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家族墓葬出土的器物(資料圖片)
考古發掘現場(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昨日記者獲悉,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為配合基本建設,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南郊香積寺村北發掘了7座十六國時期家族墓葬(編號M1-M7),出土文物64件(組),獲得了一批較為重要的考古資料。
香積寺村北十六國時期家族墓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子午大道以西,香積寺村以北700米處。此次發掘的7座古墓葬規模較大,排列有序,1座位於西北部,其餘6座位於南部,呈「一」字排列。墓葬形制均為坐北朝南的斜坡墓道土洞墓,共出土器物64件(組),其中陶器45件(組),銅器12件,鐵器6件,泥器1組,另有銅錢6枚。根據時代可分兩組。第一組:共1座,M7。出土器物22件,器類有大陶盆、陶多子槅、陶勺、耳杯、陶缽、陶磨、陶盤、陶井、陶灶、小陶盆、小陶甑、男侍俑、陶雞、陶豬、陶狗、銅弩機。第二組:共6座,M1~M6。共出土器物42件(組),另有銅錢6枚。器類有陶罐、陶倉、陶缽、陶磨、陶碓、陶井、小陶盆、小陶甑、陶牛車、陶鞍馬、女侍俑、男侍俑、陶豬、陶雞、銅環、銅簪、銅錢(五銖4枚,豐貨2枚)、鐵鏡、鐵削、鐵尺、銅印、銅鏡、泥球等。
考古人員根據編號為M7的墓葬所出陶灶、陶井、磨、多子槅、男侍俑、動物俑等器物分析推斷,該墓葬的年代應當在西晉晚期至前趙、後趙左右;M1~M6出土的陶俑、陶牛車、陶鞍馬、小口鼓腹罐等,特徵比較明顯,年代在前秦左右。其中M1所出的「豐貨」銅錢,為後趙石勒稱趙王后所鑄。關中地區的「豐貨」錢當是後趙統治時期流入,與五銖並行,使用時間並不長,最遲可能延續到前秦時期。「香積寺村北這批墓葬最有可能的埋藏年代應當在西晉末年至前秦之間。另外,M5出土一枚『奉車都尉』銅印,為我們尋找墓主以及整個墓地家族提供了重要線索。」考古專家表示,此次發現,為研究當時葬俗、葬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來源:三秦都市報
編輯: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