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德清縣子思橋村,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養蛇村」。在這個200戶人家不到的小村莊裡,有近100個養蛇戶,養殖著一百多萬條蛇。而這個「養蛇村」的故事,要從一個花甲老翁說起,他叫楊洪昌。在當地,被稱為蛇王。
貧困村裡頭的重症青年
時光回到1973年,那時候,子思橋村是方圓十裡有名的貧困村。
年輕小夥楊洪昌在村裡以捕魚種田為生,日子雖不富裕,但尚能餬口。但這樣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就碰到了坎。
21歲那年,楊洪昌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腰痛難忍,走路都很困難,更別提幹體力活了。
他四處求醫,花光了積蓄,身體卻未見好轉。窮途末路之時,一位上海的老中醫給他支了一個招:「你這個病我們這裡也治不好,你們莫幹山,有蛇,你去抓蛇吃。」儘管已經過去40多年,但楊洪昌對當時的就醫場景還是歷歷在目。
事實上,老中醫說的話,不無道理。早在400多年前,《本草綱目》就記載了中國17種蛇的藥用功效。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楊洪昌開始抓蛇泡酒喝。可這蛇,難抓不說,一直抓下去,終究會越抓越少。楊洪昌靈機一動,不如乾脆養蛇。一方面自己泡酒喝,另一方面,賣給藥商,還能補貼家用。
投資失敗 人生跌落谷底
養蛇的第一年,楊洪昌採購了4000個蛇蛋。他對它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心心念念想著能夠孵出小蛇,補貼家用。可八周之後,這4000個蛇蛋,大部分都變得乾癟泛黃,毫無生命的跡象。最終,只孵出了1000條小蛇,楊洪昌一核算,這前前後後竟虧了一萬塊錢!
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家庭一整年的生活費都用不了一萬塊。
自己身患重症,家中還有兩個女兒嗷嗷待哺,如今生意又虧本,楊洪昌一下子跌入了深淵。而虧本的消息在村裡不脛而走,閒言四起。走在村裡,楊洪昌都覺得抬不起頭。「說這個蛇是野生的,不好家養,還說我做這個生意是異想天開,徹底走偏了」,楊洪昌回憶道。
再接再厲 事業迎來轉機
雖然虧了本,但楊洪昌還是想再博一下。他閱讀書籍,拜訪專家,調整養殖方案,最終決定放手一搏,加量採購,買了40000個蛇蛋。
誰也沒想到,2個月後,這40000個蛇蛋,竟然孵出了37000多條小蛇。
當時藥商過來採購小蛇,一條能給三塊八毛錢,就這樣,楊洪昌一下就賺了十幾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萬元戶。
「整個村子都轟動了,在那時候,鎮長都是要親自到萬元戶來拜訪的」,回憶起那段時間,楊洪昌依舊面露欣喜。
沒多久,鄉親們接二連三地來拜訪楊洪昌,無非都是一個目的——希望楊洪昌傳授養蛇的技術。楊洪昌也不計前嫌,毫無保留地將養蛇的技巧傳授給鄉親們。一夜之間,原本讓人避之不及的蛇,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鑰匙,一股養蛇風潮開始在村裡蔓延開來。
養蛇高風險 曾險些命喪蛇口
子思橋村地處浙江北部,年平均氣溫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溫暖溼潤的自然條件使得這裡成為眾多蛇類繁衍棲息的理想家園。最多的時候,子思橋村養了近300萬條蛇,85%的村民都在從事養蛇。
子思橋村養殖的蛇類,以赤鏈蛇和蝮蛇居多。前者在中醫可以入藥,後者分泌的蛇毒可以提煉出各種藥劑。
以蝮蛇為例,一百斤蛇一次可以取出一百克蛇毒,一般十來天就可以再取一次。而蛇毒,每克可以賣到一百五六十元。這對村民來說,無疑是一份重要的收入。
但養蛇,也並不簡單。「蛇不像雞鴨牛羊,餓了會叫,蛇有什麼症狀你看不出來的,所以你要始終保證它的養殖環境是良好的。」
對楊洪昌來說,養蛇的另外一個煩心事,就是要時刻保持警惕以防被蛇咬,尤其是毒蛇。買蛇賣蛇繁忙的時候,楊洪昌一天最多被咬過上百口,但都是無毒蛇。面對毒蛇,楊洪昌可絲毫不敢大意。曾經被劇毒的五步蛇(尖吻蝮)咬過一口,讓他吃盡了苦頭。「在給五步蛇(尖吻蝮)取毒的時候,它的牙齒三百六十度會轉,頭抓牢了,沒注意讓一個牙齒咬在手指頭上。」現在回憶起來,楊洪昌還是一臉驚恐。要知道,五步蛇(尖吻蝮)是臭名昭著的毒蛇,被咬傷後若不及時治療,有喪命的風險。「馬上開刀,橫的一刀、豎的一刀,再水龍頭衝,衝的時候血出來的時候,毒液也讓它排掉一點,再去打血清,還好打血清以後後來沒什麼大事。」養蛇村的轉型之路
就這樣忙忙碌碌了幾年,不知是上天眷顧還是蛇酒真起了作用,楊洪昌的腰,竟然不痛了。
子思橋村的收入水平,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然而,好景不長,21世紀以後,不少人發現了養蛇的商機,短短幾年間,全國各地湧現出了大大小小800多個養蛇村。大量商品蛇及蛇製品湧入市場,導致價格暴跌。以赤練胎蛇為例,最便宜的時候從三塊八跌到了四毛五一條,子思橋村的不少養蛇戶虧得血本無歸。
楊洪昌意識到,要在這場全國範圍內的養蛇競賽中勝出,首先要對現有的粗放型養蛇模式做出改變,要做「精品蛇」。
「好貨不愁賣,好店不愁客「,他帶領村民建蛇池、蓋蛇棚,搞標準化的養殖,另一方面,申請國家級的原產地證書。他甚至將原本打算在上海買房的錢,都投入到了養蛇標準化的試驗和推廣之中。如今,楊洪昌已在市場站穩了腳跟。去年,他憑藉養蛇,創造了上千萬的營業額。
現在,他又有了新目標,他希望借著國家推廣中醫的東風,讓更多的西方國家知道蛇的藥用價值。
唯有歷久彌新,才能更好地生存,養蛇是這樣,其它,也是一樣。楊洪昌的養蛇事業,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新聞Knews記者:施聰 編輯: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