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千葉世乒賽是國乒男隊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團體賽徹底崩盤——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賽的時候大家雖然被瑞典人5-0橫掃,但至少還是進了決賽;到1991年的時候大家居然連半決賽都沒進,最後只獲得了第7名,創造了一個新的成績下限,結果上屆比賽一位主教練下課,這屆又一位主教練離職!
但另一方面,新的希望也已經在萌芽之中——相比於上屆比賽男團、男單、男雙、混雙全軍覆沒,1991年的國乒男子還是「傍」著女隊拿了一枚金牌;而更重要的是,一位新人即將接過男隊的帥印,從此在國乒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就在中國球迷們黯然神傷的時候,另一支乒壇霸主級隊伍正式走向了巔峰,一舉拿下了91年世乒賽的男團、男單、男雙3項冠軍,而且連續第二次包攬男單的金銀牌,迎來了自己的極盛時代!
沒錯,那就是瑞典桌球男隊!
毫無疑問,那年的世乒賽是維京人的主場,而國乒的兩大超強對手也將再次上演巔峰對決,迎來自己職業生涯的又一個高峰!
誰?佩爾森、瓦爾德內爾是也!
這些故事,你還記得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前文已提及,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賽國乒男隊遭遇慘敗,4個項目「輸得一條褲子都不剩」,主教練許紹發不久後就宣布下課,那麼隨後由誰來接班呢?
這時大家想起了曾經的「抗瑞英雄」、前世界冠軍郗恩庭。
在1973年的塞拉耶佛世乒賽中,郗恩庭孤身一人闖入男單八強,隨後連贏各路高手,最終在決賽險勝瑞典名將約翰森、奪得冠軍獎盃——那時候的他,何其意氣風發!所以人們覺得這次他也能挽救國乒危機,帶隊重新奪回世界冠軍。
然而事實證明,執教和打球並不是一碼事。
而且「時來天地齊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形勢比人強!
1991年的時候,一方面瑞典人如日中天,勢不可擋;一方面國乒這邊缺兵少將,人才緊缺——此前的主力層選手江嘉良、陳龍燦、滕義等人已紛紛離開,新人又只有馬文革還比較能打,主教練又才接手沒多久,各方面都比較生疏。
怎麼看,都不像是能奪冠的隊伍。
輸球,是大家有想到的;而沒想到的是,竟然會輸得那樣慘!
男團1/4決賽,國乒被即將成為歷史的捷克斯洛伐克隊給掀翻,半決賽都沒進!隨後的排位賽,大家又被韓國人3-0吊打,最後是憑藉戰勝了加拿大隊、這才獲得了一個第7的名次,不然就得在八強當中墊底了!
球打成這樣,實在是沒法玩了。
隨後其它項目的比賽,國乒仍然是屢屢遭到瑞典人的暴擊,其中男單「全村的希望」——馬文革在半決賽遇到了瓦爾德內爾,結果半路出家的兩面弧圈球打法選手遇到了正兒八經的大宗師,老馬被老瓦3-1打垮。
至於他的隊友們呢?
早在八強賽前就輸得乾乾淨淨,慘啊!
雙打方面,之前提到過的那位矮個子橫拍生膠打法選手倒是表現亮眼,男雙與隊友一起殺入決賽,但還是輸給了瑞典組合卡爾松/馮舍;但混雙卻合作愉快,決賽與隊友會師並奪冠,讓國乒包攬了最後的金銀牌。
雖然一半功勞屬於女隊,但國乒的男選手們總算是再次嘗到了世乒賽金牌的滋味了,不容易啊!
至於這位表現優異的男選手的名字,想必大家也已經猜到了,他就是——王濤!
1967年出生的王濤比馬文革還要大一點,甚至在1987年就拿到了全運會的單打冠軍;但要論國際比賽的單打成績,那還是老馬要強一些。
是的,那幾年的男單全國冠軍還真算不上是世界一流,因為總體上我們是被歐洲人壓著打的。王濤雖然在全運會登頂,但一到國際賽場就總是出現各種失誤,怎麼也拿不到單打世界冠軍。
而在1991年的時候,王濤在國家隊的地位明顯排在馬文革之後,不過他卻憑藉超強的雙打能力而率先成為世乒賽的冠軍,而且不久後更將拿到奧運會的金牌(馬文革卻沒有),這倒是挺戲劇性的一件事情,令人唏噓不已。
說完國乒,再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外協會隊伍上來。
如前所說,千葉世乒賽是瑞典人的狂歡,三個純男子項目的冠軍都被他們給拿下。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中國隊沒進男團決賽,那麼最後是誰在和瑞典隊爭冠軍呢?
一支搖搖欲墜的隊伍顫巍巍地走了出來:正是在下!
那就是前南斯拉夫桌球隊。
不得不說,前南斯拉夫的體育事業還是非常給力的,無論是大球還是小球都能辦得有聲有色,後來分家了各小弟也能混得風生水起,合在一起的時候自然就更強了。
在此之前,南斯拉夫桌球隊已經數次奪得多個項目的世界冠軍、亞軍,而他們在1991年世乒賽的表現其實還不算是巔峰時刻,只不過當年中國隊輸得實在太慘,這才讓對手們的身影顯得更加高大了起來。
這不,男團半決賽,南斯拉夫和瑞典一樣輕鬆吊打了對手,大家一起將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隊給踢出了決賽門檻,隨後展開巔峰對決,結果如日中天的北歐人差點就沒hold住,瓦爾德內爾輸了一場單打、佩爾森/阿佩依倫輸了一場雙打,而且還都是被對方2-0吊打!
而戰勝老瓦的那位選手,就是首屆奧運會的男雙亞軍、後來的世界盃單打冠軍——普裡莫拉茨。而那一年,他才22歲,而且後面將繼續糾纏老瓦很長時間,讓其頭疼不已。
本次男團決賽,普裡莫拉茨上場2次、拿了2分,如果還能給他1次機會的話,南斯拉夫隊就極有可能要奪冠了:當然,那是不可能的。
就在總比分1-2落後、被對手逼入絕境的情況下,瓦爾德內爾再次上陣,碰到了小組賽擊敗了自己的卡利尼茨——沒錯,就是那位身高近2米的直拍選手。此戰老瓦沒有再掉鏈子,而是2-0輕鬆拿下,由此而為佩爾森贏得了決勝盤出場的機會。
最後之戰,佩爾森的對手是雙打優秀、單打坑爹的盧普萊斯庫,比賽已無懸念,瑞典隊由此而3-2險勝,如履薄冰地結束了這場南北歐之爭。
不久後,南斯拉夫解體,那支曾經叱吒風雲的桌球隊也隨之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男單方面,前面提到了,國乒選手只有馬文革一人闖入八強,其形勢與當年的郗恩庭極其相似,只不過歷史卻沒有在此時重演。
1/4決賽,大家真是殺得天昏地暗,所有比賽都是決勝局定勝負、而且全部都是逆轉取勝:馬文革3-2淘汰奧運單打冠軍劉南奎,佩爾森同樣是3-2擊敗世界盃單打冠軍格魯巴,瓦爾德內爾3-2拿下法國的希望之星,另外一場球則在兩個韓國人之間展開。
那個法國希望之星,正是後來距離大滿貫一步之遙的乒壇頂級大師——蓋亭!
而那位在內戰中勝出的韓國選手,正是18歲就在世乒賽上戰勝國乒主力、後來與中國隊對抗十餘年的那個男人——金澤洙!
不過半決賽之戰,金澤洙很快便見識到了瑞典人的厲害,被佩爾森3-0橫掃出局;至於馬文革的話前面已經提到,1-3輸給了瓦爾德內爾。
就這樣,1991年世乒賽的男單決賽又在老瓦和老佩之間展開。
兩年前,瓦爾德內爾惡戰5局、最終3-2險勝佩爾森奪冠;那麼兩年後,他能否衛冕成功呢?
現實非常殘酷。
決賽之戰完全成為了「一面倒」的情況,瓦爾德內爾雖然神球不斷,但遠遠比不上失誤的球多,結果第一局19-21惜敗,第二局18-21再輸,第三局又是18-21,由此而被師弟3-0橫掃,而這場球也成為了那幾年比分差距最懸殊的一次世乒賽男單決賽。
幾個月後,瓦爾德內爾又在世界盃上打敗了馬文革、王濤,給國乒當頭一棒;但他自己也再次輸給佩爾森,隨後見證隊友加冕冠軍!
此時的佩爾森與瓦爾德內爾一樣,都集齊了世乒賽、世界盃的單打冠軍,只要再拿下奧運會的金牌,那就將成為桌球歷史上的首位大滿貫得主了!
曾經,這個頭銜距離佩爾森是那樣的近。
但他不會想到,有些錯過,可能就是永遠。
下面還是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回國乒身上來。
1989年世乒賽結束後,主帥許紹發離職,但臨走前卻在歐洲會晤了一位許久不見的老熟人。
他曾經也是中國桌球隊的一員,曾經也站到過乒壇最高的領獎臺,但也曾經受到過一些委屈……不過這一切都已是過往雲煙,如今的這個男人在國外有著舒適的物質生活,成為了歐洲發達國家的桌球隊教練,身邊更有佳人知己陪伴,而且不久後即將初為人父。
但許紹發這次的到來,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曾經的教練說道:你,回來吧!
他看了看身邊的優越生活條件,然後做出了決定:好的。
在那個無數人擠破頭想要出國、移民的時代,這個前國乒名將毅然成為了時代的「逆行者」,帶著懷孕7個月的妻子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同時帶回來的,還有他在歐洲所見所聞,其中就包括那些最新的桌球技戰術理念等。
1989年世界盃,他指導馬文革奪得了男單金牌,在黑暗中給了中國桌球迷們一線曙光。
1991年世乒賽,郗恩庭心有餘力不足,最終也追隨了許紹發的腳步、離開了主教練的崗位,而他所空出來的位置,就交給了那位剛回國不久的「海龜」。
在他的帶領下,一段新的徵程即將開啟。
雖然,一開始仍然充滿了痛苦與憂傷;但不久後,黎明終將到來。
他的名字,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那麼,就請各位留言寫出答案吧!
原標題:《大滿貫瓦爾德內爾(11):91年世乒賽,國乒跌倒、瑞典吃飽》——連載未完待續,歡迎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