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和電商直播有關的話題不絕於耳,薇婭、李佳琦等被人熟知,可以說2020年的最熱風口,非電商直播莫屬。
時間回到2016年4月,那時的淘寶直播剛剛上線,隨後的兩年裡快手、抖音等平臺紛紛上線了直播功能,整體行業規模也從200億增長至1200億。
而今天,直播功能似乎已經成了電商平臺的標配,內容社交平臺也紛紛採用直播形式進行帶貨或引流,從而加速流量變現,這時候電商直播的行業規模已經達到了4400億。而這不僅僅是銷量數字的增長更是大眾消費習慣的轉變,同時也孕育出一個更加成熟的產業——MCN(多渠道網絡服務)。
主播的走紅帶動了更多網紅從秀場、遊戲直播間走向了電商直播平臺,原本不被看好的MCN也逐漸進入資本的視線中。
根據艾媒數據中心顯示,到2020年中國MCN機構數量將突破兩萬家。目前MCN機構主要以直播帶貨、廣告營銷、內容生產業務為主。
隨著資本入駐、新興MCN機構入局,寵物行業如何利用新領域、新內容突破單一的變現機制與同質化的內容服務,銷量與品牌的選擇也成為行業突圍的關鍵。
寵物新國貨入局MCN
當前,萌寵大V們主要以快手、抖音、微博、B站為陣地。中國擁有1億多養寵用戶,已經有數以萬計的人,正在湧入這些平臺,準備掀起一陣又一陣的寵物浪潮。
越來越多的寵物品牌,會將寵物網紅大V,作為品牌宣傳與帶貨的渠道之一,這塊市場持續呈現擴大之勢。而大V通過MCN平臺接廣告,根據粉絲和流量的不同,費用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不少大V將此作為副業,收入可觀。
2016年,泰洋川禾CEO楊銘和papi醬共同創立短視頻MCN機構papitube,孵化了百餘位短視頻創作者,涵蓋美食、美妝、搞笑、生活方式、萌寵、文化等領域,成為中國短視頻MCN機構的開拓者。
隨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像是波奇網與百度、新浪、優酷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發力寵物MCN生態。,推出以星寵為IP的創作型節目,上線《星寵記》、《星寵堂》、《星寵萌工廠之番茄炒蛋》三檔節目,並在抖音平臺開發《星寵君》、《布偶喵萬七》《一喵三狗的日常》等抖音短視頻達人欄目,旗下擁有哈禮鹿呀、秋天、桃子的呸呸貓等優質視頻創作者,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產出的短視頻節目及其他媒體延展。
除此之外,像是寵物領域的MCN機構「星寵秀」,其通過籤約各流量平臺上寵物KOL和潛力素人拍客,產生優質內容。駐紮抖音、小紅書、百度、淘寶、一直播、花椒等平臺,合作的帳戶已有1500餘個。此外,他們還延伸了線下業務——「Live滾滾寵物樂園」,坐落於上海,室內建築面積達到2200平米,提供對外開放的寵物遊泳、行為矯正、人寵遊戲、活動舉辦等服務。
國民狗糧品牌瘋狂小狗,宣布與千秋歲聯合成立寵物垂直領域MCN機構「寵星探」,集合數十個品牌優勢資源,整合全網優質寵物內容、IP及內容創造者,建立孵化、培養、運營一體化化的線下管理中心,旗下擁有顧奈、牛肉飯、張敬業yeah、雲果的寵物等多位知名寵物達人。
除了寵物品牌外,一些遊戲、電器電子等域外行業也會找萌寵大V做廣告,彼此的受眾都是年輕人為主,行業受眾趨同。
寵物MCN市場困境
MCN最早是從Youtube平臺衍生的,只是個廣告代理和流量代理,對內容是沒有控制,價值有限。
隨著視頻的消費量與生產量的增加,視頻內容、廣告代理、流量分發等各方面都有更專業的要求,這也為內容創作者、平臺與廣告主之間創造了更強的紐帶。因此MCN除了最初的屬性之外,開始承擔更多組織、聚集內容生產的功能。
相比傳統電商B2B、C2C模式中的上遊品牌商家、中遊平臺、下遊用戶的模式,MCN打開了一個新的消費窗口,也是流量入口。而對於內容、社交平臺來說,增加了更多流量變現的方式。在MCN生態中,上遊主要為品牌商、生產方,中遊主要為主播、MCN機構,下遊則為消費者。
MCN機構為主播提供孵化、內容輸出、推廣營銷、供應鏈、品牌打造等服務。整體而言,賣貨的本質沒有變,營銷的方式在改變,MCN渠道費用低,運營成本低,且不受時間、地域限制。
而在這其中,寵物MCN公司有更多的局限和痛點。MCN是從過來傳來的,在國外MCN棲身於較大的行業裡,比如美妝、健身、潮牌等。所以其中一個特性是需要龐大的市場基數,包括受眾、品牌、粉絲、網紅等因素。而國內的寵物行業還處於發展階段,因此,MCN公司無論從網紅的數量,還是產品的宣傳需求,品牌的傳播意識,更甚至市場預算都很難養活MCN及眾多網紅。
許多寵物MCN試圖往上遊內容生產走,做垂直領域內的節目製作。但有的做的太淺,只是搭個線讓旗下網紅做聯合節目。有的做的深卻沒有優勢,直接做節目製作,每分鐘成本並不低。
有的MCN試圖往下遊內容分發走,自建視頻平臺。但旗下優質內容有限,流量成本高。大量內容的解約導致MCN現金流惡化,商業模式硬傷凸顯導致融資困難,最終導致整個MCN行業困難重重。
另一方面,國內的寵物行業大多品牌的公司,還沒有成熟的線上宣傳市場團隊,或者品牌宣傳部,這就導致線上宣傳缺少完整宣傳策略及執行規劃,甚至還無法將新媒體宣傳策略融入到公司的整體策略中。
MCN機構為銷量還是為品牌?
隨著MCN形態與行業的發展,傳統電商中「人貨場」的關係得到了升級。MCN同時具備了銷售和品牌營銷兩種屬性,幫助品牌實現精準銷售、產品宣發、店鋪引流等。
統電商藉助渠道去中間化、購物便捷等優勢快速成長,但因為消費者購物體驗差、退貨率高、商家運營成本逐漸提高等問題,平臺端流量紅利也逐漸觸碰天花板,整體行業增長放緩。
主播的出現,使得流量產生了「向心力」效果,成為流量的中心,輸出專業內容並與用戶發生更多的互動,從而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MCN補充了傳統電商的短板,即互動性更強。以羅永浩直播為例,在4月1日「交個朋友」主題直播前,在頭條、抖音及多家媒體平臺開始同步預熱。半個月的時間發布了9個作品,而粉絲量也從0增長到470萬。
在帶貨賽道上,主播的身份也不再單一,除了KOL、網紅之外更有明星、企業CEO、專櫃店員甚至是普通廠家。以短視頻為代表的內容平臺更是擁有豐富的內容沉澱、穩定的流量以及海量主播等前端資源,而電商平臺更具備供應鏈、品牌商等後端資源。
千萬用戶可以隨時打開視頻,與主播進行在線溝通,再加之有效的搶購、促銷活動力度,用戶與商品的距離更近。
電商直播的發展趨勢下,促使粉絲經濟再次被放大。前文提到的羅永浩,薇婭、李佳琦都擁有著堅實的粉絲群體。個人魅力、優惠力度以及對商品知識的專業程度,累積起粉絲的信任感,都會影響到產品的銷量。
銷量和利潤是企業活下去的必然因素,但品牌才是活得久、活得好的關鍵。短視頻在企業的品牌規劃內應該是屬於戰術性的行為,而不是戰略行為。MCN的核心是基於品牌傳播,銷售額則是流量形成的轉化率。
而品牌作為最終的路徑,銷量只是其中的一步,只要有了足夠的銷量,品牌才能夠存活。在沒有銷量的時候去追求銷量,有了銷量之後就要去做品牌。當然,這隻有大公司才可以到這個步驟,無論是銷量還是品牌,都需要看公司現在處於怎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