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9 15:2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見習記者 丁施昊 通訊員 李偉忠
手藝人在加工蠶絲被
見過蠶寶寶,養過蠶寶寶,但你知道蠶絲被是如何製作的嗎?冬天到了,擁有一床輕盈且溫暖的蠶絲被是很多人的期待,這不,在松陽縣象溪鎮的南州村,蠶絲被加工點裡人頭攢動,不少村民前來加工蠶絲被。
「昨天(12月17日),我們一共做了21床蠶絲被,天氣冷,來加工冬被的人挺多的。」加工點的負責人蘇輝陽一邊忙活一邊說。他和另外三位手藝人緊密配合,正將一片蠶絲慢慢拉開,形成一張方形大網,平鋪到加工板上。重複這些動作十五六次,才可以完成一床蠶絲被的被胎雛形。
從蠶繭到蠶絲被,這其中經歷了什麼?我們跟著加工點的手藝人,一起來看。
繅絲
把蠶繭放到繅絲機中,不斷撥動蠶繭,5-6分鐘即可形成蠶絲。原始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機器繅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機打的蠶絲柔韌性與蓬鬆度更好。
煮絲
取下繅絲機上的蠶絲,放到大鍋裡煮製,不斷攪動,使其脫膠。整個煮絲過程需要兩個多小時。
洗絲
成品蠶絲
煮好後的蠶絲用清水洗淨,並加入柔軟劑浸泡。最後脫水,就能得到一片制好的成品蠶絲啦。
拉絲網
將蠶絲製成蠶絲被,也是一門手藝活。根據被芯的要求規格,四人合作慢慢將蠶絲片拉成一張大小合適的絲網。然後把拉開的絲網一層層疊加,這個環節最講究手藝和用心,整個加工過程中,要求單張絲網拉撐和疊加時厚薄均勻,這直接決定了被子是否均勻蓬鬆、舒適透氣。
裝內套
手工縫製
當疊加的絲網達到了要求的蠶絲被子重量,就可以開始固定了。調整好位置,使絲胎邊緣與內套四周貼合。然後手工定點縫製,把絲胎與內套固定起來,防止移位,最後進行整理。至此,一床蠶絲被就加工完成了。
據了解,鄉土蠶絲單價260~280元每斤,加工費150~200元,以每床被子重7斤計算,一床蠶絲被計算下來約2千餘元,算是「奢侈品」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蠶絲被也已走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