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系列之《豆娘》:小時候一直以為這是蜻蜓!

2021-01-21 慈谿發布


空中旋律


- 1 -


聽說過有一種叫作「豆娘」的小昆蟲,但到底何為「豆娘」,以往一直不詳。

帶著水珠遊世界

直至2016年在一次翻閱《中國攝影報》時,方才曉得什麼是豆娘了。因為有一幅小昆蟲的特寫圖片,其標題很直白地標示為「豆娘」。而自己在這幾年來,也在住所附近小河邊的草叢中,用微距鏡頭多次拍到過它們。

交媾

豆娘的體長僅為1.5-7釐米,通常也就如過去縫被頭的針那麼大小,這大概就是人們往往忽略它們的原因吧。

豆娘給人的觀感貌似蜻蜓,所以本人過去也一度將它們當作「小蜻蜓」來看待。現才了解到它們與蜻蜓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眼睛的距離、腹部的形狀、停棲方式、飛行能力等會有明顯的不同。最明顯的區別是蜻蜓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平展在身體的兩側,而豆娘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合起來直立於背上。

有資料介紹說: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位於腹部,而雌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則位於尾部末端,所以交配的時候,雌性豆娘為了使它們的生殖器官到達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就會用彎曲的腹部彎到雄性豆娘的生殖器官,以利於交配。

那為何將這一小小昆蟲,賦於了這個極好聽的名字——豆娘?我在網上多次搜尋,至今還未查找到很有說服力的背景資料。

由於豆娘的體態優美、顏色鮮豔,且其翅膀顏色多變,儘管我們這裡對它們並不那麼了解,但聽說國內外很多愛好者還是很喜愛觀賞它們的。難怪宋代也曾有人為它們寫過不少詩。如:

 宋代有位無名氏的《阮郎歸·門兒高掛艾人兒》詩:「門兒高掛艾人兒。鵝兒粉撲兒。結兒綴著小符兒。蛇兒百索兒。紗帕子,玉環兒。孩兒畫扇兒。奴兒自是豆娘兒。今朝正及時。」

 宋代釋了惠的《丹霞見靈照》詩:「當風鴉臭氣,一個豆娘兒。燻得行人走,衝爺皺斷眉。」

宋代釋紹曇的《居士看日靈照先化去圖贊》詩:「這豆娘兒,短頭折腳。弄弄鬼精魂,攙先一著。看日龐公監本獃,深深好與一坑埋。」

以上內容,微信公眾號「慈谿發布」以《有種小精靈叫「豆娘」》為題,在2016年8月3日推送過;同月9日的「慈谿文明網」也以《夏日河邊的小精靈》為題,在「美麗鄉村」版塊中作了介紹;同月的11日,微信公眾號「慈谿本土文化」推送了《秋未高,氣已爽,——夏蟲兒正忙》這條稿子,其中選用的豆娘圖片,也都是來自這裡;慈谿市81890公共信息服務中心主辦的《民聲》月刊,有一個「窗內窗外」的專版,我作為該專版的「特約攝影師」,在次年的第5期中,也編發了一組豆娘作品。

 

- 2 -


瘦削的身子 輕薄的羽翼

翡翠色的肌膚 豆娘的四腳

如花蕊的顫抖

嬌小嫵媚

她們 首尾相合

努力地弓著細小的腰肢

在悄無聲息的飛行中

交配 私語

蝴蝶 蜻蜓與之比鄰

濃蔭之下池水照影

她們 習慣了於低處幽暗之所

躲避風和雨

一切宏大的主題

與她們無關

她們 不可能形成關於山頂烏雲

以及高原上滑行的鷹隼的任何想像

在精英們的視野中

她們是淺薄的

在她們飛越圍牆擬定的高度時

我正盯著一朵慵懶的雲

看他的飄散聚合

而此時 夕陽尚未墜落

河流寬廣 大地

沉默不語

豆娘的前身一定是嬌美的娘子

她們弱不驚風卻演繹了

生命中全部的喜悅

此時 那些青翠的藤蔓

牆角的青苔 低處的水

都在搖曳 騷動

滿懷春心

在豆娘的飛行中

變幻細小的影子


只有他們 在靜靜地慫恿

豆娘那細小的張狂

並且屏住呼吸

聆聽著 豆娘幸福的哭泣


這是一首來自網絡描述豆娘的詩,遺憾的是目前還不知道該詩的作者。

對豆娘的話題,這兩年自己感覺還蠻有興趣。一則是它們有一個很人性化、很女人味的名字;二是如此纖弱、完全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的豆娘,居然還是一種食肉的、有益的昆蟲。

為此,每當進入夏天,我時常會拿起相機對它們產生深厚的興趣,也經常會在清晨的草叢中繼續尋覓它們、陸陸續續地經過後期修飾後,依然提起筆來繼續寫寫豆娘……

豆娘屬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科。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於背上方。這是一類極美的益蟲,據說國外有些昆蟲愛好者對其痴迷的程度甚至超過了蝴蝶。

有資料介紹:全世界約有2800種豆娘,其中臺灣已知的約有37種,當然中國大陸也就更多了。

豆娘成蟲常在水域附近活動,在山川溪流甚或湖畔塘沼,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翩翩飛翔的嬌姿。它們的身軀看起來十分纖弱,稍不注意便很容易忽略。據說:有時也會發生同種豆娘同門相殘的景象。不過,類似情景我還未遇到過。

蜻蜓與豆娘的主要差別在於:


一是眼睛的距離。蜻蜓的複眼大部分是彼此相連或只有小距離的分開,而豆娘的兩眼有相當大距離,形如同啞鈴。


二是翅膀的形狀。蜻蜓的前後翅形狀大小不同,差異甚大;豆娘的前後翅形狀大小近似,差異甚小。


三是腹部的形狀。蜻蜓的腹部形狀較為扁平,也較粗。豆娘的腹部形狀較為細瘦,呈圓棍棒狀。


四是停棲方式。蜻蜓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平展在身體的兩側;一般豆娘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合起來直立於背上。

豆娘:在這火熱的夏秋季節裡,我踩著清晨的露水,仍會經常來看你們!

圖文|沈斌煊

責任編輯|太陽老師 玲媽媽

- END -

喜歡小慈推送的信息,就在右下角點一下「在看」


相關焦點

  • 發現藍蜻蜓 其實是豆娘
    李女士以為自己看到了稀罕物——藍蜻蜓。她十分興奮,馬上帶著照片到本報,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本地昆蟲攝影愛好者張先生卻指出:那不是藍蜻蜓,是豆娘!豆娘與蜻蜓同屬蜻蜓目,但不同科。8月8日,李女士到晉祠公園遊玩,在牡丹園旁的一條小溪,看到一根折斷的荷花稈上有一隻藍色昆蟲。因那昆蟲形似蜻蜓,顏色漂亮而少見,她用手機拍了下來。對昆蟲頗有興趣的李女士知道,藍蜻蜓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種類。
  • 發現藍蜻蜓 其實是豆娘
    李女士以為自己看到了稀罕物——藍蜻蜓。她十分興奮,馬上帶著照片到本報,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本地昆蟲攝影愛好者張先生卻指出:那不是藍蜻蜓,是豆娘!豆娘與蜻蜓同屬蜻蜓目,但不同科。8月8日,李女士到晉祠公園遊玩,在牡丹園旁的一條小溪,看到一根折斷的荷花稈上有一隻藍色昆蟲。
  • 豆娘是什麼動物? 豆娘和蜻蜓一樣嗎?
    豆娘是什麼動物? 豆娘和蜻蜓一樣嗎?時間:2016-09-08 10:0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豆娘是什麼動物? 豆娘和蜻蜓一樣嗎?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豆娘的名字。它是什麼動物,和蜻蜓一樣嗎? 其實,豆娘不是蜻蜓,它是蜻蜓的親戚。
  • 踏山偶遇豆娘還是蜻蜓
    一次登山進秦嶺一峪口,偶遇一物,我還以為是蜻蜓,就拍下它放到朋友圈,後來有常登山的驢友說這不是蜻蜓,是另一種昆蟲,叫度娘。回來在百度問了一下這位百事通度娘,這位度娘是如此解釋:度娘一般分布於華北、東北部分地區。棲息於挺水植物生長茂盛的池塘、湖泊、水渠附近。成蟲發生期6~9月。
  • 豆娘和蜻蜓有什麼區別
    豆娘和蜻蜓有什麼區別 豆娘的外形和蜻蜓很相
  • 拍到豆娘娉婷立
        ■走進嶗山   頌濤(文、圖)    我在嶗山拍到美麗的豆娘了。纖巧的身影,美妙絕倫,藍寶石似的身軀,晶瑩閃亮。大家看圖片,都會以為它是蜻蜓,其實它叫豆娘,要比蜻蜓修長、纖細許多,長弧形的透明紗翅有著絲綢的光澤,纖長的尾巴波浪一樣柔婉,玲瓏精巧的頭裸露出兩隻晶瑩的眼球,好似纖纖少女頭上的兩個髮髻。
  • 豆娘是什麼?它和蜻蜓一樣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咦,不是豆娘嘛?*主播:阿軟   *撰稿:付文超 *插畫:大雅   *製作:謝飛躍問:豆娘是什麼?它和蜻蜓一樣嗎?它是什麼動物,和蜻蜓一樣嗎?其實,豆娘不是蜻蜓,它是蜻蜓的親戚。豆娘正式一點的名字叫蟌,它和蜻蜓同屬蜻蛉目。蜻蛉目下面有三個亞目,其中「差翅亞目」的昆蟲統稱蜻蜓,而「均翅亞目」和「間翅亞目」的昆蟲則統稱豆娘。間翅亞目的豆娘只有兩種,一般聽眾在生活中幾乎沒有機會見到,我們這裡只談均翅亞目的豆娘。
  • 漲知識 原來我們見到的除了蜻蜓還有可能是豆娘
    原來平常見到的除了蜻蜓還有可能是豆娘。在平常看到的像小蜻蜓一樣的昆蟲它的學名是叫豆娘。在從分類學角度分析蜻蜓和豆娘都屬於昆蟲綱蜻蜓目的昆蟲,但是它們卻是處於兩個不同的亞目,蜻蜓屬於差翅亞目,所謂差翅亞目就它的前後翅是有差別的,而豆娘屬於均翅亞目,所謂均翅亞目就是它的四個翅膀的外形比較接近,看起來差不多的。蜻蜓停息的時候,兩個翅膀是平伸在身體兩邊的。而豆娘它的翅膀是合攏豎在背上的。蜻蜓的肚子,看上去一般會比較粗壯,或者有些是扁的。
  • 我愛豆娘
    ​翠胸黃蟌豆娘,當你第一眼看到它時是不是把它當蜻蜓了,我想很多人像我一樣以為它就是小蜻蜓。
  • 豆娘:在水一方的輕盈舞者
    那時的我,常將閒庭漫步的豆娘,誤認為是蜻蜓當中某類特別嬌小的品種,直至讀過關於昆蟲的圖譜之後,才真正將其分辨開來,並且知道了,它們和蜻蜓屬於近親。一般而言,豆娘的體形,較之於蜻蜓顯得纖瘦,前後翅形狀差異甚微,往往不善長途奔波;而蜻蜓肌肉較發達,前後翅形狀差異頗大,飛行方面則更是高手,可跨海翔飛數千公裡之遙。還有一點,豆娘棲息時,會將雙翅合在後背,而蜻蜓的翅膀則平展身側。
  • 【請您欣賞】興安嶺上的小精靈,蜻蜓中的花仙子——豆娘
    興安嶺上的小精靈,蜻蜓中的花仙子--豆娘豆娘(Caenagrion)屬於昆蟲綱,蜻蜓目,束翅亞目,統稱蟌(cōng)。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於背上方。身體細長且軟弱的飛行昆蟲,類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豆娘成蟲的身軀看起來十分纖弱,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但豆娘是肉食性昆蟲。
  • 豆娘的愛情
    儘管它們的愛是為了繁殖後代,但也不乏有感人之處。像天鵝,它們是一夫一妻相伴終生,配偶死後,另一隻會不娶不嫁直到生命終結。豆娘長得跟蜻蜓相像,它們顏色鮮豔,是食肉昆蟲,與蜻蜓同屬蜻蛉目。在體型上較蜻蜓小,最小的豆娘體長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豆娘歇息時翅膀伸長疊在一起,蜻蜓在停棲時,會將翅膀平展在身體的兩側,豆娘的眼睛像啞鈴。
  • 呆萌、乖巧、頑皮的豆娘見過嗎?怎麼拍的?原來使用了這些技巧
    這裡有10個技巧可以幫助您提高豆娘攝影水平。選擇合適的設備因為豆娘比螞蟻、瓢蟲等昆蟲大,可以用從傻瓜相機到單反、無反數位相機等設備拍攝。使用變焦鏡頭(100-400mm)可以拍攝出不錯的效果,但專用的微距鏡頭具有為高倍放大提供更近焦距的優勢也非常適合拍攝。如果您使用的是變焦鏡頭,將延長管安裝到鏡頭上可使其更近距離對焦並拍出良好的效果。這比購買專用微距鏡頭更便宜。
  • 迷人的豆娘
    豆娘屬於昆蟲綱,蜻蜓目,統稱蟌(cōng)。體形嬌小,休息時翅束於背上方。豆娘的身材和蜻蜓是一樣的,就是體型比蜻蜓小。豆娘有著迷人的身材豆娘的兩眼有相當大距離的分開,形狀像啞鈴一般。豆娘戀愛纏綿的樣子很浪漫,在草枝上,在綠葉邊,在柔光裡,在斜陽外,在大庭廣眾之下毫無顧忌的大秀恩愛。
  • 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原標題:澳大利亞發現豆娘新物種   新華社雪梨10月23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23日發布新聞公告說,該博物館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豆娘物種,對評估特定生態系統變化有重要意義。
  • 豆娘的愛情,熱烈而又悽美
    儘管它們的愛是為了繁殖後代,但也不乏有感人之處。像天鵝,它們是一夫一妻相伴終生,配偶死後,另一隻會不娶不嫁直到生命終結。豆娘長得跟蜻蜓相像,它們顏色鮮豔,是食肉昆蟲,與蜻蜓同屬蜻蛉目。在體型上較蜻蜓小,最小的豆娘體長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
  • 肉食性昆蟲:蜻蜓,小時候居然用屁股呼吸,畫面感太強不忍直視
    而蜻蜓,表面看起來謙謙君子、一表人才,但它絕對是奇葩生物中的一員。俗話說的好,往事不堪回首,誰過去沒有一段黑歷史呢。蜻蜓也不例外,這就得追溯到它的幼年生活了,小時候居然用屁股呼吸,呼吸的每一口氧氣都是帶有特殊味道的,畫面感太強不忍直視。蜻蜓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因為它的生命周期只包括:卵期、稚蟲期、成蟲期,不具有蛹期。
  • 草缸的神秘外來者——「豆娘」
    我們在買黑客蝦的時候,偶爾會伴隨夾帶來一些神秘生物,比如一種詭異的昆蟲,誤認為蜻蜓的幼蟲,草友們一般會甜蜜的稱呼他們為「豆娘」。可能是這個樣子↓可能是這個樣子↓也有可能是這個樣子↓來一張頭部特寫↓其實不然,豆娘是豆娘,蜻蜓是蜻蜓,並不是同一生物。豆娘身體細長,蜻蜓身體肥碩一些。看起來還是非常漂亮的,一種顏色鮮豔的食肉昆蟲,擅長捕食其他弱小昆蟲,蚊子、蒼蠅、蚜蟲燈昆蟲。算起來也是個益蟲。蜻蜓和豆娘的生長周期為:卵期→稚蟲期→(羽化)成蟲期。
  • 今年夏天京城環境改善雨水充沛 市民:蜻蜓好像小時候那麼多
    蜻蜓好像小時候那麼多傍晚,小凌來到北三環和平西橋家附近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小花園裡面帶孩子散步,這也是她和小夥伴們玩大的地方。猛然間她發現,空中有很多蜻蜓在穿梭。在她的記憶中,似乎只有小時候才見過這麼密集的蜻蜓。欣喜的她發了一條朋友圈,沒想到這成了大家的「共識」。這裡是附近比較大的一塊綠地,約有兩個籃球場大,除了草地和花卉,還有松樹、槐樹。
  • 蜻蜓寶寶長大後依然是「娃娃臉」,小朋友發現有趣的小秘密
    這是26日下午,在解放公園「蜻蟌之舞」溼地通識課上出現的一幕。參加溼地通識課的孩子們對於蜻蜓的生活習性、產卵方式早已了如指掌,而現在對於蜻蜓身上藏著的一些「小秘密」,感到既驚訝,又有趣。博得自然提供此次課程的授課老師、湖北博得自然生態中心研究員跳跳龍帶領小朋友們來到解放公園的一處窪地,近距離觀察蜻蜓的稚蟲,尋找蜻蜓身上的「小秘密」。「小朋友們知道蜻蜓小時候喜歡吃什麼嗎?」跳跳龍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