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廟是相聲三大發祥地之一,同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兒」齊名。一些老南京或許還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夫子廟比現在熱鬧得多,那時唱京戲的、變戲法的、唱白局的、練武術的、演木偶的……五行八作,說學逗唱,吸引了許多外省的遊客慕名而來。而相聲更是盛極一時,相聲大師侯寶林、劉寶瑞、張永熙,都在此跑過碼頭。
北京德雲社火爆一票難求 南京市場能否撐起一片天?
對於德雲社能否在南京站穩腳跟,北方相聲能否服南方水土,不少人持觀望態度。其中,觀眾對演員的接受度很關鍵。郭德綱、于謙不在南京的日子裡,德雲社其他演員能否具有相當號召力,撐起南京德雲社的演出呢?
北京德雲社自從郭德綱一炮走紅之後,"一票難求"便成了一個大問題。很多的觀眾都反映,德雲社的訂票電話永遠佔線,或者乾脆就打不通,可是轉天,這些票便會出現在門口的黃牛販子手中,據說有郭德綱在場的票價已經炒到了一張300,有何雲偉李菁場的票價也炒到了180。各紀念活動和專場演出的更是動則上千,讓一些囊中羞澀的愛好者們望而卻步。
「有句老話說,相聲過黃河死一半,過長江就全死了。我覺得不是這樣。」郭德綱說,「北京的天橋、南京的夫子廟都是傳統的相聲發源地,文化底蘊濃厚,有著很好的觀眾基礎,其他地方我也都看了,比來比去還是覺著南京更合適。」郭德綱說。
南京德雲社老郭首演的兩場票售罄 開張不送票耐心培養南京市場
本著「面向百姓,服務工薪」的服務宗旨,南京分社演出票價設定為30元、60元、80元、100元、120元、180元,含茶水小吃的包廂價則分800元、1000元、1500元三個價位。但記者登錄大麥網發現,28日首場演出,以及29日演出門票已經售罄。而從10月30日一直到11月3日晚,30元的最低價門票也賣完了。
從一周節目單來看,在老郭和搭檔于謙演出兩場後,南京德雲社演出基本靠「鶴」、「雲」輩德雲社弟子撐場。首演節目包括梁鶴坤的快板書,李雲天、王少立《八大吉祥》,劉鶴春、劉喆《誇住宅》,郭麒麟、閻鶴祥《學滿語》,張鶴倫、郎鶴焱《賣布頭》,嶽雲鵬、孫越《全德報》,郭德綱、于謙壓軸,主打傳統段子。這其中南方觀眾比較熟悉的演員除嶽雲鵬外,還有老郭的愛子郭麒麟。
劇場主打傳統風格 掛侯耀文所書對聯
記者了解到,南京德雲社接近1200平方米的劇場可容納260名觀眾,每周二至周日上演八場《北京相聲大會》相聲演出。劇場風格主打中式傳統建築,雕梁畫棟頗有古風。劇場分為樓上包廂和樓下雅座。和北京德雲社一般,南京分社門口懸掛的也是郭德綱已故師傅侯耀文所書對聯,「學笑藝為衣食雅諧共賞,奉高朋孝父母親和天下」。據說,這副對子是于謙去跟侯先生求的。昨日,不少老門東遊客欲先睹為快,均被保安擋在了門外。
不靠送票營造虛假繁榮
老郭相信德雲社的演出對得起票價。他說,北京小劇場相聲也沒有那麼熱,30多家劇場有二十七八家是靠送票帶來虛假繁榮,但德雲社是掙錢的。「我們是藝人,賣藝不賣人,雖然有票房的未必是好演員,但沒有票房的一定不是好演員。我們不送票,但我們的演出一定會對得起來買票的觀眾。」
「對於票房來說,北京的德雲社剛開始也不怎麼好,南京的相聲市場需要有耐心,要慢慢培育。」
南北文化有差異 南京人的笑點高?
郭德綱和于謙
德雲社的到來,南京相聲界都做出了歡迎的姿態。不過,從相聲技術來說,還是有人擔心,德雲社會不會水土不服?
「南派相聲和北派在藝術表達上還是不一樣的。」南京相聲界的新生代錢麟說,相聲畢竟是直接面對觀眾,是一門大眾的藝術形式,如果演員不了解南京的人文歷史,不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很難與南京人共鳴。
「而且,南京人的笑點,和北方也不一樣。」錢麟說,南方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因此,南京的相聲包袱比較多,幾乎是一句一個包袱,一個連著一個。但北方的相聲,節奏會相對慢一些。而且,在錢麟看來,德雲社的門票價格太貴,南京老百姓可能跟不上 這個節拍。
「但德雲社來了,對我們南京相聲的藝術也有好處。」呂少明說,中國相聲本來就有「北侯南張」之說,這兩個相聲大師之前就是相互切磋,相互成長的,也多次同臺獻藝。而郭德綱是侯耀文的弟子,屬於侯派,南京的相聲藝人都是張永熙的弟子,屬於「張派」。「侯張兩派再次在南京相遇,是大好事。」
有人擔心,買了票,卻沒看到郭德綱等「角兒」,會覺得不值?郭德綱解釋:「這個問題在北京小劇場就遇到過,解決辦法就是要培養新人,不是把我困在一個小劇場。我做的是相聲行業,希望人們說,去德雲社看相聲,而不是說看郭德綱。」
「其實很多年前,就有人建議我開分社。」郭德綱拒絕了。他認為,開分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地址要合適,觀眾要喜歡,演員布局要合理,實際運作要規範。
而實際上,南京德雲社本身已經面臨演員缺口。招聘本土演員則是一種本土化,又節約成本的做法。因此,老郭親自發布了「招演員」的微博,「南京德雲社開業在即!萬事俱備,我心激昂。現面向社會招聘相聲演員,共業春門。條件如下:一、年齡不限,受過專業訓練,有豐富舞臺表演經驗。二、德雲社系售票演出,故需演員掌握大量傳統節目。三、無門戶之見,天下同行共樂一家。惟欺師滅祖者勿入,面斥不雅。」引發眾多網友熱議,但記者從德雲社了解到,儘管投簡歷者不少,能符合條件的卻很少。劉先生告訴記者,我們演員在南京演出要一周一換,長期肯定難以為繼,需要有本土演員加盟。但是,合適的立馬就能演出的演員不好找。「我們要求有傳統段子的底子,很多人都是希望來當學員學相聲的,基礎顯然不夠。」
南京本土相聲「開心茶坊」
其實本土演員對南京分社開張態度相對平和,並不抱以敵意。「就跟一家飯館新開張,一家麥當勞開業沒什麼分別。
多了新鮮血液,觀眾多了選擇,也是好事。」南京相聲俱樂部秘書長倪明認為,「德雲社本身的運作模式已經十分成熟,郭德綱本身在江蘇觀眾心目中又有相當的人氣積累,運作南京德雲社是水到渠成。但能不能入鄉隨俗,這還不好說。」跟南京相聲俱樂部的公益性質不同,南京德雲社要靠長年演出來回收租金等成本,完全可以「和平共處」。
南京的小劇場相聲已經有了「開心茶館」和南京相聲俱樂部兩個演出團體,周末演出尤其紅火。德雲社來開分社,會讓南京相聲市場更火一把嗎?
對開心茶館和南京相聲俱樂部,郭德綱也早有耳聞,但還沒時間去看過。「我每次來南京錄節目,都是機場直接拉到酒店,酒店直接拉到電視臺。至今我認為南京就這仨地兒。」他認為德雲社和開心茶館、相聲俱樂部談不上競爭,「說相聲的人越多越好,一起把相聲市場做熱。」
開心茶館和南京相聲俱樂部相關負責人也對德雲社的到來看好,「南京本土相聲演員比較少,德雲社的陣容比較強大,能給觀眾帶來更多新鮮的演員和節目。」據悉,開心茶館開業6年才扭虧為盈,德雲社要花多長時間收回成本還是個未知數。
——————————————————————————————————————————————————————————————————————————
結語:
市場預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京的相聲十分紅火,夫子廟的相聲場每天總是笑聲連連,幾乎場場爆滿。德雲社的到來,或許能重現當年相聲市場火爆的景象。近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南京的相聲趨於冷淡,相聲藝術缺乏傳承力。為了重振南京相聲藝術的發展,傳承中華文化,再現老城南的繁榮民俗文化,邀請郭德綱率領他的藝術團隊來寧開設,讓南京相聲市場重現繁榮。
毫無疑問,郭德綱已經成為相聲界一個新銳代表品牌。說郭德綱是代表品牌,並非說他能代表整個相聲業水平,也不是說他實力冠蓋群雄,而是因為他製造的現象本身超越了傳統相聲的籬牆,使相聲藝術成為了「產品」,通過整合傳播手段,成就了代表相聲行業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