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監督抽檢
日前,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組織開展日常食品監督抽檢、生食魚生專項抽檢和餐飲具專項抽檢,及時對不合格食品生產及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
本次共抽檢了25大類食品,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方便食品,餅乾,罐頭,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蔬菜製品,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豆製品,特殊膳食食品,餐飲食品,食鹽,共計427批次。經檢驗發現10批次產品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2.34%。
哪些產品抽檢不合格?
本次抽檢的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主要包括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食用植物調和油、其他食用植物油。共抽檢樣品29批次,不合格產品1批次。
本次抽檢的肉製品主要包括醃臘肉製品、燻燒烤肉製品、醬滷肉製品、熟肉乾製品、燻煮香腸火腿製品。共抽檢樣品44批次,不合格產品1批次。
本次抽檢的速凍食品主要包括速凍面米製品、速凍水產製品、速凍調理肉製品。共抽檢樣品42批次,不合格產品1批次。
本次抽檢的糕點共33批次,不合格產品1批次。
本次抽檢的其他餐飲食品包括發酵麵製品、油炸麵製品、熟肉製品、醬醃菜、自製飲料、涼拌菜、禽肉、生食動物性水產品。共抽檢樣品50批次,不合格產品2批次。
本次抽檢的餐飲具中,不合格產品2批次。
本次抽檢的餐飲食品還包括生食魚生、刺身等成品。不合格產品2批次。
抽檢項目不合格,有哪些危害?
乙基麥芽酚
▼
乙基麥芽酚是一種食品用合成香料,對食品的香味改善和增強具有顯著效果,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香味更加調和,使整體香味更統一,產生令人滿意的特徵風味。但是該物質過量食用對人的肝、腎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根據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植物油脂、動物油脂中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包括乙基麥芽酚。
乙基麥芽酚是人工合成化合物,目前未發現存在於天然物質中,因而在食用油中檢出乙基麥芽酚,可能是生產廠家出於增香的目的而違規添加;或是對原料質量控制不嚴,購進了含乙基麥芽酚的食用油用於生產而使最終產品亦含有乙基麥芽酚。
氯黴素
▼
氯黴素是一種常見的廣譜抗生素,因其對人體血液系統的損害較大,臨床上已較為少用。長期食用含氯黴素殘留的動物產品對人體健康有極大威脅,嚴重者會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灰嬰綜合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250號》中規定食用動物中禁止使用氯黴素及其鹽、酯。
造成氯黴素不合格的原因,是由於部分養殖者和經營者對法規了解不足,或者抱著僥倖心理,片面追求利益,在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禁用藥物。
微生物指標
▼
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均是食品微生物檢驗中的重要指標,主要評價食品的潔淨度,反映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及受致病菌汙染的可能性。菌落總數超標的食品,其中的微生物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表明食品受到人和動物的糞便汙染,提示食品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汙染的可能性較大。
造成微生物指標超標主要原因包括:
①部分生產加工單位對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重視不夠,操作人員衛生意識薄弱;
②生產企業對原輔料、生產設備和包裝材料的衛生質量與清洗消毒工作控制不嚴、不徹底;
③生產企業未進行有效的出廠質量控制;
④刀具、砧板等製作魚生的工具殺菌不徹底;
⑤魚生加工製作過程中受人員或環境的汙染;
⑥餐飲具的消毒殺菌工序不規範、包裝不嚴所致。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
▼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潔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滌劑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磺酸鈉,這是一種低毒的化學物質,它具有使用方便、易溶解、穩定性好、成本低等優點,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但是,如果洗滌劑在餐飲具有殘留,可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根據國家標準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規定,餐飲具的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mg/100cm2)檢測限量為「不得檢出」。
造成餐飲具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清洗餐飲具所用洗滌劑、消毒劑不符合標準要求;也可能是使用了過量的洗滌劑、消毒劑或衝洗不充分、不徹底,使餐飲具上殘留洗滌劑、消毒劑;還可能是洗滌劑、消毒劑浸泡餐飲具重複使用,造成交叉汙染。
監督抽檢合格產品信息
▊ 醒目仔精選(戳下方標題)
猜你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