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老人摔倒,股骨頸骨折了,該怎麼辦?

2021-01-11 骨往筋來王醫生

這是一位68歲的女性患者,在兩個多月以前摔倒,發生了股骨頸骨折。當時據家屬說骨折的移位並不明顯,經過商量以後選擇了在家臥床保守治療。兩個多月過去了,本以為已經差不多該癒合了,結果拍片子一看,股骨頭完全移位,骨折長好無望了。

於是那最後家屬選擇了來做人工關節置換。

股骨頸骨折,是咱們中老年人群比較容易發生的一種骨折,而且後果相對嚴重,因為一旦發生了股骨頸骨折,如果不治療的話,患者可能面臨著至少三個月以上的臥床。至於能不能挺過來,會不會發生致命性的臥床併發症,如肺部感染,褥瘡,肺栓塞等,真的難以預料。

對於股骨頸骨折,我想給大家一下建議:

一、這些人群,我建議您做股頸骨折螺釘或鋼板內固定:

①年輕人,年齡<50歲的人群。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股骨頸這個位置,供應股骨頭的血供比較特殊,他非常的脆弱,非常容易在骨折的過程當中破壞這邊的血液供應,因此有一定比例的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在骨折之後,三年之內常常發生骨骨頭壞死,這本身也是股骨頭壞死的一個常見原因。

一旦發生股骨頭壞死,那這個患者可能面臨著第二次手術,做人工關節置換。但是人工關節又是由使用壽命的,平均15到20年,而年輕人呢?預期壽命較長。你在三四十歲就給他換了人工關節,那他以後到老了,假體失效了,需要再二次甚至三次做手術翻修假體,難度大,風險高,費用高。

所以對於年輕人,我們可以給他一次股骨頸自己癒合的機會,也就是說,闖一闖。用螺鈿或鋼板把骨折固定上,讓它自己長,說不定它長好了以後也沒有發生股骨頭壞死,那麼股骨頭還是自己的股骨頭不用換。萬一以後骨頭壞死,再置換也不晚,畢竟年輕人就算做兩次手術,風險也不高。

所以這是為了保住股骨頭而作的一部分風險方面的犧牲。

②或者年齡雖然超過50歲,但是股骨頸骨折基本沒有錯位,而且身體不錯,預計在躺床上躺三四個月沒問題。

這種情況呢,實際上也是闖一闖,闖什麼呢?股骨頸雖然骨折了,但是並沒有很明顯的錯位,也就是說,通往股骨頭的血供可能沒有被破壞,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換成了人工關節,有一點可惜。並且呢,病人身體還行,躺一躺也能耐受的了,那乾脆就給他打幾個釘子,讓它長一長,很大概率上自己就長好了,不用換關節了。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可能的風險,大家要知道,就是文章開頭,我放的那張X光片,這個病人的家屬說,他一開始移位也不明顯,是在家裡兩個多月躺的過程之中,又發生了骨折的移位,這種情況是醫生難以避免的。在家裡有時候躺著翻身,坐起吃飯等等就有可能導致骨折移位。在你選擇保守治療的那一刻,你就要理解、接受並承擔可能出現的再移位,再骨折的風險。

③第三類人呢?是年齡特別大的,身體情況非常非常的差,而且又不是很配合,很聽話。老年人往往有一個特點,要麼是老年痴呆,要麼是每天都特別煩躁,你不讓他翻身,他一定要到處翻,你不讓他亂動,他每天一直動。你想想,股骨頸是骨折的,他一翻身,一動它就會疼,老人一疼就生氣,一生氣,血壓就高。或者晚上疼得嗷嗷叫,睡不著覺,折騰自己,折騰家人。

那麼這種人我的身體不允許做關節置換,這樣風險稍大的手術。但他基本也不具備保守治療自己長好的可能性,因為他總是亂動。而她總是疼呢,家人也看不下去。怎麼辦呢?做個小切口,微創打三根釘子,把骨折端給釘起來。這樣他再活動翻身兒,就沒這麼疼了。

二、哪些人適合做關節置換?

①>50歲的中老年人,身體很好,預期壽命15年以上。股骨頸骨折,並且錯位明顯一些。對以後的生活質量要求較高,

這部分人群啊,有幾個問題。

你不給他開刀,讓它自己長,那骨折長歪了,至少以後就是長短腿,走路是瘸的,病人生活質量下降。所以他們有做手術,精確復位,良好癒合,回歸生活的迫切需求。

那你給這群人打釘子呢?三年之內,有一定的比例,發生股骨頭壞死。一個中老年人,你在幾年之內給他做兩次手術,無論是風險,還是對病人身體的打擊,都是很大的。

況且打完釘子還是需要臥床三個月,那麼中老年人由於長期臥床所可能產生的併發症風險,並沒有因為做手術而降低,僅僅是讓他在床上翻身活動,不疼了,骨折能在正確的位置長上。綜合評估,獲益較少。

所以啊,對於這部分人,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是建議做人工關節置換。

換了關節的好處是,做完手術就可以下地,不需要長期臥床,家人照顧壓力小。以後仍然能夠回歸社會生活,基本不會出現走路跛行等情況。還避免了,因為再發生股骨頭壞死而進行二次手術的可能。

同時呢,這個年齡段的人活動量比年輕人要小,如果加以注意的話,人工關節加起來使用壽命可以滿足。

所以沒有特殊情況,我個人的建議是: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是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的最佳適應症。

②如果年齡特別大,身體情況也一般的老人呢?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多見,比如說病人七八十歲,比如說病人還有高血壓,糖尿病。那麼這時候家屬就要去評估了,如果你們認為他的預期壽命在15年以內,那麼可以不選擇全髖關節置換,而僅僅做人工股骨頭置換,也叫做半髖置換,就是僅僅股骨頭替換掉,而和股骨頭相對應的髖臼部分不置換。如下圖

最左邊是股骨頸骨折示意圖,中間是人工股骨頭置換,右邊是人工全髖關節置換。

那麼單換股骨頭的好處是什麼呢?

手術時間縮減了一半,出血和術中的風險減少了一半。這樣對老年人,尤其是身體條件一般的老年人來講,手術風險小。

那麼又有什麼不好呢?

一邊是假體,一邊是骨頭,在活動過程當中相互摩擦,以後出現假體鬆動,假體失效的可能性比全髖關節要大。換句話說,就是假體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只適合預期壽命在15年以內的,高齡的或者身體條件較差的老年人。

三、哪些人適合保守治療呢?

對於骨頸骨折,我個人是不建議保守治療的。

第一,在保守治療的過程當中,由於翻身或者挪動等原因,造成股骨頸骨折,再移位的風險較高。一旦完全移位,就意味著這裡可能再也癒合不上。那麼病人以後極大的可能面臨著長期臥床或者坐輪椅。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增加了臥床相關併發症發生的風險。記住一句話,骨折本身不死人,死人的都是臥床相關的併發症。

第二,就算挺過了臥床這一關,很多病人也是瘸的,因為骨折是在不正確的位置長上,會出現下肢的長短腿。那麼也會降低這個病人的生活生存質量,並且長期的長短腿會出現代償性的脊柱,骨盆,膝關節,踝關節的問題。並且還有一部分人以後會出現股骨頭壞死,一旦出現股頭壞死,他將面臨長期的髖關節疼痛,要麼忍著,要麼還是要面臨手術。

第三,因為常年在醫院,見過太多人情冷暖。俗話說,床頭百日無孝子。一個臥床的老年人,吃喝拉撒都需要家人照顧。你幾天沒有照顧周全,他就可能長了褥瘡給你看看。一旦出現了肺部感染,尿路感染,高燒不退,將面臨生命危險。那麼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要在一起開一個會,到底能不能平衡家庭矛盾和照顧老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能不能給老人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直至他能夠自理?

雖然說有以上三條理由,但是仍然有一些病人無可奈何,沒有選擇,只能保守治療。

比如:

①身體基礎情況太差,做手術就等於在懸崖邊上又推了他一把。也就說他根本無法耐受手術,那這個時候你就不能硬闖了,還不如再給老年人一點時間,給家人一些環顧四周盡孝的機會和共處時光。

②經濟條件太差。恕我直言,這個是別人沒有辦法幫助你的。除非您能申請到某些救助。這種情況在我們這種市級以上的醫院已經很少見,但是我相信在鄉鎮級別的醫院還是非常多的。愛莫能助,真的是能力有限,愛莫能助。

四、如果保守治療,該注意什麼呢?

首先你要知道,從你選擇保守治療的這一刻開始,你必須要接受這個病人,可能永遠無法再下地走路,甚至無法自理的局面。

那麼家屬和病人這個時候首要的治療目標,就不僅僅是恢復自理和行走了,而要加上一條,儘可能的防止臥床相關的併發症發生。主要包括以下:

①肺部感染:這個是最常見,也是最可能的。因為躺倒了,活動少了,肺功能將會變得越來越差,有痰也咳不出來。所以說我建議,如果因為手術風險太大等原因選擇保守治療的人,既然手術已經無望了,就不要讓老年人總是躺著,就算忍著疼痛,每天也要讓他坐起來或者靠起來,在網上給他買一個帶管的氣球,每天練習吹氣球。一方面維持肺功能,一方面聽到他有痰的聲音,就要鼓勵他每天咳嗽把痰咳出來。

對於本身就有肺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②褥瘡,壓瘡:提到褥瘡,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屁股上面骶尾部這裡。當然,這裡是最常見的。但是以下幾種情況也要注意,如果這個老年人有駝背,那麼他最有可能發生壓瘡的部位,就是他背駝得最厲害的部位。

除了後背兩側大腿根部兩邊,鼓起來的骨頭部位,醫學上叫大粗隆,這裡如果經常側著的話,也容易發生壓瘡。很多病人家屬會說我幹嘛要讓他側著啊?我讓他躺著不就行了嗎?當你後背和骶尾部出現壓瘡的時候,你就知道你為什麼讓他側著?平躺著下面壓,側著大粗隆這裡壓,簡直是捉襟見肘。

膝蓋的外側,踝關節的外側,足背的外側,腳後跟部,這些有骨頭突起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壓瘡,因此都要做相應的軟墊處理,一點都不能馬虎和懈怠。

就是躺著時候的壓瘡風險。一旦老年人能夠坐輪椅了,兩邊的屁股下面,尤其是特別瘦的病人,也是容易發生壓瘡的位置,要注意。

所以就需要家屬定期翻身,病人一會兒這樣躺躺,一會那樣躺躺。每天都要多次的觀察這些好發壓瘡的部位,一旦發生皮膚發紅,甚至破損,要立刻採取措施,讓這個部位不再繼續受壓。

我老婆的奶奶因為腦梗,現在也在臥床,我嶽母和家人每天單單晚上就給她翻身四次,所以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他的後背仍然沒有壓瘡。這其實就是一個照顧的活兒,當然有時候你再細心也防不勝防。

③尿路感染:因為臥床,所以病人要在床上大小便,那麼下面這裡就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是一個排尿正常的老年人,那就是家裡人每天悉心照料了。如果是一個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大便方面可以買一種專門的護理床,這個床在屁股那邊是有開口的,方便大便的排洩和收集。而小便方面,網上有一些集尿袋,集尿裝置。對於完全沒法控制小便的人,可能長期留著導尿管(一個月換一次)或者經皮膀胱造瘻,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很多人不要一聽插管啊,造瘻啊,就害怕就拒絕就恐懼。你去了解一下,你才知道,這可能才是你一直想要的終極解決辦法。

④血栓。這個真是有點防不勝防,因為躺倒了,血液循環不好,因為有骨折,身體處於高凝狀態,再加上老年病人,往往沒法配合做下肢肌肉的舒縮運動,所以這些人是血栓發生的高危人群。無論是下肢深靜脈血栓,腦梗,心梗,肺栓塞,都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是要命的。查一下什麼叫踝泵運動,一定要督促老年人每天做500到1000次。建議有條件的到醫院去購買抗凝的口服藥物,在臥床期間給老年人服用預防血栓的形成。

本來想發一條微頭條的,結果說著說著就說多了,心想那就寫一篇一兩千字的文章吧,結果寫著寫著又寫超了。真心的,希望大家好。

當你家的老年人發生股骨頸骨折的時候,當你面對醫生的病情交談而難以做取捨的時候,當你內心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仔仔細細的看一下我的這篇文章,雖然我不能替你做出選擇,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幫你做對選擇。

最後給大家分享三個我自己家人和身邊人的例子吧!

1,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外婆大概60歲出頭,有糖尿病,摔倒了,股骨頸骨折。也許是當時醫療條件的限制(我們當地那時候還沒有關節置換這個說法,我爸是醫生,他當時都不知道還可以換關節),也許是因為畏懼糖尿病的併發症。選擇了臥床,保守治療。

三個月之後,她可以逐漸下地了。有一次我媽到屋外去洗晾衣服,沒想到我姥姥自己扶著仗去倒尿盆,結果不小心又摔倒,還是原來的部位又發生了骨折。

這一次他她人家沒有這麼幸運,在第二次的臥床過程當中,因為肺部感染去世了。那時我還小,大概還沒上小學。我只想說,如果放到現在,我相信我有能力挽回我外婆的生命。

2,2015年年底,我的奶奶股骨頸骨折。當時她是77歲高齡,由於老年痴呆,不能說話,不能配合,不認識任何人,也無法自理。在她骨折之後,全家人都等著我一個孫子輩兒的拍板,要不要手術,因為我是骨科醫生。由於我父親也是醫生,我們只討論了幾分鐘,就決定一定要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否則奶奶可能面臨不好的結局。

除了老年痴呆之外,我奶奶有高血壓,輕度的肺心病,雖然有老慢支,但是當時是夏天。

我們判斷我奶奶的心肺腦的功能,還是可以闖的,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他一直在吃利血平降壓,這種降壓藥必須停藥一周以上才能麻醉。所以硬生生的讓我奶奶又在床上躺了一個禮拜,好在後來手術一切順利。術後第三天就在我爸爸和我小姑的攙扶下,開始下地走路了。我爸真的是每天都帶著她走來走去,奶奶也特別爭氣,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恢復的也非常的快。幾年過去了,雖然現在老人家已經沒法自己走路(老年痴呆進展的原因),但是不至於長期臥床,每天還能在保姆和家人幫助下坐在陽臺上曬曬太陽,或者坐在輪椅上吃飯。我覺著毫不誇張的說,是人工關節置換這項技術,讓我奶奶得以延續生命。

3,我同學的奶奶。有一天下班後,我正在外面和別人吃飯。我們醫院腫瘤科的一個女醫生,他也是我的高中同學,和我現在的同事,給我打電話說他奶奶股骨頸骨折了。等會兒她告訴我,她奶奶以前有腦梗,長期行動不方便,身體基礎情況不是很好,問我能不能做手術?

我把手術風險和利弊告訴了她,一小時之後,她打電話告訴我,家人決定闖一闖。

手術之前,面對這樣的老年人,我們確實也是戰戰兢兢,給家屬詳細交代了各種可能性,並且給病人做了詳細的全面評估之後,我們給他她實施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從切皮到縫好40分鐘。手術結束之後,前三天老年人一天比一天好,我們查房的時候,老年人看到我們都是笑盈盈的。

結果就在術後的第四天下午,她突然發生了大面積腦梗。經過搶救,無力回天。

這個病人也是我工作多年以來,唯一一例,我們自己醫療組術後發生死亡的病例。我的同學沒有怪我,但是我自己的內心是非常慚愧的,見到她和他老公(也是我們醫院同事)心裡都會非常不好意思。可是我們學醫的人都清楚,有些情況是你無論怎麼預防,也難以避免得。

相關焦點

  • 七旬老人摔倒骨折,人工智慧助力置換全髖關節,術後隔天能行走
    南都訊 記者 李春花 通訊員 王慧 近日,74歲的楊阿姨不慎摔倒骨折,無法行動,急需手術,但楊阿姨曾發生過中風,左腿本身肌力差,如今右邊股骨頸骨折,雪上加霜,手術難度較大。廣醫三院關節外科張弛副主任醫師團隊運用當前最先進的AI-HIP人工智慧髖關節置換術前輔助規劃系統幫助患者精準術前規劃,術後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
  • 90歲老人摔跤致股骨頸骨折,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
    日常生活中,因為摔跤、車禍導致骨折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少數嚴重創傷,一般骨折很少會導致患者直接死亡。但有一個部位的骨折,多發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見,在一年內使老年人死於各種併發症的比例高達30%,它就是股骨頸骨折。 專家表示,因股骨頸骨折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導致老年人翻身、坐起等都十分困難,而長期臥床會引起呼吸、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壓力性損傷等,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股骨頸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 冬季老人骨折高發 三大部位最容易骨折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張燦城)隨著氣溫逐步下降,老年人摔倒骨折前往醫院就診的案例開始增加。骨科醫生提醒,每到12月至次年1月,老年人骨折患者人數會明顯增加,常見摔倒導致骨折的場景有四個:過早晨練、早上買菜、洗澡以及起夜夜尿。
  • Gotfried 法閉合復位不穩定頭下型股骨頸骨折的手術技巧
    對於頭下型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閉合復位內固定技術仍是目前臨床上常規採取的手術治療方法。但關於股骨頸骨折閉合復位技術的研究卻較少見諸報導。
  • 老年人須知 最容易發生骨折的三大部位
    進入老年之後,骨骼的鈣質會逐漸的流失,很多老年人朋友也出現了骨質疏鬆的症狀,骨質疏鬆最容易導致骨折的發生,俗話說,「人老不經摔」,意思就是說老年人朋友容易出現骨折的風險,那麼老年人朋友哪些部位最容易發生骨折呢?
  • 已十幾人因為雪天骨折!明後天摔倒概率更高,怎麼走路看攻略
    另外,錢報記者也從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市三醫院、市紅會醫院等了解到,雖然目前接診到摔倒骨折的市民還不多,但憑經驗,經過今天一天的積雪以及晚上的冰凍後,明早出門時路會更滑,摔倒的概率會更高,提醒大家要注意防範。雨雪天氣,地面溼滑,稍不留神就容易摔倒,年輕人坐個「大屁蹲兒」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於本身就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來說,這種外傷是非常可怕的。
  • 嬌弱博美太容易骨折,這到底是為什麼?博美骨折後鏟屎官該怎麼辦
    但是博美的身體素質卻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好,身體嬌弱的博美特別容易骨折,讓鏟屎官非常頭疼。它們到底為什麼這麼容易骨折?容易骨折的博美需要鏟屎官小心照看,博美骨折後鏟屎官該怎麼辦?博美博美容易骨折的原因身材嬌小的博美骨骼細並且脆
  • 88歲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如何應對老人摔倒?
    老年人跌倒後極易發生骨折,因年齡大,器官功能退化其自身修復能力較弱,從而影響其癒合能力,導致康復時間明顯延長,以至於因長期臥床而發生一系列的併發症如褥瘡,肺炎,靜脈血栓等等。如何應對老人摔倒?發現老年人跌倒時注意:不要急於將老人挪動或扶起,必須先查看摔倒老人的情況。老人意識清楚,應詢問老年人跌倒情況:1、如果只是軟組織損傷,不要急著在損傷部位進行搓、揉、壓或熱敷等,這樣會加重損傷部位出血、腫脹。
  • 【大咖駕到】骨科學科帶頭人細說「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
    骨性關節炎丶股骨頭壞死丶股骨頸骨折丶類風溼性關節炎丶創傷性關節炎丶良性和惡性骨腫瘤丶強直性脊柱炎等,只要有關節破壞的X線徵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續性的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其它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法緩解者,都有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指徵。
  • 「銀輝生活」下雪天如何走路防摔倒?快來跟骨科大夫學幾招!
    雪天出行,不慎跌倒要正確防護雪天地滑,摔跤不可避免,但如果能在摔倒時,迅速作出正確反應,可大大減少骨折。01萬一摔倒用手撐地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骨量減少,即使輕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此外,摔倒後的保護機制的減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下圖是年輕人常見的摔倒姿勢:在摔倒後,用雙手支地去緩衝摔倒的影響而老年人的摔倒常見的姿勢,是這樣:老年人遭受髖部骨折時沒有向前的動力,缺少上肢緩衝保護機制,通常直接摔到髖部。
  • 寶應96歲聾奶奶摔了一跤骨折了!醫生40分鐘解病痛
    看到老人痛苦難忍的表情,接診的張利勇在詢問其病史後,檢查判斷,是高齡老人常見的髖關節骨折。他當即決定,如果老人老人身體條件允許,將親自為她做手術。 依照疫情期間手術處理原則,除了術前的常規檢查,老人還做了胸部CT和核酸檢測等檢查。27日,所有人等待的老人核酸檢測結果出來。「為陰性!所以當天下午,我們就為老人做了手術。」
  • 狗子骨折了怎麼辦?鏟屎官你必須這麼做
    家裡的狗子真的太能折騰了以至於派派一度認為狗子骨折了該怎麼辦?術後恢復需要什麼特殊關照呢?一隻正常成年狗子的骨頭共有225-230塊,其中最常發生骨折的就是四肢骨和尾骨。發生如摔倒、奔跑、重物軋壓等事件都有可能成為骨折發生的起因,如骨折後不能及時有效治療,則有可能狗子導致死亡。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佝僂病、骨軟症等慢性骨病的狗子會因長骨負重過大而發生骨折。
  •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 「他」卻說:別著急扶!
    老人摔倒了1如果是腦血管病患者,摔倒後馬上扶,可能加重出血或缺氧。  對於有腦血管病後遺症的人來說,立馬去扶他們,可能有危險。  有的老人摔倒後,會感覺疼痛難忍,這種情況不排除骨折的可能。切不可亂揉亂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關節脫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  如果老人意識已經不清楚,那麼老人很可能暈厥。
  • 阜新:8旬老人摔倒市民圍成「安全島」
    4月20日上午11時10分,在阜新市民族街北段廣廈小區附近,一位騎著電動車的老人突然摔倒在馬路中間,電動車壓在老人身上。情急之下,路邊的商販、環衛工人以及路過的好心市民紛紛圍了過來,有的幫老人扶起電動車,有的為老人拿來了小墊,還有的不斷跟老人說話,為擔心老人受到車輛碰撞,周圍市民默契地為老人圍出了一個「安全島」。
  •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他說別扶竟然真的有道理!
    1如果是腦血管病患者,摔倒後馬上扶,可能加重出血或缺氧。對於有腦血管病後遺症的人來說,立馬去扶他們,可能有危險。有的老人摔倒後,會感覺疼痛難忍,這種情況不排除骨折的可能。切不可亂揉亂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關節脫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
  • 老人摔倒扶不扶?老齡化:現在的老人比年輕人還多,先問問他們
    老人摔倒扶不扶這樣一個毫無邏輯的問題,是時候換個主人回答了,現在的老人這麼多,年輕人這麼少,老是問年輕人,確實不妥。 當一個老人不幸摔倒在馬路上,目擊的人群中,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老人更多,那麼這些老人會主動去扶摔倒的老人嗎? 先來看看什麼是老齡化吧!
  • 公廁未配備扶手老人蹲起很費勁 廈門相關部門需重視
    對於不使用手機導航的老人來說,想找到這些公廁就更困難了。  記者跟著導航來到位於後江埭路公交站後面的公廁,該公廁仍在改造中,被廣告牌圍擋了起來。施工告示上寫明,施工日期從2020年10月1日持續至12月15日。記者從此處步行8分鐘,才在後濱東路上找到另一座公廁。
  • 朋寵PECO|狗狗骨折了該怎麼辦?
    說到狗狗骨折,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離自己很遙遠呢?家裡汪星人都看起來特結實,身體倍棒吧?~狗狗一旦骨折後身體會非常疼,會做出平時不常見的身體動作;骨折的部位會腫脹,發熱。當主人發現狗狗有這些症狀時,就要警惕是不是某個部位發生骨折。狗狗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是前肢。
  • 88歲老人被狗繩絆倒重摔身亡惹爭議:狗不是我的狗,人我為什麼要擔責?
    到底誰是誰非,誰該擔責? 是牽狗的女孩,還是狗主人,又或是老人自己? 先來說說牽狗的女孩。 在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億,每年有4000萬老人至少跌倒一次。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 而90%以上的股骨頸骨折是在站立或行走時跌倒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