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口白海豚數量佔全國一半
廣東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主會場活動在珠海市舉行 主題:「珍惜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金羊網訊記者趙燕華、通訊員肖乃花報導
-
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在珠海長隆啟動
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內的中華白海豚。(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珠海4月28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官文清)4月27日是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當天,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粵港澳大灣區地處珠江口,既是全世界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海域,也是粵港澳經濟文化交匯的區域。據介紹,珠江口現存有全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多年來廣東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卓有成效。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2018年監測過程中目擊海豚244群,共864頭。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4月27日~5月27日,呼籲「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月在珠海舉行。中華白海豚,粵閩等地的漁民稱它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它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動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延續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估算,目前全國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為4000餘頭。
-
保護中華白海豚,原來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4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共同主辦,廣東省長隆動植物保護基金會、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承辦,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2300多頭 正建救護保育基地
記者日前探訪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目前共有2300多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一帶。該保護區位於珠江口海域內伶仃島至牛頭島之間,西至珠海淇澳島,東至粵港水域分界線,這裡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涵蓋嬰兒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全部6個世代,是中國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數量最多的區域。
-
有人在東江拍到了中華白海豚
疑似中華白海豚,或從珠江誤入「根據外形和膚色初步判斷,疑似一頭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做出初步判斷,並推測這隻中華白海豚可能是從珠江誤入東江的。目前,中華白海豚僅在廈門九龍江口水域、廣東珠江口水域、香港大嶼山以北水域和圍繞龍鼓洲及沙洲的水域中保持較大的種群。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呈粉紅色。廣東珠江口保護區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保護區管理局已累計識別2381頭中華白海豚。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漁業專家現場檢查,證實白海豚死亡。昨晚,中華白海豚被運往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記者 鍾思敏:「我現在已經來到了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的低溫冷藏室,昨天晚上在惠州潼湖發現的已經是死亡狀態的中華白海豚,已於昨晚11點運送到這裡,工作人員介紹,這一條白海豚身長2.5米,體高70釐米,約400斤,已經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僅存活802頭 海洋汙染成死亡主因
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灘兩次發現白海豚屍體,一隻為身長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隻專家估計年齡在6個月至1歲之間。9月25日發現於澳門海灘的白海豚,體型較大的身長2.05米,重約150公斤,擱淺在海邊石灘上,腹部裂開,性別有待確定;而另一具體型較小的中華白海豚屍體重約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蓋著一層胎兒血膜,估計是初生海豚。
-
中華白海豚
科研工作者就是根據白海豚個體的斑點、背鱗等自然特徵信息,對不同的地方種群進行照相識別,建立識別個體資料庫,進而對白海豚的社群結構、活動範圍及家域等進行深入的研究。:數量最多的種群發現於珠江口,現在約有2000頭;北部灣的中華白海豚,目前數量穩定在140頭左右,廈門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在60頭左右,臺灣海域70頭。
-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2014-06-05 23:36: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官方的統計表明,北海已成中華白海豚數量最多海域。 廣西北海市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員張宏科5日指出,雖然現在北海從大風江口至南流江入海口中華白海豚總量接近300頭,成為目前全國中華白海豚最多的海域,但是這300頭還是個很危險的數字。 張宏科當天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數量總體呈直線下降,保護「海上大熊貓」刻不容緩。
-
廣東為中華白海豚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美麗的白海豚年內有望在珠江口自由自在地遊弋昨日,記者從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廣東省正在申報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有望在年內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屆時珠江口一帶近1000頭有「美人魚」和「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將受到更好的保護,連經過保護區一帶的高速快艇也要為它們減速讓路。廣東白海豚全國最多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資源環境管理處處長馮吉南介紹,近兩年來,他十多次與動物保護專家和其它人士到珠江口伶仃洋一帶觀察中華白海豚,每次都能看到一群群可愛的白海豚在水面跳躍。
-
研究報告:重金屬汙染致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未來瀕臨絕種
,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香港水域與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多種重金屬物質,預計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有可能在未來60年內大幅減少74%,瀕臨絕種危險。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當日對媒體表示,保育基金與中山大學2011至2012年度合作成立了中國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基因資料庫與海洋環境樣本資料庫。這兩項研究用以調查和監測香港及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健康和環境狀況。2013年雙方共處理了28宗鯨豚擱淺個案,當中有9條為中華白海豚。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在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樣本中發現含有多種汙染物及重金屬,情況令人憂慮。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它們身長約2米,呈紡錘形,看起來十分可愛。
-
這片海域仍是中華白海豚的家
這些,從側面印證了中華白海豚沒有因為大橋的修建而遠離家園。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介紹,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伶仃洋生活的中華白海豚等物種,耗資約3.4億元。據介紹,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面積為460平方公裡,港珠澳大橋共涉及保護區海域約為29平方公裡。為對抗敏感的海洋環境、保護白海豚,港珠澳大橋優化建設方案,化水上施工為陸域加工、化工地現澆為工廠製作,儘量減少海上作業時間和作業範圍。
-
港珠澳大橋: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實現「零傷亡不搬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1日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穿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水域的海洋環境極為敏感。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