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日本青年的心中,衝繩是一個藍色的夢想,他們嚮往著有一天能生活在這片由上百個島嶼組成的世外桃源裡,這就好像中國的年輕人想要去雲南或廣西陽朔一樣。在衝繩的那段日子,我遇到了許多來自日本大城市的年輕人,有些人是來這裡度假的,而有一些人則已在這裡定居多年。
我住的那間旅店的「店小二」妹妹已經在衝繩住了五年了,她來自東京市區的淺草。我問她,她父母對她目前的生活狀態有什麼看法,英文生疏的姑娘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回答了我:她把兩個拳頭放在頭的兩側,伸出食指模仿魔鬼的兩隻角,還吐出舌頭作兇惡狀。看來在享受瀟灑人生的同時總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後來我還去過東京,看到那如螞蟻般忙碌的人群時我才明白為什麼這個東京小妹妹會如此鍾愛衝繩。
衝繩最北邊的島嶼靠近日本九州,最南邊的島嶼靠近中國臺灣。這裡冬暖夏涼,氣候宣人。據說天氣晴朗的時候,從臺灣的宜蘭可以看到100公裡外的衝繩外島。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衝繩從古至今一直在不斷地吸收周邊國家的文化,這其中就包括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到了近代,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美國文化也傳到了衝繩。這些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成就了今天獨樹一幟的衝繩文化。這種熱情洋溢、色彩斑斕的文化曾一度風靡整個日本,所以在日本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夠看到衝繩文化留下的痕跡。
衝繩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服和空手道,我想全世界恐怕沒有人會不知道這兩樣東西。和服在早年間由衝繩傳入日本,並成為所有日本女士的最愛。不過如今在衝繩已經很難看到有人再穿和服了。和服在衝繩文化中佔有著絕對重要的地位,如果你是坐飛機來到衝繩的,那當你走下飛機、去提取行李的時候,就能看見機場內那座身著漂亮和服的女性塑像。她戴著大紅色的帽子,在蘭花的簇擁中正姿態優雅地歡迎遊客的到來。
空手道是在一百多年前傳入日本的傳說20世紀初期,日本天皇看到琉球的空手道表演,甚是喜愛,於是日本本島興起了空手道熱。當時最著名的空手道高手叫船越義珍,他把空手道推廣到日本本島,後來又經由日本傳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據說美國大兵在空手道的傳播和普及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和服和空手道還與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和服是衝繩本地的服飾,具體的款式設計和材料選擇深受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影響,空手道更是吸收了中國武術的精華。在衝繩,空手道被稱為唐手,據推測應該是在唐代傳入衝繩的。除了這兩樣東西,衝繩建築文化中的獅子和石敢當、飲食文化中的豬肉以及音樂文化中的三味線(用蛇皮製作的弦樂器)等,都深受中國文化影響。
到衝繩後不久,我就會發現那裡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都趴著一頭或者幾頭獅子,樣子類似於福建、廣東一帶房頂上的獅子,大多數人家的牆角下還立著一塊石敢當。後來我到了日本本島,發現這種布局已經成為了衝繩的象徵。在日本本島的衝繩紀念品店或衝繩飯店周圍,獅子的樣子千變萬化,它們有時候居於屋脊上,有時候蹲在飛簷上,有時候也會出現在其他位置,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獅子憨厚可愛的氣質。獅子現在已經成為衝繩的形象大使,就像中國的熊貓一樣,而且它還被做成了各種卡通形象,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或各類商業場所中。一些商家還把它們做成可愛的紀念品銷售,希望能起到驅邪避難、看家護院的作用
石敢當最早起源於中國山東泰山一代,是一塊牆角下的長條形石頭。如今在泰山,幾乎已經看不到石敢當了,但是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卻常能見到它。在衝繩,石敢當隨處可見,幾乎每棟房子的房角下都有一個石敢當。些別具匠心的商家更是把石敢當做成紀念品。石敢當本來是一個石將軍,有些設計師別出心裁地將石敢當與衝繩民居文化中的獅子結合在了一起,做成了獅子模樣的石敢當。
在衝繩首府那霸的商業大街兩側,每家燈紅酒綠的飯莊或五光十色的商店牆下都有一塊不起眼的石敢當。幾千年前的習俗依然生機勃勃地活躍在現如今的摩登社會裡,這種古老與現代的融合,也算是城市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同樣,在衝繩街頭的廣告中,我還注意到當地人依舊用「金木水火土日月」來表示一個星期的七天,據說這種表達方式在日本本島和韓國也很流行大概具備海洋性氣候的地方都盛產歌手和藝人,衝繩在這方面也不例外。日本娛樂界的天后級人物安室奈美惠的家鄉就在衝繩。每當夜幕降臨,衝繩的國際通大街上就會出現一些年輕的無名歌手駐足演唱,同時還出售他們灌制的唱片。如果外形條件好,就會引來很多人圍觀欣賞。特別是一些男歌手,經常會受到日本女學生的追捧。
衝繩的傳統樂器叫三味線,早年由中國傳入琉球。如今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區,依然能聽到三味線的聲音。那節奏明快的樂聲偶爾會透過一扇扇小窗傳入你的耳朵裡,也傳入你的心裡。
在手工藝品方面,衝繩自古就擁有璀璨的成就。衝繩的天氣一年四季都是溫暖溼潤的,所以很適合製作漆器,這項技術自從由中國傳來後,便在琉中國以及東南亞。同樣,中國的紡織技術也被衝繩人學來並製作出本民族的漂亮服裝。所以,在手工藝品盛行的年代,衝繩的經濟相當繁榮
剛才說的是中國文化對古代衝繩文化的影響,而現在的衝繩文化中則帶有非常濃重的美國文化烙印。雖然當地人在儘量洗刷美國文化留在本土文化中的種種痕跡,但在商業區,美國人的影響還是隨處可見。從我踏上衝繩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美國元素。
在旅遊業興盛起來以前,美國駐軍是衝繩經濟的主要支柱。美國文化主要滲透在衝繩的飲食和商業文化中。在衝繩,改良版的西餐隨處可見。國際通商業街兩側立有夢露和諸多美國卡通人物的塑像,它們既是迎合美國消費者的產物,也是衝繩現代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