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如何恢復敦煌壁畫的原貌

2020-12-03 騰訊網

石窟藝術是伴隨著佛教的傳來而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在印度很早就有鑿石窟以修行的傳統,從現存的石窟遺蹟來看,不僅是佛教,包括印度教、耆那教都曾進行過石窟的開窟,這可以說是印度文化的一個傳統。

因此,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除了在城市中營建寺院外,也仿照印度的習慣在遠離城市的地方鑿建石窟、雕刻佛像、繪製壁畫。在中國也留下了大量古代石窟遺蹟,如克孜爾石窟、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等,就是在佛教傳統影響下而建成的。

印度的大量石窟都是鑿建在石質堅硬的山中,在開鑿石窟之時就設計了石窟內的佛教雕刻,石窟中以雕刻為主體。中國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就屬於這個類型。但在甘肅和新疆一帶,由於山巖大多屬沙礫巖,不能雕刻。古代的藝術家們就採取了塑像與壁畫相結合的形式。以克孜爾石窟、敦煌石窟為代表的佛教石窟因此而留下了數量可觀的壁畫,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資料。

經過一千多年的風吹日曬,這些古老的壁畫今天大多已變得斑駁陸離,由於變色和褪色及壁面的各種病害,我們今天看到的壁畫與製作當初的狀況已有很大的距離。不少觀眾由於不了解壁畫變化的情況,往往誤把現在所見的樣子當作是壁畫的真實面貌,從而對中國古代壁畫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誤區。本文試圖以敦煌壁畫為例,分析一些常見的壁畫變色現象,以引起學界的重視。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 菩薩

張大千臨摹 莫高窟第323窟菩薩

變色的問題

據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專家的調查分析,敦煌壁畫所用顏料中,由於一部分顏料中包含了容易變色的成分,在一定溼度變化的條件下,就產生了變色,其中如某些紅色和白色顏料,經過千百年的時間,現在已變成黑色。

壁畫中的石青和石綠色、白色等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穩定性強,歷經一千多年還不變色。尤其是北朝時期的壁畫中,石綠和石青的純度很高,石青類顏料中較多地使用了青金石顏料,穩定性很好,因此歷經一千多年而不變色。

而有些紅色和白色卻因為含鉛等物質,就會變黑。其他的顏料經過混合,特別容易變色,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少壁畫都有較大程度的變色。而不同顏料變色的程度不同,也形成了壁畫變色情況的複雜性。從現存情況來看,古代壁畫中凡是用色較豐富,層次較多的壁畫,變色就比較嚴重,而用色較單純,混合色用得少。

褪色的問題

由於莫高窟地處沙漠戈壁,時時受到風沙的影響,風化會使壁畫顏料脫落、變淡。光線照射也是壁畫褪色的最主要原因,同一個洞窟,我們發現在光照較強的位置,壁畫往往就變淡,而在光線很難照射到的位置,壁畫相對來說保存的狀況要好一些。凡是露在洞窟外長期受陽光直接照射的壁畫,就變得很淡,甚至消失了。通過現代科技的測定,也可知光線對壁畫顏料的變色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當然,顏料本身也存在衰變的問題。

壁畫的變化除了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外,還有很多因素,如今天在文物保護中稱為壁畫「病害」的,包括壁畫顏料層起甲;壁畫地仗層酥鹼、鹽化;地仗層空鼓、脫落;顏料層黴變、汙染;以及過去的香火和洞窟居住人造成的對壁畫的煙燻等等。各種各樣的病害都在改變著壁畫的面貌,使我們今天所見的壁畫已不是最初建造時代的原貌。因此,當我們面對古代壁畫時,如果不考慮它千百年來的變化情況,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得出錯誤的結論。

莫高窟第9窟供養人像 褪色情況

莫高窟第9窟供養人像復原 史葦湘 歐陽琳 復原臨摹

研究者對壁畫原貌的探索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的畫家們開始到敦煌臨摹壁畫,同時也開始探索敦煌壁畫的原貌。張大千先生在敦煌臨摹壁畫兩年左右,他的臨摹品基本上都採用復原的辦法。但由於當時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尚未展開,對變色情況的認識也非常不足,張大千想恢復壁畫的原貌,卻沒有客觀的依據,只能憑想像來完成。張大千臨摹的目的在於學習敦煌壁畫之後創作新的藝術。

因此,臨摹得是否真實,並不是第一位的問題。在那個年代,對敦煌壁畫的研究也並未展開,各時代壁畫在線描、色彩等方面的風格差異還沒有搞清楚,因此,張大千隻是以他所想像的古代應該有的顏色來表現,並沒有較為客觀的依據,張大千復原的臨摹品,只是他個人的風格,而不是真實的敦煌壁畫。

在張大千臨摹壁畫的同時,以王子云為首的西北考察團也到了敦煌,他們也臨摹了一些壁畫。可惜由於他們停留的時間太短,限於當時的繪畫條件,他們臨摹的作品也不夠客觀。直到1944年成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以常書鴻為首的畫家們才開始了有計劃的臨摹工作。當時的敦煌藝術研究所出於真實地保存壁畫資料的目的,主張以客觀臨摹為主。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究所的畫家們逐漸探索出一條臨摹的路子,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段文杰先生總結了敦煌壁畫臨摹的三種方法:一是現狀臨摹,二是舊色整理臨摹,三是復原臨摹。客觀地進行現狀臨摹是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以來對臨摹工作的基本要求。

莫高窟第428窟中心柱東壁龕內變色壁畫

莫高窟第428窟中心柱南壁龕內變色壁畫

雖然強調客觀臨摹為主,但是如果不了解古人是如何畫壁畫的,不了解壁畫變化之前的真實面貌,則很難把握敦煌壁畫的精神。敦煌早期壁畫由於變色嚴重,我們往往很難看出其原貌,有人就認為早期壁畫較「粗獷」,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我們從段文杰臨復原的第263窟壁畫中看出北魏壁畫的精緻程度。

第263窟原壁為北魏時期繪製,但在宋朝晚期或西夏時期,在北魏的壁畫上抹泥重繪了壁畫,後來由於表層壁畫脫落,露出了北魏壁畫,當然這些壁畫也殘損較嚴重,但卻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北魏壁畫未變色的一些狀況,段文杰先生從中探索了西域式暈染法的基本技法。他復原的北魏供養菩薩像是有依據的,不是憑空想像的。

唐代壁畫是敦煌壁畫中成就最高,也最具代表性的。但是敦煌唐代壁畫很難找出完全反映唐代風格而沒有變色的作品。我們通過一幅復原臨摹品《都督夫人禮佛圖》則可以了解唐代人物畫的成就。段先生利用當時還能看到的壁畫狀況,又根據長期的研究,對比唐代同類壁畫的線描、色彩等處理方法,經過反覆探索,最後按唐代應有的原貌進行了復原臨摹,成為了敦煌壁畫臨摹的代表之作。

七十多年來,在敦煌從事臨摹工作的畫家從他們的繪畫實踐中總結了豐富經驗,對我們認識敦煌壁畫的原貌提供了很多啟發。而歷史、考古與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使我們逐漸把握了敦煌古代社會歷史以及各時期壁畫藝術的特徵;近年來自然科學的研究,也使我們對敦煌壁畫的顏料成分、變色情況有了深入的認識。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應該有條件從表象推測出不同時期壁畫的原始風貌。當然這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決不是用簡單的公式可以套用的。因此,當我們面對一些變色或者褪色的壁畫時,有一些基本的思路可以用來考察壁畫的原貌。

(來源:旃檀精舍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來壁畫的變化
    1、變色的問題據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專家的調查分析,敦煌壁畫所用顏料中,紅色有:土紅、硃砂、鉛丹、密佗僧;綠色有:氯銅礦、石綠;白色主要為:滑石、硬石膏、石膏、白堊、高嶺石和雲母。>莫高窟第263窟北壁供養菩薩莫高窟第263窟北壁供養菩薩復原(段文杰復原臨摹)壁畫中的石青和石綠色、白色等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穩定性強,歷經一千多年還不變色。
  • 千年傲驕的敦煌壁畫,我們怎樣欣賞它如來地•傳統藝術
    這是一座隱身在沙漠裡的千年美術館。流光溢彩、冥想禪定、拈花一笑…在一扇扇石窟門後寂無聲地千年光華璀璨著。由於顏料歷經千年的蛻變,暈染的過渡層次逐漸得模糊,一些顏色逐漸變成了粗黑的線條。敦煌壁畫的顏料大多是取自硃砂、孔雀石、雲母、外國寶石等天然礦石。
  • 大話西遊2:敦煌壁畫重現大話,千年佛窟要靠玩家合力修復
    最近《大話西遊2》便和敦煌市博物館開展了二次聯動,一手「石窟壁畫」玩法及實景臨摹副本,讓玩家們在遊戲中領略到了千年敦煌的風採!遊戲外,這次《大話西遊》與敦煌博物館緊密合作,製作了《緣起敦煌》紀錄片,為人們講述了敦煌石窟的千年之美以及大話開發敦煌玩法內容的匠心細節。
  • 【貴比黃金】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
    敦煌壁畫是一顆明珠,鑲嵌在西北大漠的石窟上。據統計,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石窟在內的大約522個洞窟中留有共計約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美輪美奐的敦煌壁畫】它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六國,後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被畫師們創作,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展現了我國繪畫的發展脈絡。敦煌壁畫大量使用了青金顏料敦煌壁畫是我國最為珍貴的國寶之一,同時也是一部中國重彩藝術的「二十四史」。
  • 飛天女神也要「爭C位」:敦煌壁畫如何變身動畫劇?
    讓千年壁畫「變身」國漫動畫,這也是敦煌研究院和騰訊通過「新文創」模式,在敦煌文化數字內容創新上作出的又一探索。讓壁畫「動」起來,挑選故事有標準敦煌257號洞窟的《九色鹿經圖》圖片來源於網絡《九色鹿經圖》繪於敦煌257號洞窟的西壁中部,是北魏洞窟的代表作。
  • 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以至於貴比黃金
    敦煌壁畫是一顆明珠,鑲嵌在西北大漠的石窟上。據統計,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石窟在內的大約522個洞窟中留有共計約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美輪美奐的敦煌壁畫 它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六國,後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被畫師們創作,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
  • 敦煌壁畫中的那些稀奇樂器究竟是什麼?
    近千年來,莫高窟始終給世人以無限探索的可能性。迴蕩在佛窟壁畫內的時光音律被封印在飛天或菩薩手中的各型樂器中,不禁讓人們好奇,音樂與莫高窟又產生過怎樣的美妙共振?經歷北涼至元十個朝代的莫高窟,在近千年的歷史軌跡中所留存下的洞窟共有492個。其中,與音樂題材相關的洞窟多達240個,約佔整體數量的一半。音樂的重要性存在不言而喻。
  • 敦煌壁畫 無動物不歡愉
    原標題:敦煌壁畫裡的「動物世界」,溫馨有愛!254窟 《摩訶薩埵捨身飼虎》中的羊在遍布敦煌735個洞窟的五萬多平米的壁畫中,宗教主題是絕對主角。但在追求飽滿、華麗,甚至有些熱鬧的敦煌壁畫上,怎麼少得了動物們的身影?
  • 「雲遊敦煌」掌中驚豔:穿越千年的身臨其境
    4月13日,敦煌動畫劇、語音解說壁畫功能的融入以及在「騰訊新文創」在微信朋友圈的推送,再次讓「雲遊敦煌」成為熱點。一瞬間,點讚滿屏。筆者也是通過「騰訊新文創」在朋友圈的廣告推送才得知這款小程序,的確有點out了。但打開之後,心生驚豔,敦煌特有的色彩氣息,與穿越千年的古樂撲面而來,一下將參與者帶到一個仙樂飄飄、香火繁盛的古代世界。
  • ...館線上展覽《可移動的敦煌壁畫——武威市博物館館藏精品水陸...
    武威市博物館線上展覽《可移動的敦煌壁畫——武威市博物館館藏精品水陸畫展》(之一) 2020-12-0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譚盾《敦煌·慈悲頌》-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穿越敦煌千年歷史重現中華文明史詩敦煌·慈悲頌它是一部氣勢宏偉,意義深遠的巨作,它像一個千年的夢想,擁抱著歷經磨難的人類,給我們帶來此刻的慰藉與未來的希望……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蘭州大劇院承辦的2020年蘭州市惠民演出——《敦煌·慈悲頌》將於2020年12月26-27日每晚8點在蘭州音樂廳震撼上演。
  • 以敦煌壁畫為代表 關於壁畫的形式和製作方法的討論
    北魏時期的壁畫除了漢代的傳統之外,受印度和西域的影響很大,規模也愈來愈大,從敦煌壁畫來看,規模之大是空前的。敦煌壁畫間接地也表現了現實生活,比如建築、舟車、制度、禮儀行列、儀仗、服飾、百戲、生活情節等,但這是從宗教主題中表現的,而漢代作品,從遼陽漢墓以及營城子、河北望都、河南洛陽、山東梁山等漢墓壁畫看來,仍以表現本土人民或統治階級的生活為主。 首先是用油畫法畫壁畫,它的好處是可以與建築同時進行,最後安裝上去,不一定在牆壁上直接畫,而是畫完後貼上去或釘上去。
  • 敦煌壁畫可以做表情包啊!
    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讓世界進入了敦煌時間
  • 敦煌壁畫的色彩構成:以黑、白、青、紅、黃等顏色為主
    敦煌壁畫作為我國傳統壁畫藝術的瑰寶和精髓,對色彩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對線條有著那個時代的理解。敦煌壁畫是我國壁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壁畫,我們從敦煌壁畫的載體來看,敦煌的石窟建築是敦煌壁畫的載體,而敦煌雕塑是敦煌佛窟的一種主體。
  • 九色鹿與嘰哩咕背後的敦煌壁畫與非洲文化
    [摘要]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無論結構、造型,還是賦彩設色上,都呈現出極高的藝術觀賞性,同時對所依據的文化背景也做出了忠實表達。動畫片以圖畫來表現故事,用造型藝術手段繪製無生命的假定形象,通過對物質世界的變形,呈現出一個極其廣闊的想像空間。
  • 飽覽敦煌性壁畫 裸體飛天栩栩如生
    被譽為「世界佛教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隨著敦煌遺書的出土,莫高窟壁畫、塑像、資料的外流,敦煌學作為一項涵蓋甚廣的綜合學科,被中外許多學者開始研究。莫高窟是集建築、雕塑、繪畫和藏經洞的遺書經典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凝聚了唐代及其前後一千多年間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 龔劍:敦煌塑像、壁畫中的唐朝武備
    敦煌塑像、壁畫中的唐朝武備龔劍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存自十六國至元代歷代壁畫四萬多平方米,內容以佛教題材為主,壁畫中佛陀、菩薩、天王、力士、飛天、供養人等為主,故壁畫的研究成果也主要以佛教題材內容為主。壁畫中還涉及大量天王、武弁、其兵甲器械眾多,國內學界只有楊泓先生對敦煌壁畫中的北朝、唐朝騎兵做了一定梳理。本文擬通過對敦煌壁畫、絹畫對唐朝武備進行分析梳理。
  • 春分玄鳥至 探尋敦煌壁畫中1600歲的鳥
    敦煌研究院21日披露一組鳥類壁畫,其中最早的鳥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脖頸彎彎的白鵝沿著綠色的池水暢遊,水池中央一朵蓮花綻放。莫高窟第435窟中的這隻白鵝,是敦煌壁畫中「年紀最長」的鳥類之一。敦煌研究院介紹,這一洞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約1600年。蓮池中的白鵝。在第249窟,有狒狒、鹿與鳥「同框」的畫面。
  • 人物專訪|甘肅作家趙劍雲:《敦煌小畫師》是我對敦煌那座文化聖殿...
    「在古代,許多無名的畫師,因為信仰,歷盡艱難險阻,來到敦煌,留在敦煌,為我們留下一個璀璨的敦煌,這些未曾載入史冊的畫師,將心血傾注在炫彩的壁畫和雕塑上,對他們,我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敬仰。」談到這本書的創作初衷,趙劍雲娓娓道來。
  • 「冠服之豐美華麗」,敦煌壁畫中唐朝服飾文化的演變
    他們的服飾也很有意思,都是參照社會的時尚風情,這些敦煌壁畫應該有的東西,全部都有,社會上各種人的穿搭應有盡有,將包羅萬象這個詞發揮到淋漓盡致。這些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特色的敦煌壁畫為我們再現了唐朝千奇百怪的服裝樣式以及各種人物形象。