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啊,尾款人!」今年「雙十一」讓狂歡中的購物者多了一重新身份。電商平臺的花式玩法從發消費券、滿減、蓋樓到「養貓」,升級迭代背後是被遊戲裹挾的「尾款人」,他們瘋狂搶下訂單,支付預付金,這樣的一時爽後,不斷刷新的尾款成了部分「打工人」狂歡後的陣痛。然而即便這樣,還是有不少短視頻和段子道出大家的心聲:即使是滿滿套路也樂在其中。
2020-11-05 18:34:59 · 中人社傳媒 · 興仁平
「衝啊,尾款人!」今年「雙十一」讓狂歡中的購物者多了一重新身份。電商平臺的花式玩法從發消費券、滿減、蓋樓到「養貓」,升級迭代背後是被遊戲裹挾的「尾款人」,他們瘋狂搶下訂單,支付預付金,這樣的一時爽後,不斷刷新的尾款成了部分「打工人」狂歡後的陣痛。然而即便這樣,還是有不少短視頻和段子道出大家的心聲:即使是滿滿套路也樂在其中。
誠然,可以看到,這些年來,這樣一個「人造節日」確實將過去帶著幾分孤單的光棍節搖身一變成了全民狂歡節,這背後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縮影,也是人們在國慶和元旦之間的空檔期找到對生活的慰藉。當然,也離不開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及電商、行動支付、智能物流技術的加持。與此同時,近兩年來,電商直播的興起也成了推動全民狂歡購物的有力助推器,根據淘寶數據顯示,僅天貓「雙十一」前夕,10月20日當天,薇婭直播間最後達到35.21億,不讓人睡覺的李佳琦賣出了33個億。頭部流量主播驚人的帶節奏效應也掀起一波強大的直播人才市場需求。
如今,「雙十一」已然成了大家期盼的年度血拼季,但也要提防「雙十一」成為「一時爽」。一方面,平臺商家要始終秉持誠信公平,對於消費者吐槽的先漲價後降價、以次充好、售後無保障等違反規則的行為要從源頭上遏制,不能讓購買者一時頭腦發熱拍下商品後,再留下申訴、舉報等後續麻煩事,不僅不利於平臺長期發展,更會踩殺了多年來「雙十一」積累的消費奇觀、人氣和信譽。
另一方面,由於李佳琦、薇婭等頭部電商主播帶來的光環,在這五彩斑斕的狂歡季裡更綻放出奪人的眼球效應、經濟效應,甚至明星效應,讓不少簇擁者支起手機就賣貨,打開濾鏡就吆喝。應該看到,隨著電商直播蓬勃發展,市場對直播人才的渴求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5月,人社部新增10個新職業中,「直播銷售員」就位列其中,這為直播人才培養目標、任務、範圍指明了方向。簇擁者們不要一味追求鎂光燈下一時的快感,要認清網紅和專業人才的差別,應從直播話術、營銷戰術、品牌策劃、商業模式等各個方面提升個人專業素養和能力,用專業武裝成為個人在行業一直乘風破浪的利器,而避免成為曇花一現的網絡「泡沫」。
「衝啊,雙十一!」,讓正在引領世界消費文化潮流的中國節日,迸發出新活力,不能只是「一時爽」,而要「一直爽」。
特別聲明:本文為湖南民生網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