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十個閨女沒一個兒子,晚年寫了副對聯,女兒們無言以對

2021-01-12 騰訊網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都是希望家裡的媳婦能生男孩子。相信大家還聽說過這樣的故事,就是誰家要是生的是女孩,還會一直生,到最後生了七八個也沒有男孩,只能作罷。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思想呢?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女孩子長大之後都是要嫁給別人的,只有男孩子才能傳宗接代,是一家人真正的孩子。

話雖如此,但是女兒也是妻子懷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來的,怎麼可能有父母忍心把孩子拋棄呢。所以就算是不喜歡女兒,也會花很大的心思把她們養大。不過他們擔心女兒是給別人家養的有的時候真的是可以理解的,這不,就有一位老人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這位老人在過年的時候寫了一副對聯,本來在農村生活大家就比較注重傳統文化,都喜歡自己寫對聯,這沒什麼稀奇的。令人驚訝的是老人寫的對聯內容,上聯:家有萬金不富,下聯:人養五子還孤。

人們看到這內容就覺得有問題,於是就去請教這位老人他寫的對聯是什麼意思。於是老人就講了他家裡的情況,原來這老人年輕的時候和妻子特別想要一個男孩,但是妻子接連生了十胎都沒有一個男孩。

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年紀越來越大,對於生男孩的執念也就慢慢消退了。夫妻二人就盡心盡力撫養這十個女兒,女兒們長大之後陸陸續續都嫁人了。在最開始,女兒們還會經常帶著女婿們來看望老兩口,一大家子熱熱鬧鬧。

但是時間久了以後,女兒們的走動越來越少,都專心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盡心照顧自己的婆婆公公,以至於老兩口孤孤單單的守在家裡。後來妻子上了年紀身體也不好了,在有一年生病去世了,最後就剩下了他一個。

按理說十個女兒就算是有一兩個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也還有八九個能輪流照顧照顧老人,但是令人難過的是,就是老人一個人生活,平時也就是一兩個女兒想起來給老人送一點東西,實在是令人唏噓。

於是他就寫下了這幅對聯,一個女兒是千金,十個女兒就是萬金;一個女兒頂半個兒子,十個女兒就是五個兒子。於是就是家有萬金不富,人養五子還孤。

聽完他的故事人們都覺得這十個女兒實在是他不孝順了,鄰居們也意識到,古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他的女兒們聽到父親的這幅對聯也是羞愧難當,畢竟不孝順的名聲傳遍了鄉裡鄉親的耳朵,她們自己面子上也過不去,於是都改變了做法,開始合力照顧父親。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是不是應該意識到,無論是作為兒子還是女兒,都應該孝順父母呢?他們用自己最好的年華將我們養大,照顧他們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不要做面子工程,而是應該真心實意啊!

相關焦點

  • 只養一個兒子後悔了嗎?老人們的回答不謀而合:羨慕有女兒的
    與此同時,有很多的90後寶媽更加相信「有女萬事足」,更加傾向於生女兒。時至今日,當年那些只生一個兒子的家庭後悔了嗎?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年輕時家裡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現在過得怎樣?」話題一發布很快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
  • 人老了後,閨女和兒媳誰更靠得住?83歲的老人告訴你答案
    作者:王小花導語:人老了以後總想著老有所依,所以對待子女,老人們是能滿足就滿足,不能滿足的,就算是犧牲自己的精力和金錢,也要讓子女滿意,老人為的就是對子女好一些,以後自己的晚年也能幸福一點,而有些年輕人就是抓住了老人害怕老了沒人養的心態,甚至「威脅」老人,如果不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事,以後就不給他養老了。
  • 失獨老人後悔沒要二胎,家有獨女後悔沒兒子,生娃養娃到底是為啥
    文|橘媽常常看到有評論說:我家一個閨女,我也不求閨女給我養老,只要讓閨女開開心心長大,我就滿足了。但是現實生活,常常沒有這麼理想,特別是在農村:農村失獨老人一位農村的阿姨,快六十了,兒子在外地工作出了意外,沒了。給她留了一個2歲的小娃娃養。
  • 人到晚年,兒媳和女兒誰更靠得住?3個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導語: 女兒嫁人之後,就是外人了,這是很多老人特別認可的一句話。那麼這些老人是不是在晚年,都只依賴兒子養老,對女兒從不抱希望呢? 其實很多兒子都沒空給父母養老,給父母養老這件事情,最終都落在了兒媳身上,那麼到了晚年,兒媳和女兒,誰更靠得住呢?
  • 18副絕妙對聯,機智又有趣!
    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麼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見四下無人,就悄悄地在對聯上加改了一些筆畫。
  • 張國瑞寫對聯整頓校風 鼓舞學子愛國苦學
    原標題:一副對聯鼓舞學子導讀:當時,校園建於陝西洋縣縣城東南角的一處名為五雲宮的道觀中,戰爭時期,師生遠離家鄉,生活異常艱苦,曾流傳著一個順口溜:「一日兩餐兩頓稀,小便幾回肚裡飢,八人一碗水煮菜,刻苦學習志不移。」
  • 愛女兒不愛二胎,直言對生兒子沒興趣
    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小玉原先就只打算生一個娃,畢竟現在養娃成本較高,她和丈夫沒有能力養育二胎或三胎寶寶,因而生完女兒後小玉就不肯再生。可在婆婆眼裡,孫女長大後遲早要嫁出家門,這樣家裡沒有男娃不就會斷後嗎?在小玉看來,婆婆想要二寶光是念叨也沒用,只要她不生誰也逼迫不了她。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婆婆恨不得在門面上刻著「重男輕女」,對孫女孫子完全兩個態度,這點讓她尤其寒心。
  • 廁所門口對聯大合集,第四副內容含蓄,堪稱是廁所對聯中的精品
    1、上聯:在坑滿坑,在谷滿谷下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乍一看,第一句「在坑滿坑」是非常直白的敘述,我們都知道,以前農村的廁所都是在地下挖一個坑,上面搭幾塊木板就成了,「坑」是對廁所最簡單直白的稱呼,可是在這副對聯中上下句結合起來,就會發現這副看似描繪廁所的對聯其實大有講究。《莊子·天運》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在谷滿倉,在坑滿坑。
  • 故事:「閨女,你把閨女和你姐家的兒子換換吧」「不行」
    大外甥天天念叨要當哥哥了,我們當地有問小孩子腹中胎兒男女的說法,說是很準,每次我問大外甥我肚子裡是弟弟還是妹妹,大外甥都說是妹妹。問我姐肚子裡是弟弟還是妹妹,他也是說妹妹。看來快五歲的他是真的喜歡妹妹。我孩子出生的時候,比預產期晚了10天,我姐的孩子比預產期早了3天,我們生產就差一天,我生了個女兒,我姐生了個兒子。
  • 《愛的釐米》關永年:他把兒子放在第一位,晚年只能依靠兩個女兒
    聽關永年叫女兒的名字,都是直呼原名,只有叫兒子的時候,叫的是寶兒。已經快三十歲的人了,他一口一個寶兒,把兒子當孩子一樣哄著,寵著,就是因為有他這樣的父親,關震雷永遠都長不大,沒有擔當。兒子一個挨著一個窟窿戳,關永年一個一個地填補。
  • 16歲女兒,老人去世前立遺囑將房產留給兒子,留女兒一字:外來者
    16歲的女兒,在老人去世前立遺囑將房產留給兒子,留給女兒一個字:外來者「婚嫁家庭的故事」前不久寫了一篇文章,裡面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中年人夫妻高齡生二胎,就是為了能有一個兒子香。明明家的條件根本不適合生二胎,明明有個獨生女,也不同意夫妻倆生二胎,但這對夫妻還是固執地堅持,為了能夠圓滿地完成自己人生的遺憾,不顧反對生了二胎。
  • 趣味盎然的5副對聯,利用漢字特點,真是妙極了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需要知音的賞識。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趣味盎然的5副對聯,利用漢字特點,真是妙極了。
  •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譜?一位84歲的老母親說出實情
    年輕的時候,我是一個思想特別封建的女人,那個時候我覺得養兒防老靠譜,所以對女兒特別的差,覺得女兒遲早都會嫁出去,所以那時我對女人一點都不好,無論有什麼好的東西,我都會給兒子,女兒什麼都沒有,因為我覺得兒子才是我晚年的依靠,所以根本指望不了女兒,女兒嫁的時候我一毛錢嫁妝都沒有給她,因為我覺得不值得,給她就是浪費。
  • 有一副對聯,賊都不敢偷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人大驚,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語,讓兒子只管貼出去。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儘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家門前已圍了很多人,大家對書聖寫出此聯很是不解。這時王羲之出門提筆在原聯下分別加了三個字。
  • 養兒子好,還是養女兒好?家長在三個方面的處境,大有不同
    尤其在許多農村地區,為了生兒子,不惜冒著超生被罰款的風險。甚至有的人還說「窮死也要生兒子」。有一個小品叫「超生遊擊隊」,講的就是那個時期的故事。許多家庭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堅定地認為生兒子可以傳遞「香火」,如果生女兒的話他們家到這裡就要斷了。尤其在一些富豪家庭,更是看重男孩。
  • 65歲老人自述:自從給兒孫發紅包後,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幸福
    在一個家庭當中,往往都是長輩為晚輩花錢。當晚輩成人,長輩老去,誰為誰花錢的角色也就會交換過來。現在很多老人都是等著兒女為自己花錢,或者給自己買禮物,收到女兒的心意時就會很高興。可是現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也許兒女拿不出多餘的錢孝敬老人。沒有了金錢來往,沒有了表達心意的途徑,就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都會顯得冷漠。
  • 農村老人去世要摔瓦盆,沒兒子,盆是女婿還是侄子摔?看完明白了
    先跟大家分享個事,筆者的二爺爺就有一個兒子兩個閨女,平時兒子也就是筆者的大爺非常不孝順,當初三個晚輩講好了一家照顧4個月,正好一年,據大姑講二爺爺每次到大爺那裡都會被餓瘦七八斤,有時候還能見到臉上有傷,問二爺爺他就說是自己碰的,也不說其它的,但是大姑父對二爺爺就非常孝順,因為二姑父父母去世的早,拿二爺爺當自己父親待,那真是有求必應
  • 困難群眾的「好閨女」巴哈義古麗
    十餘年來,巴哈義古麗用真情幫助過回族、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等11位困難群眾。「別怕,有古麗在這裡呢!」10月30日上午,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鎮歡慶超市。「快進來,這兩天生意不錯,很多來買東西的人都說是你的朋友。閨女,這讓我怎麼感謝你啊!」巴哈義古麗剛走進超市,顏培俠迎上去一把拉住她的手。提起巴哈義古麗,顏培俠的眼眶溼潤了。
  • 令人拍案叫絕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文字妙,細細品讀有味道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令人拍案叫絕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文字妙,細細品讀有味道。 第1副對聯:隔岸眺仙蹤,問樓頭黃鶴,天際白雲,可被大江留住;繞欄尋勝跡,看樹外煙波,洲邊芳草,都憑傑閣收來。
  • 男孩女孩都一樣,到了晚年你就知道,最可靠的還是TA
    父母們到了晚年便會知道生男生女其實都一樣,只有教育不好才會給自己添堵。父母偏疼小兒子,孩子們長大後,女兒不回家兒子更是把老兩口趕出家門王大娘老兩口前段時間在社區的幫助下終於住進了養老院,兩個人的晚年生活也算是有了依靠。作為本地人的王大娘老兩口原本有兩套房,可是沒想到最後卻落得個住養老院的晚景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