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野島毒氣博物館裡陳列的照片,展示了侵華日軍在中國山西發動毒氣戰的情景。
大久野島位於日本廣島縣竹原市忠海町離岸約3公裡處,是瀨戶內海藝予群島的其中一島,海岸線長4.3公裡,面積約70公頃。由於在二戰時曾被日本用作製造化學武器的主要基地,所以又被稱為「毒氣島」。
大久野島扼海上交通要衝瀨戶內海,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日本幕府時代即闢其為水軍基地。1868年明治維新後,明治政府在島上新修炮臺多處,將其打造成「軍都廣島要塞」。
20世紀20年代,日本政府看上了這塊可用於秘密生產毒氣的「風水寶地」——大久野島四面臨海,不僅可以保密,而且毒氣洩漏或汙染不會對鄰近居民產生危害。同時,島嶼遠離東京,即使發生事故,也能確保東京的安全。後來,日軍開始建造生產設施,主要包括位於島西北面的長浦工廠及三軒屋工廠,並以兔子為試驗品測試毒氣效果。由於毒氣工廠涉及軍事機密,大久野島一度被從日本發行的地圖上抹去,所以大久野島又有「從地圖上消失的島」之稱。
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後,大久野島上毒氣工廠的規模迅速擴大,各類人員最多時達5000人,可以生產裝備日軍的所有化學毒劑。到1945年,大久野島製造的化學毒劑佔當時日本所有化學毒劑產量的近90%。日本投降後,島上仍遺留有3270噸毒氣,包括1451噸芥子毒氣、824噸路易氏毒氣、958噸胡椒氣體及7噸催淚氣體。這些毒氣大都被美軍掩埋,也有部分毒氣製品被棄置海中,而用於試驗的兔子被悉數就地放生。由於戰爭結束後大久野島長時間無人居住,兔子便成了島上唯一的「居民」,並大量繁殖,如今的大久野島又被人稱為「兔島」。1988年,大久野島上建成一座毒氣博物館,供遊客遊覽。
二戰已經遠去,大久野島的毒氣工廠也早已廢棄,但其製造的毒氣所造成的危害卻仍在持續。1996年,日本環境廳曾對「毒氣島」進行了一次土壤和水質調查,結果發現土壤含有大量砷化物,汙染濃度超標470倍。在中國,日本軍國主義遺留的毒氣彈時至今日仍在危害著中國人民。更讓人擔憂的是,日本國內極端右翼勢力「毒心」不死,至今仍在遙想當年「大日本帝國」的輝煌,並想方設法推動日本走向「軍事正常化」。
從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首次使用化學毒氣,打開「潘多拉魔盒」算起,至今已近百年。百年裡,儘管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也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但近來在敘利亞發生的化武襲擊事件,仍在警醒著我們:惡魔並未遠去,人類仍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