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衡
前段時間,#小朱配琦# 這個詞條衝上了熱搜第一。
「國家級段子手」朱廣權和「人間嗩吶」李佳琦合體,為湖北帶貨直播。本以為,朱廣權會被賣貨王壓一頭,沒想到,朱廣權段子張口就來,反倒是李佳琦硬生生插不上話,慘遭事業「滑鐵盧」。
來隨便品品央視名嘴朱廣權的段子:
「初來乍到,技術不好,手藝不妙,請多關照。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就屬於佳琦直播間。
支持湖北我最拼,我為湖北胖三斤。」
有網友評價說:「在羅永浩的直播間未收穫的快樂,在朱廣權老師的主播間都得到了。」
據央視報導,這場公益直播累計觀看1.22億次,直播間點讚數1.6億,累計賣出4014萬元的湖北商品。朱廣權的這份幽默感,不僅給直播帶來了不小的收益,還圈了不少粉絲。
幽默感,在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是生活的佐料,給平淡的日子以鮮甜的滋味。但總會有人覺得自己生性無趣,不敢跟別人交談,千萬不要這麼想。
李新在《幽默感》中寫道:「在幽默這件事上,刻意練習比天賦更重要。」
確實如此,幽默感完全是可以通過後天練習獲得的,獲得幽默感,能讓自己更加樂觀,讓生活不再單調,讓人際關係更加輕鬆。
01
幽默感,等於分寸感
在學習如何獲得幽默感前,首先要明確一點:幽默感,不等於沒有分寸。為了引人發笑,就隨意開惡意的玩笑,幽默感沒了邊界,這跟情商低沒什麼兩樣。
俞敏洪就犯過一個這樣的錯誤,他曾表示:女生挑選男生的標準決定了這個國家男人的方向。
他是這樣解釋的:「如果所有女生都說中國男人就是要他賺錢,至於說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中國男人都會變成良心不好、但是賺錢很多的男人。這正是現在中國女生挑選男人的標準,所以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整個國家的墮落。」
這種幽默感,失了分寸感,擦槍走火過了線,不僅沒人覺得好笑,反而還會付出慘痛的教訓。那時新東方全年股價下滑超過50%,市值蒸發了90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幽默感就等於分寸感。這種分寸感,在日常的交流中往往體現為:不隨意嘲笑別人,卻敢開自己的玩笑。
在2015年,雷軍在小米4i印度發布會上大飈英文,他說的一句「Are You OK?」被網友剪輯成一首鬼畜神曲,在網絡上瘋傳,點擊量很快就突破了千萬,看到這段視頻的網友,無不捧腹大笑。
但雷軍並沒有把這個當作汙點,反而從此有機會就有意吐槽自己這件事情,逗觀眾一樂。在參加《奇葩說》節目的時候,何炅介紹道:今天的男神是「Are you ok」的雷軍先生。
雷軍聽了也不尷尬,一上場就說:「Ladies and Gentlemen,are you ok?你們有沒有在B站聽過我的歌?」
通過大方的自嘲,雷軍一方面化解了尷尬,還展現了自己的大度。一個善於自嘲的人,往往也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只有自己的內心必須強大,才敢於撕開傷口,直面失敗和痛苦,再拿出來呈現給觀眾看。
懂得「自嘲」的人,更容易成為人群中的人氣王,他說的話也更容易讓人信服。
與這類有幽默感的人相處,會讓人覺得很舒服,他們既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又能照顧好他人的感受,進退有度,很有分寸感。
02
幽默的人,都會講故事
大衛·尼希爾曾提出一個觀點:「頂尖的演講人都在使用幽默技巧。他們處理笑話的方式和脫口秀演員相同。」
還是我們的俞敏洪老師,他曾在北大有過這樣一次演講:
「學生生活是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記得我們班有個男生,每天都在女生宿舍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夠勾引起女生的注意,結果後來被女生扔了水瓶子。
我還記得我自己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幫著女生扛包,後來我發現那個女生有男朋友,我就問她為什麼還讓我扛包,她說為了讓男朋友休息一下。
我也記得剛進北大的時候我不會說普通話,全班同學第一次開會的時候互相介紹,我站起來自我介紹了一番,結果我們班長站起來跟我說: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講日語?
後來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拿著收音機在北大小樹林裡模仿廣播臺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話還依然講得不好,人的進步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
從這段演講中,我們會發現俞敏洪用講故事的方式把一個個段子串起來,把別人代入他設置的情境中,讓人覺得趣味十足。
《幽默感》裡總結過一個公式:好笑+真實=幽默。
這個公式也符合「笑話漏鬥」模型:一個典型的笑話是漏鬥狀的——從寬到窄。最開始用大眾化的話題開頭,然後再引入自己的真實故事,最後縮小到笑點。
其實,一個好故事也是漏鬥形狀的。
第一步,鋪陳。從一個大背景入手,迅速和聽眾建立聯繫,「學生生活是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這句話是聽眾非常熟悉的話題,能把他們帶入一個具體的情境中。
第二步,敘事。引入真實的故事,俞敏洪先講了同學的故事,然後又講了自己的,由寬入窄地帶聽眾進入了故事,同時用講段子的方式來講述,營造了不少笑點。
第三步,中心。最後指向自己講話的中心點,這個點通常是精煉易懂的,比如說俞敏洪上面的那段講話就旨在告訴同學們北大的生活是個開始,進步是一輩子的事情。
不可否認,會講故事,是一個幽默的人重要的技能之一,這項技能,不管是運用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都能幫助你破除溝通的堅冰,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03
幽默,是人格的一部分
當然,高段位的幽默感不止於此。
高階的幽默,不僅僅是為了好笑,而是擁有獨立的判斷,以一種易於接受的方式,向別人輸出自己的觀點,並且能夠啟迪別人,這已經內化為了人格的一部分。
看過《奇葩說》的人,一定對陳銘很熟悉,他在《奇葩說》裡金句頻出:
「一個人,你只有溫暖純良了,你才可以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只要人生中有捷徑,那捷徑很快就會成為唯一的路。」
「人世上沒有事是有意義的,意義都是人賦予的,而堅持本身就是一個無比閃亮的意義。」
不管上什麼節目,陳銘永遠都是一幅彬彬有禮的樣子,就像《詩經》中寫道的那樣,「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他的表達總讓人覺得幽默有內涵,這其實也是有方法的。
首先,高階的幽默需要邏輯自洽,也就是讓人聽得懂,不能讓聽眾覺得漏洞百出。
記得有一期陳銘與詹青雲的辯論,堪稱「神仙打架」,那期的的辯題是「是否支持知識共享」。開槓環節,陳銘關於信息、知識和智慧的闡述,讓人一下子豁然開朗。
「信息是這裡有一瓶水,現在是七度,是外部的一個客觀事實,這是一個信息。水在零度的時候會結冰,這是一個知識,是對外部客觀規律的歸納和總結。
在未來的時間中我在什麼時候把什麼味道的水,變成什麼味道的冰棒,賣給誰叫做智慧和能力,它是指對知識的處理和運用,由於它發生在未來,它無法被記錄在冊,所以它是每個人自我對知識使用的差別。」
通過類比,陳銘簡單易懂地闡釋了信息和知識的概念,再層層深入,闡明每個人對知識的運用是有區別的,加固了自己的持方。在生活中,我們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邏輯,講話時符合邏輯,能大大加快溝通效率,還能提高幽默感。
其次,多思考,多總結,把你的經歷和思考全部沉澱下來,加工成自己的素材。
馬雲曾對創業者提出過一個要求:「所有創業者都應該花時間學習,看看別人是怎麼失敗的。」這正是湖畔大學曾鳴教授的一個研究課題。
換言之,馬雲的幽默來源於他閱歷的積累和超凡的見識,他看過太多我們沒見過的風景,思考了別人沒有思考過的東西,自然也能說出不少我們意想不到的金句。
最後,從獨特視角出發,跳出思維框架舒適區看問題。
曾經,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舉行公開演講時,臺下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面只寫了「笨蛋」兩個字。臺下觀眾都等著看他出糗,但邱吉爾卻神色自若地說:「剛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寫信人忘了寫內容,只署了個名。」
如果是平常人,可能會怒不可遏,或者尷尬異常。邱吉爾不怒不燥,機智地化解了尷尬,順帶還嘲諷了一下寫紙條的人。
可見,跳脫出平常的思維框架,從反常規的視角出發,能收穫意外的效果。
《幽默感》的作者李新曾說:「幽默不是講笑話,幽默是從一個有趣的視角來講述真相和痛苦,是一種智慧且有力量的自我表達。」
真正的幽默,不是一笑而過,而是笑過之後耐人尋味。所以,儘快培養你的幽默感,不僅能讓你更受歡迎,更重要的是它會改變你對世界和生活的看法與態度,內化為你人格的一部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