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不怕冷,俄羅斯東正教冰水浴慶祝主顯節

2021-01-11 騰訊網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消息,當地時間1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主顯節如期而至,東正教信徒的慶祝方式稱得上是神聖「凍人」。其中俄羅斯東正教徒的慶祝方式堪稱史上最硬核的宗教儀式。

俄羅斯本就處於極寒之地,每年的主顯節又恰逢冬季,戶外冰天雪地,但也無法阻止虔誠的信徒們,跳入冰水之中接受靈魂洗滌。

問題來了,主顯節到底是個什麼節日呢?

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耶穌來到約旦河接受先知約翰的洗禮,此後,他的追隨者為了紀念這個神聖的時刻,將每年的1月18或19日定為主顯節,也稱耶穌受洗節。

2020年的主顯節吸引了兩百多萬俄羅斯民眾參與其中,慶祝活動多達8700多個。

東正教信徒認為冰水浴能夠「淨化」人的靈魂,洗滌罪惡,從而獲得耶穌的指引,在肉體腐朽後靈魂能得到安息,最終前往天堂與耶穌同在。

但其中也不乏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出現在冰水浴上五顏六色的比基尼有辱神聖的宗教儀式,不夠端莊。

相信只要擁有虔誠和堅定的信仰,不論衣著暴露與否,不論地位高低貴賤,都能通過冰水浴達成各自心靈的平靜。

圖源網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俄羅斯人說,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叫他們「戰鬥民族」
    到底是誰第一次把俄羅斯人和「戰鬥民族」等同起來已不可知,但在中國網絡文化語境中,二者早就變成了同義詞。我們調侃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因為在網絡信息帶來的印象中,俄羅斯人行事彪悍、作風強硬,從不瞻前顧後,而網上流傳的「戰鬥民族」事跡,總是在發笑之餘令人「目瞪口呆」。
  • 俄羅斯戰鬥民族惹不起 大勝之後帶棕熊遊街慶祝
    俄羅斯街頭現棕熊遊街慶祝北京時間6月14日晚,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在盧日尼基球場打響,東道主俄羅斯隊最終狂灌沙特五球,以5比0收穫了一場大勝。然而讓我們見識到俄羅斯戰鬥民族特質的可不僅僅是場上球員的剽悍,還有場下球迷的狂歡。賽後的俄羅斯街頭,球迷們歡呼著退場,更有甚者竟然將棕熊帶到了街上慶祝。在一輛裝飾特別的敞篷車上,我們看到一隻棕熊正站在那裡手舞足蹈,中途還吹了兩聲嗚嗚祖拉,引來了大批球迷圍觀。坐在棕熊旁邊的人不時和這個龐然大物互動,在他表現不錯之後還餵了它一些吃的以示獎勵。
  • 地理、文化、信仰,「戰鬥民族」俄羅斯為何會形成「獨特」的民族...
    走在俄羅斯的大街上,我們會發現很少俄羅斯人會開懷大笑,而當我們衝著他們打招呼時,他們也都會回復一種似笑非笑的尷尬表情。有的人說俄羅斯人直爽好客,有的人說俄羅斯人靦腆內向,那麼你們認識的俄羅斯人都具有哪些性格特點呢?中過民間一直流傳著俄羅斯人無所畏懼、天生好戰、彪悍無畏,甚至稱之為「戰鬥民族」。
  • 俄羅斯戰鬥民族,養的貓都是戰鬥貓,古老的貓中的王者
    俄羅斯給我們的印象是什麼?大冬天泡冰水澡?還是徒手鬥狗熊?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以戰鬥民族的身份存在的,但俄羅斯的人是戰鬥民族,大家不知道的是,俄羅斯還有一種戰鬥貓族,很多喜歡貓的人在見到他們的時候,一定都想要狠狠的擼一把。
  • 看了俄羅斯的硬核養娃,終於知道了戰鬥民族是怎麼煉成的
    因為疫情不能出國,最近我們的關注點一直國內,但是我們認識世界的腳步可不能停,今天就聊聊隔壁戰鬥民族?!說到戰鬥民族俄羅斯,腦海中就自動呈現「硬核」、「鐵憨憨」的畫面。比如他們開客機都能開出戰鬥機的效果,除了一聲「臥槽,還有這種操作」,還能說什麼?大家都是地球人,俄羅斯人咋那麼「腰間盤突出」呢?!
  • 俄羅斯選擇東正教,真因為「戰鬥民族」離不開酒嗎?
    所以最終,弗拉基米爾選擇了東正教,也導致現在的俄羅斯,東正教依然是主要宗教。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先來聊聊這位「殺兄娶嫂」的弗拉基米爾吧。弗拉基米爾是羅斯國大公斯維亞託斯拉夫的小兒子(大家可以不用記住這麼多複雜的名字,記住弗拉基米爾就行),他的父親非常好戰,但最終還是敗給了拜佔庭帝國。
  • 俄羅斯最「彪悍」節日,數百人合法鬥毆打群架,真不愧是戰鬥民族
    我們都知道民俗節日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時間中,約定俗成的風俗而形成的一個活動。它往往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還有一些特定的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所以對於傳統節日,每一個國家都在極力保留,以此來塑造強而有力的民族特質。
  • 「東正教」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階段:與俄羅斯是惺惺相惜的關係
    天主教應該是西方世界中一直以來佔據統治地位的宗教學派,即使後來發展出來了越來越多種類的宗教,天主教也一直在擴大和發展,而俄羅斯不選擇天主教也是有理由可循的。
  • 第聶伯河受洗:俄羅斯人如何皈依東正教?
    文/王凱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讓上帝從俄羅斯離開了74年。當今的俄羅斯,依舊是東正教的天下。當我們從莫斯科紅場遙望克林姆林宮標誌性的「洋蔥頭」建築時,不禁會問,為什麼俄羅斯會成為一個東正教的國家呢?斯拉夫人的建國之路俄羅斯民族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而東斯拉夫人是歐洲最為古老和最為龐大的部族集團斯拉夫人的一個支系。俄國和蘇聯的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斯拉夫人起源於歐洲南部的多瑙河流域。
  • 俄羅斯人為什麼信仰東正教
    「沙皇」這個稱謂和俄羅斯的「國教」——東正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俄羅斯人為什麼信仰東正教?俄羅斯是世界上幅員最遼闊的國家,可是在公元1000年以前,在俄羅斯大草原的東南部,活躍的只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被稱為羅斯人的部落。關於羅斯人的來歷,還有好多種說法,英國人霍斯金認為羅斯人應該是維京人,還有學者認為他們應該是瓦蘭人。
  • 圖文報導:普京聽取東正教大主教復活節致辭(圖)
    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路透社報導,俄羅斯東正教基督徒4月23日舉行活動慶祝復活節,大主教阿列克謝二世在莫斯科耶穌救世主大教堂就復活節致辭。
  • 東正教薰染出的俄羅斯
    今天的俄羅斯,又徹底回歸到一個東正教國家,國民中十之七八,都信仰東正教,蘇聯時期的意識形態全被摒棄掉了。元首普京也是個虔誠的東正教徒,他還曾說:「沒有東正教,就沒有俄羅斯」。
  • 30條關於俄羅斯人的日常,俄羅斯不愧是戰鬥民族,豁命真的猛
    俄羅斯人很喜歡貓,戰鬥民族的貓是真的用來抓老鼠的,不是我們想像中懶洋洋的喵主子。俄羅斯最著名、最大的博物館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就是冬宮,養著70隻貓,用來保護藝術品名畫不被老鼠吃掉。這裡的每隻貓都有正式編制、護照和個「貓」信息等記錄。
  • 中國叫俄羅斯「戰鬥民族」,那俄羅斯叫中國什麼?聽起來很耳熟
    作為曾經的沙俄霸主、共產主義實踐之地、政治手腕強硬的普京政府和被西方所忌諱的另類國家,俄羅斯可能會給人一種距離感,俄羅斯給人的感覺似乎總是強大而冷漠,其中不乏神秘。話雖如此,但俄羅斯寒冷的氣候,廣闊的國土,稀少的人口,讓這裡的人們形成了粗獷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彪悍的性格更使他們獲得了「戰鬥民族」的稱號。許多人認為,俄羅斯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在歷史上,俄羅斯是一個高度擴張的國家,幾百年來,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擴展到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這是一個典型的善戰民族。
  • 中國稱俄羅斯為「戰鬥民族」,俄羅斯為何稱我們為「契丹」?
    這不只是因為我們親愛的祖國能夠用它溫暖的臂膀給予我們溫暖,而且更加是因為在祖國強大的帶領之下,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光明。然而,即便如此,即便每一個祖國都莊嚴而不容懈怠,但是換一種角度而言,它卻又不是那麼的高冷而無法觸碰。很多時候,它又能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同時以一種親和而俏皮的面孔面對我們。關於這一點,最最突出的便是關於每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格了。
  • 俄羅斯猴幹掉一杯伏特加,臉不紅氣不喘,不愧是戰鬥民族的猴!
    在俄羅斯,這樣的畫面貌似並不稀奇,人和熊和平相處,並且熊在戰鬥民族人的面前居然這麼憨態可掬。俄羅斯人被稱為是戰鬥民族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的,戰鬥民族是名不虛傳的,別人養貓養狗,俄羅斯人養熊養狼的,大棕熊那麼壯,在俄羅斯人面前都是乖乖的,所以他們被叫做戰鬥民族戰鬥民族的人力氣大,有勇氣,很血性,男人女人都一樣,大冬天的冰冷的河水中這是很正常的,他們就喜歡挑戰,除了人以外,還有動物也一樣,戰鬥民族的動物也是很有戰鬥力的猴子是種很機靈的動物,動物幾乎是不會有什麼表情的
  • 零下60度,熊都受不了,俄羅斯人這樣避寒,不愧是「戰鬥民族」!
    但總的來說,冬季的遊客數量相對於其他季節來說還是比較少的,很多怕冷的人回海南避寒。北方氣溫相對較低,零下10度很常見,甚至二、二十、三十度都很少見。今天我們說的是俄羅斯,一個冬天氣溫零下五六十度的國家。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我都受不了零下5、6度,還零下五六十度?這還怎麼活?說起俄羅斯,這幾年對中國遊客也很有吸引力。俄羅斯地大物博,人口少,遠的郊區可能沒人。
  • 俄羅斯禁止在家養熊,戰鬥民族果然不一樣,熊:感謝法律!
    俄羅斯禁止在家養熊,戰鬥民族果然不一樣,熊:感謝法律! 一直以為「戰鬥民族」是個段子,可以跟熊打架!沒想到是真的,聚「今日俄羅斯」(RT)28日報導,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籤署了一部新法案,禁止俄羅斯人將鱷魚、熊、獅子、猿猴、眼鏡蛇和蠍子等大型食肉動物和有毒動物作為寵物,以保障「主人」和動物的安全健康。
  • 這裡是俄羅斯的東正教中心,是俄羅斯著名的金環小鎮之一
    在這裡能看到很多帶有「洋蔥頭」的教堂,這就是東正教建築的典型特徵。看到有人這麼描述,這裡是俄羅斯的東正教中心,其在東正教中的地位,有如天主教中的梵蒂岡。太美了,它位於市區東北71千米處,如同色彩夢幻斑斕的童話世界,是莫斯科最美的郊外小鎮。風景如畫,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是俄羅斯著名的金環小鎮之一。典型的東正教教堂建築群,拍照要額外給100塊盧布哦。
  • 有人說,是蒙古人讓俄羅斯人成為了「戰鬥民族」,但現實卻很打臉
    眾所周知,俄羅斯人外號為「戰鬥民族」,其民族性格尚武善戰,熱衷於擴張。但是他們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呢?一直眾說紛紜。有一種比較搞笑的說法,認為是因為蒙古的統治,才造就了俄羅斯人好戰的性格,在蒙古統治之前,俄羅斯人的性格是膽小的、懦弱的;在蒙古統治之後,俄羅斯人得性格是尚武的、善戰的,俄羅斯人的戰鬥民族特性源於蒙古。這種說法表面上看似乎很合理,實際上卻根本經不起斟酌推敲。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當我們對東歐歷史稍微深入了解時,就會發現該謠言有多麼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