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名寶媽,那你會明白,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生怕因為自己的錯誤理論,讓孩子離「幸福快樂」越走越遠。
但很多父母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語言,用「刻薄的話語」傷害著自己最愛的寶寶,或許是出於衝動,但話已出口,很多事情就「覆水難收」了。
同事家的孩子今年6歲,眼看著就要上小學了,平時是個很「倔強」的小男孩,一遇到困難無法解決,就會偷偷抹淚或是逃避,甚至不說話,也不理人。
面對這樣的兒子,同事和她老公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和別人發發牢騷,她自己也挺納悶:「按說自己和老公都是銷售出身,在市場上也是經歷過風吹雨打的,怎麼生的兒子這麼軟弱呢?一點不倒翁精神都沒有。」
聽到同事的描述之後,表面上是孩子的問題,但細問之後發現,她也有一些問題,和大多數父母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因為她嘴邊總是離不開3句「口頭禪」。
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做「脫敏」,意思是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父母如果想要防止他們後面出什麼事,你就要在這之前進行預防。
因此李玫瑾教授也給了很懂家長一個建議,就是幫助娃「脫敏」,將「不倒翁精神」注入孩子體內,少說3句口頭禪,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在「坑坑窪窪」的生活中,走得更為長遠,才會擁有更為強大的「逆商」。
一、「你做什麼都做不好,起開,我來吧」
不得不承認,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欲很重,但保護不代表要阻礙孩子的成長,更不是要用過分的語言去傷害孩子。
很多家長可能因為心情煩躁,當他們看到孩子某件事情沒做好時,不會去鼓勵娃再試一次,而是大聲地呵斥道:「你做什麼都做不好,起開,我來吧。」
就這一句話,足以讓孩子在困難面前「望而卻步」,日後他們也很難再次爬出重圍,迎接新的挑戰。
二、「我和你爸這麼堅強,你怎麼就做不到?」
很多家長的思維中有個錯誤的認識,就是他們認為孩子的心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升,但其實不然,如果真的如此,那「巨嬰」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孩子心智的成長,需要在生活的逆境中不斷磨練,需要父母在一旁的鼓勵和支持,當寶寶感受到安全和關愛時,他們才可能更好地面對未來。如果父母只是用自己和孩子作比較,那也許你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個孩子。
三、「你是豬嗎?這麼笨,你看別人家的孩子」
語言暴力比身體暴力往往更能擊中人心,很多父母不會打罵孩子,但說出來的話,足以讓寶寶「產生心理陰影」。
當孩子在面對困難與失敗時,大部分家長不是去鼓勵,而是「嘲諷」自家娃,並用「粗狂」的語言質問寶寶:「你是豬嗎,這麼笨,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好。」
作為父母的你們,如果孩子拿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做比較,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倘若心中不快,又為何這樣去傷害孩子?
其實挫折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財富」,沒人能夠逃過它,但卻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孩子是否擁有這樣的能力,多半靠父母教育的水平。
而孩子的逆商教育是人生中的必修課,並且越早開始,對孩子越有利。如果父母只是藉助「嘲諷」的語言來傷害孩子,那娃的逆商就要堪憂了。
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呢?家長們可以為寶寶選擇一套好的兒童逆商培養繪本。這套書一共有12冊,每一次都對應著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幫孩子進入情境中,感受挫折的魅力。
用繪本培養孩子的逆商,一個好處就是它能夠聲情並茂地呈現出故事的真諦,讓孩子在大腦中進行演練和記憶,在感悟中更快成長。
孩子逆商的培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要做的首先就是少說3句「口頭禪」,不要傷害孩子的內心,要鼓勵他們去戰勝苦難,從逆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