,無論性別,都比貓咪派的人更具男子陽剛氣概。(若是要用貓和狗來代表男女中的一個性別,你會怎麼選?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有共識的。)
④ 愛貓之人比愛狗之人擁有更高的審美能力和標準。
⑤ 愛貓的人比愛狗的人IQ更高(艾瑪,並非個人觀點。純屬研究結果……)
03
高大上的人寵匹配技術
能和一個愛寵度過一段彼此都和諧幸福的日子,對我們人類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處的,無論是貓咪還是狗狗。
這其中的關鍵是:找到和自己匹配合適的寵物,否則,非但對飼養寵物的我們無益,更會傷害到無辜的動物。
在這一點上,動物心理學家對狗狗的研究居多。不是歧視和不待見貓咪,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狗狗和主人的關係,是非比尋常的。
一但認定了你是它的主人,狗狗就會心甘情願跟著你一輩子,你就是它的全世界。
據美國寵物研究與政策委員會和美國人道社會公布的數據:
狗狗是全美最受歡迎的寵物(37%的美國家庭都至少養過一隻狗),但同時,狗狗同時也是每年 8 000 000 個被遺棄的動物中,所佔比重最高的動物。[8][9]
即便是那些慘遭遺棄中運氣稍微好些的狗狗,被送到了動物收養所,超過半數(60%左右)的狗狗最後的結局是…… 安樂死。
(大叔當然也想呈現國內的相關數據,但很遺憾,目前沒有找到較為權威的數據。如果你知道,請在評論區留下相關數據和來源,非常感謝。)
既然選擇了一隻狗狗作為你的寵物,為何要遺棄它?來自美國俄卡拉荷馬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麗莎·克博 和其帶領的科研團隊認為:
這很可能是因為:寵物飼主和寵物之間的性格不和,導致飼養滿意度低下,從而進一步導致飼主對寵物的不關心、冷漠、飼養不當、然後就是…… 最終的遺棄。
麗莎的研究團隊邀請 88 對狗狗和主人來到實驗室,仔細觀察狗狗和飼主的語言和行為模式,並仔細分析了 「人狗行為特徵的匹配度」 和 「寵物飼養滿意度」 之間的關聯。[10]
結果表明: 這4個飼主和狗狗的性格特徵,和人狗良好關係的關聯度最為緊密 ——
彼此分享吃的玩的
注意,這裡不是說人和狗之間的互相分享,是人和人的分享樂意程度,和狗與狗之間的分享樂意程度,無論是兩者都高或者兩者都低,都算是高匹配度。
外出奔跑的享受程度
主人和狗狗都喜歡外出跑步、或是都喜歡宅在家裡不出門,兩者都是一種匹配。
破壞行為
比如人生氣的時候在家裡摔東西,狗狗趁主人不在家狂咬沙發、咬破了為止……
和同伴是否合得來
主人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是否融洽,狗狗在外面或是寵物公園裡和其他狗狗相處是否融洽。
以上四項如果能夠匹配上的話,主人很大概率可以跟狗狗有很好的關係。
當然,這也未必能 100% 保證飼主和狗狗能相親相愛相伴一生,但麗莎的這項研究的確為我們減少寵物慘遭遺棄的現象,提供了有力量又溫暖的思考和方法。
在美國,主張「飼主和寵物匹配度」的人不止麗莎一個。特別是在寵物領養機構,對領養感興趣的未來飼主在領養前,需先經過一系列的匹配度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領養機構會判斷你是否適合領養寵物、以及你具體適合領養的寵物是哪一隻。
美國某寵物領養機構採用的「飼主 - 狗狗匹配系統」
Image Source: barkpost.com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組織採用這套系統,甚至連一些私營寵物店都已經加入了匹配測試的行列。
但我想,這種匹配系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寵物主的心意和態度吧。
答應我,你若是想要飼養寵物,先問清楚自己:這個生命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為什麼想要和它共享生命、你願意為它付出什麼……
想清楚了,再去擁抱這個新生命,然後為它負責,也為你自己負責,好嗎?
寫在最後
看了那麼多研究結果和數據,有兩個注意點,請你一定要記住:
①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只停留在 「描述」 和 「關聯度」 層面,而非 「因果關係」。
我們現在的確知道了養狗和養貓的人有這樣那樣的差別,但目前還沒有哪項研究可以篤定地說清楚:為什麼養狗的人是這樣,為什麼養貓的人又是那樣。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在等待未來因果關係的研究之餘,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請一定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
②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於兩個人群的平均數比較,是群體的差異,不是個體的差異。
✔ — 「養狗的人比較外向,養貓的人比較內向」
✖ — 「小明養狗,小青養貓,說明小明比小青外向」
最後的最後:
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心理系裡怎麼還有會有動物研究?
其實很簡單:
一方面,動物和人一樣,有語言、行為、甚至也有情緒,而心理學研究的不就是這些東西嘛;
另一方面,就像本期內容一樣,心理學家關注的焦點,也包括動物和人的互動、以及這種互動對雙方帶來的影響,無論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我想這些心理學家做了這麼多研究,千言萬語都只匯成一句:
如果你的生命中,已經有了一個這樣的小生靈,請記得珍惜。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狗民網 goumin.com。《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19)(2017).
[2] Ciccarelli, S. K., White, J. N., Fritzley, V. H., & Harrigan, T. (2013). Psychology: an exploration.
[3] Gosling, S. D., Sandy, C. J., & Potter, J. (2010). Personalities of self-identified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Anthrozoös, 23(3), 213-222.
[4] Sara Braun, Jose Gutierez, Kristen Jolsten, Brianna Olbinski, and Denise Guastello.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of Self-Identified Canine and Feline Lovers.
[5] Stanley Coren on moderncat.com. Cat People vs Dog People.
[6] Lorenzo Jensen III on Thought Catalog. 17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 (2015).
[7] McConnell, A. R., Brown, C. M., Shoda, T. M., Stayton, L. E., & Martin, C. E. (2011). Friends with benefits: on the positive consequences of pet owner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1(6), 1239.
[8]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10. Why you should spay or neuter your pet.
[9] National Council on Pet Population Study & Policy. 2009. O』Farrell, V. 1997.
[10] Curb, L. A., Abramson, C. I., Grice, J. W., & Kennison, S. M. (20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match and pet satisfaction among dog owners. Anthrozoös, 26(3), 395-404.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