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語》讀起來非常押韻,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背誦,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被大家重視,如何紮下傳統文化的根,其實從小教孩子讀誦或背誦這些經典就是為孩子紮下了根,今天開始跟大家一起帶著孩子學習《小兒語》。
先來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很多小朋友都聽過,故事的名字叫做《司馬光砸缸》!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司馬光的人,他7歲的時候,一舉一動就已經特別穩重了。
有一天,他跟小夥伴們在花園玩捉迷藏。其中的一個小朋友用小手絹蒙住眼睛,其他小夥伴迅速地藏起來,有的藏在樹上、有的藏在假山上,有的躲到了花叢裡。等小朋友們都藏好了,那個蒙住眼睛的小朋友開始找大家。
蒙著眼睛的小朋友小心翼翼的左摸摸,右摸摸,其他小朋友都屏住呼吸,恐怕被發現。可是,突然聽到「普通」一生,接著就聽見有人喊:「救命啊!救命啊!」小夥伴們都趕緊跑出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救命啊!
原來,假山上有一個裝滿了水的大水缸,爬到假山上的小朋友不小心,腳底一滑,掉進了這個大水缸裡。
這個大水缸很大,司馬光和小夥伴們根本就夠不到水缸口,他們聽到小朋友的救命聲,卻沒有辦法把小朋友從缸裡拽出來。其他小朋友嚇得都跑掉 了,有的 一邊跑一邊哭。
司馬光這時候急中生智,抱起加上周圍的一塊石頭,朝水缸使勁地砸去。因為司馬光力氣太小了,連砸了好幾下,只聽「咔嚓」一聲,水缸才被砸開一個大洞,水順著洞口流出,一會水就流光了,水缸裡的小夥伴也終於得救了。
司馬光遇到緊急的事情能夠沉著冷靜,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一點十分可貴,所以,司馬光長大後,成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人們都稱他為司馬溫公。
在《小兒語》開篇就說到: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
十差九錯,只為慌張。
沉靜立身,從容說話。
不要輕薄,惹人笑罵。
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所有的言語和行動,都要穩重,從容不迫;我們所有出現的一切出錯,都是因為我們慌慌張張造成的。待人接物要沉穩,說話要不快不慢,語氣平和;言語和動作不要輕浮,否則讓人笑話和責罵。
本文轉自:慈光文化
感恩慈光文化為我們帶來的故事和解析,希望大家都多多學習傳統文化,從小立大志,將來成為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