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垃圾圍村 建設「美麗庭院」
——任縣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行動紀實
初春時節,走進任縣任城鎮太平莊村,只見家家門前整潔,條條街道乾淨。以前人們掩鼻而過的垃圾場,現在變成了大媽大嫂跳舞的廣場。近年來,任縣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行動,使各村村容村貌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智慧環衛系統解決管理難題
針對垃圾圍村問題,任縣積極探索「村收集、鄉監管、企轉運、縣處理」的四位一體城鄉環衛一體化處置新模式。2017年10月底,全縣195個村全部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處置。
為解決農村垃圾處理中「點多、線長、面廣」等管理難題,該縣引進了智慧環衛系統,通過雲平臺技術實現對全縣垃圾清運作業狀況的全程實時監控和管理,進一步優化傳統垃圾處置模式,實現高標準作業。
試點垃圾分類處置
「鄉親們出來看,大街有了收購站;三輪車大街停,車上放著四個桶;兩個紅兩個綠,垃圾分類要牢記……」早晨7點,大屯鄉小屯村的保潔員僧杏雲騎著綠色的垃圾分類車開始沿街收集垃圾,車上播放著垃圾分類順口溜。她介紹說,每天早晚各收一次,可回收利用的廢品直接過秤變現;有汙染的垃圾由縣、鄉集中無害化處理;無汙染且不可利用的由縣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理。
任縣在城鄉環衛一體化處置的基礎上,試行垃圾分類新模式。去年7月,小屯村作為全縣首個試點村,原來設置的勾臂式垃圾箱也換成了分類垃圾桶。
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任縣探索出「雙四分」辦法:把農村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類,在此基礎上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的全鏈條垃圾分類模式。
「家園革命」改善庭院環境
走進大豆村「美麗庭院」代表孫志平家,只見整個庭院整潔有序,窗明几淨。窗前一個小花園,後院還有小菜園,廚房的頂式抽油煙機和衛生間的水衝式馬桶一應俱全。「到處乾乾淨淨,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日子過得比城裡人也不差。」孫志平說。
2018年3月,任縣開始分步實施鄉村「家園革命」專項行動,通過改廁所、改廚房、改庭院、氣代煤、電代煤等「三改兩代」的方式,讓全縣鄉村換「新顏」。截至去年年底,任縣累計完成農村改廁4.5萬戶、「雙代」1.4萬戶。
「家園革命」是該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任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國立介紹,該縣將以高標準創建「2019年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完成示範縣」為抓手,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治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5項專項行動,助力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通訊員王培 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